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琼月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僻字,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其全方位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可以让老师将语文知识点的架构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知识点的可视化;也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从思维导图中抓住学习重点,从而提升语文知识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运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注意力
思维导图是指一种通过人体五官来感知客观事物,然后经过感知在脑海里所形成的一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其属于一种放射性的创新思维模式。思维导图通过一些标记和符号以树形的形态展现,由关键字或者关键图像所组成,它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关键词开展联想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将一些复杂的问题转变为容易理解的方式供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大脑的活跃度。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回顾与联想,将之前所学语文知识点和现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思维脉络图。思维导图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增强梳理相关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其创建思维导图这一好习惯的养成。老师通过梳理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厘清学习思路,促进联想、记忆知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和质量。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方法
思维导图除了能夠运用到老师讲课授课方面,还可以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实践。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合理构建核心词汇,从而可以对阅读思路和阅读重点把握得更准确,还可以帮助学生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语文阅读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题材都大致相同,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让学生将文章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出来进行总结,促使学生探索相同题材的文章阅读方式和方法。
比如学习课文《冰灯》和《背影》这两篇语文课文。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关于“父爱”或“母爱”的,在群文阅读的实践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分析这两篇文章都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父爱”和“母爱”的,将文中的关键词汇梳理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罗列。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将文章各自要表达的重点显示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阅读重点,从而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针对相同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方式等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能够掌握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而且学生以后再次阅读到相同题材的文章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运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方式
可以将思维导图引用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划,让学生善用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将课文的大体内容进行罗列,如果课文涉及人物的描写,就先从人物的角色、性格特点、发生什么事这三方面进行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如果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导图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先是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特,后又联想到我国各地的名山名水,由此可见作者是通过思维的发散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因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除了在课前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老师在课上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样,思维导图还可以应用于课后学习中,学生在课后学习或阅读课外书时,就可以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联想;在课后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总结和巩固。思维导图还可以借助关键字让学生再次温习上课时老师讲过的内容,加深记忆,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储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著的,它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