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教学地位得到了提升。为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必须注重弥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实现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融入班级,让生活更快乐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是,教学中心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和课本。构建丰富多彩的生活化课堂,从熟悉的生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时,教师应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实践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比如,在打扫班级卫生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我的班级我的家,班级卫生靠大家”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在班级上课,自然对班级不会陌生,并且有浓厚的感情,所以在打扫卫生时,他们个个都不怕脏、不怕累。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快速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还能在劳动中增进学生的友谊。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会看到有的小组负责扫地倒垃圾,有的小组负责换水拖地,有的小组负责擦玻璃,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劳动得热火朝天,很快就把班级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劳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劳动付出。比如,象征性地巡视地面,查看地面上有无脏东西,如果地面很干净,要给予扫地和拖地的学生高度评价。再象征性地看一下窗子,检查玻璃是否干净明亮,如果玻璃上没有污点,十分明亮,教师也同样要给予擦玻璃的学生高度评价。在学生劳动积极性还未褪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分享扫地、拖地、擦玻璃的经验和心得。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清洁意识和劳动技能。
劳动是培养学生凝聚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熏陶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懂得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本着高度负责态度对待手头上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等意识。
二、融入家庭,让生活更美好
学习与生活是小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前沿阵地”,那么家庭就是学生生活的“后花园”。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要求家长监督和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记忆、理解应用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蔬菜”时,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布置买菜、做菜的实践作业。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各样的素食菜肴,如炒油菜、拌菠菜、燒茄子等,以此导入如何种植蔬菜等相关知识。通过简述蔬菜的种植方法和过程,学生体会到种植蔬菜的不容易,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然后,依据课堂需要,给学生布置买菜、做菜的课业任务。其次,教师应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辅助学生完成作业。一方面,家长应带领学生去市场买菜,要求学生询问菜价,并观察菜的新鲜程度。让学生在买菜过程中体会“砍价”和感知“金钱”的价值作用。另一方面,家长要加强情感教育,讲述卖菜人的辛苦,使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感知父母在外工作的不容易,从内心深处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最后,家长应引导学生做菜。在洗好菜后,准备好葱、姜、蒜、盐、油等佐料,监督和指导学生做菜。待做完菜后,家长应按照教师的要求拍下照片,同时要肯定学生的厨艺,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合作,依托一些简单的家务,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和积累经验,从而在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良好习惯。
三、融入社会,让生活更精彩
知识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方面,要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低碳生活”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此为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对社会生活较为陌生,容易出现畏惧的心理,教师应将实践活动精细化,合理科学地设计实践目标。在搜集资料方面,可以要求家长配合,带领学生找一些报纸、小说、新闻等,搜集“低碳生活”相关资料。应要求学生在整理和阅读这些资料时,写出自身的感想。在实践调研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组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观察饭店、商场等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然后写出详细的报告。在宣传推广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标语,并让学生做环保小卫士,在大街上宣传“低碳生活”观念。在提高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将“低碳生活”思想植入社会。这样,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用,也体现出了教育的社会价值。
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融合理论与实践,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并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学习素质、生活意识。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实现教学生活化,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不断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在校园、家庭、社会融合中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