历史的土壤盛开德育之花

2021-09-10 07:22苏金红
南北桥 2021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德育课堂教学

苏金红

【摘    要】高尚的品德是评价一个人的最高标准,要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初中阶段就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出发点,主要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同时结合德育的重要性,分别从历史教材、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方面展开论述,积极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  历史教材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60

人之道,德为先。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应该把德育摆在首位,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生只有思想品德好,才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学会做人,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贡献力量。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教书育人相结合。那么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如何才能使历史的土壤盛开德育之花呢?下面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抓好第一块阵地——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是初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第一途径,也是渗透德育的最好材料之一。因为历史教材是经过国家教委审核和编订,符合中国历史国情,也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书本,所以每个学期一发下课本,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初步了解每一册书的大概内容:讲了哪些历史朝代?有哪些历史事件?有哪些历史人物?让学生初步从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感受中国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人杰地灵、科技辉煌,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看世界历史课本的时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世界历史中初步学会哪些内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内容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的。初步学会中外对比、联系的纵横方法。

二、抓好第二块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接受道德教育的强化过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复习课中,有一个专题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涉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我问学生:“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学生会不约而同且自豪地回答:“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从学生回答的速度、准确率和参与率能够知道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名称普遍很熟悉。接着我进一步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吗?”结果只有少部分同学举手回答:“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使郑和成为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后来,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接着我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中国人后来怎样利用指南针吗?”也只有个别学生回答:“中国人利用指南针来看风水。”其他同学听后在偷偷地笑。我因势利导再进一步提问:“你们觉得中国人利用指南针来看风水这种行为可取吗?”有些同学说可取,有些同学说不可取,这是迷信活动,成为风水先生骗钱的一种工具……综合学生的意见后我对学生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们要把指南针的作用发扬光大,从航海技术发展到航天技术,为人类造福。不应该把指南针变成看风水的工具去骗人民。”接着,我面带悲伤,用低沉的语气说:“同学们,还有一件沉痛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变成了欧洲列强侵略中国的坚实武器,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有的学生说清政府腐败无能,有的学生说列强武器强大……学生说完后我做了总结:“清朝初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三、抓好第三块阵地——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很多历史知识需要利用第二课堂去开展完成,也是初中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课外延伸。初中历史教学可以用以下这些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一)講演历史故事比赛

在开展比赛前,教师应该提前几周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材料,找合作伙伴,找表演的道具。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兴趣较大,很多学生还来咨询教师材料合不合适,怎样才能讲得生动。只要准备充分,在正式表演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讲演得很出色。例如,学生可以讲演《昭君出塞》的故事。众所周知,昭君是西汉元帝时的一位宫女,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自动请缨,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和睦相处,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扮演王昭君的学生,可以把昭君阔别家乡中原时手抱琵琶、哀伤留恋的情景表达出来。只要学生表演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就会让很多学生以及教师深受感动。通过讲演历史故事,学生不仅对历史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得高尚品德的熏陶。

(二)透过历史物件形成责任感

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通过收集历史文物,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朝代的更替,还能从历史文物中感受先人的智慧和祖国的伟大。例如,在教《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讲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时,其中有一项是经济上的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购买战国货币的仿制品给学生看,学生兴趣很高,通过比较分析战国时期的不同货币,得出“各国货币不统一不利于经济的流通,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最利于携带,所以定为统一流通的货币。”课后学生还会争着抢那些仿货币仔细研究,甚至讨论这些货币是怎样制造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耐心地解答学生提问的时候,教育他们平时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学会分析历史物品的好习惯,从而陶冶性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收集历史相关物品的热情高涨,有的学生还会拿一些历史文物模型来学校,询问教师这些历史物件所出现的年代及作用。通过收集历史物件,学生不但拓展了历史知识,而且产生了一种要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感,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参观历史遗迹、遗址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它们是历史的回音壁。例如珠海的三灶岛万人坟,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三灶死难者同胞而建造的,它是日军侵华罪行的又一历史罪证,永远都抹杀不掉。珠海三灶岛万人坟现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曾组织学生进行了参观,学生参观后情绪都很激动,特别是牌坊上刻的“悲恨长天”四个大字,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学生都表示要“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同时还认识到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辟,防止外敌的入侵。

(四)采访历史见证人

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邀请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来讲述他们的军人生涯史,并展示他們的立功勋章。在以往的一次学校采访活动中,整个会场气氛都很活跃,学生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问道:您第一次在战场上杀人的感觉如何?难道您不害怕吗?老军人回答:狭路相逢勇者胜。演讲完毕,学生纷纷上台争着和老英雄合影留念。从这次活动中学生了解到许多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概况以及其他战争历史知识,并且表决心长大后也要像老英雄一样保家卫国。

(五)阅读历史名著,观看历史剧、历史讲座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定有关的历史名著,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些相关的历史名著,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建议学生有空去观看有关的历史剧、历史讲座,例如《汉武大帝》《三国演义》《雍正王朝》等历史剧,CCTV10的《百家讲坛》,CCTV1的《焦点访谈》,ZHTV1的《珠海文化大讲堂》等历史讲座。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阅读这些历史名著,观看这些历史剧、历史讲座。学生从这些历史名著、历史剧、历史讲座中不但能了解到很多历史知识,道德情感也能得到升华。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认真抓好历史教材、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这几块历史德育阵地进行德育渗透,使我们的学生在历史这一块土壤上盛开出纯洁美丽的德育之花,结出丰硕甘甜的德育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2016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2016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