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抓好校园的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和教师就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提高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意义重大。下文结合我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实际,从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两个角度,就构筑校园食品安全思想防线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敬畏之心
“君子之心,长存敬畏。”“敬”是指做事严谨,“畏”是指敬重、畏惧。作为一种基本的态度,敬畏之心不仅是自律的开始,更是行为的边界。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师生的天大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也要从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敬畏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依法管理食堂,这是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所在。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我们需要坚持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敬畏,依法管理好食堂。对于所聘请的食堂从业者,既要保证其基本的专业素质,也要注重培养其坚实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通过定期地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以案例为抓手,将食品安全的大道理,转化为食堂管理的硬道理。
2.敬畏科学规律。食品安全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在坚持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敬畏基本的科学规律。食堂的管理制度就是在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教训之后总结出的管理方法,这就是科学规律的体现,所以需要我们去严格地执行与遵守。比如,食材的采购要坚持定点集中采购,落实食品验收与公示制度,以此来确保食品安全;在备餐环节,要严格控制时间与环境温度,对餐厅进行定期的消毒与通风处理。只有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敬畏生命健康。食品安全也要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进行审视,因为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为此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到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与监督过程中。可以邀请家长参观食品从采购到加工到食用的每一个环节,在赢得家长肯定与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督促与监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升級。
二、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就是对他人的付出心怀感激,并自觉地去回报他人。感恩作为一种处世哲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方式。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要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后勤服务的育人功能。
1.感恩彼此的付出。食堂的分餐一般都是由食堂员工代劳,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学生抱怨食堂员工打的饭太少、没有时间排队等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值打饭,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来切身体验食堂员工的付出与劳作。在用餐结束之后,还可以安排值日生将餐具回收至清洗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恩之心。
2.感恩环境与资源。食物是自然的馈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学校可以开辟出一片小的种植区域,组织学生在闲暇之际参与到蔬菜的种植过程中。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你出钱了也不能随意浪费”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去感恩万物,心存善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处理厂等场所,让学生感受资源浪费之后对社会所造成的污染与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恩之心。
心存“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是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筑牢思想防线,更好地捍卫校园食品安全。
作者简介:陆惠(1974.02-),女,汉族,江苏苏州,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技师;主要研究方向:校园食品安全与学生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