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华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很多学者专家对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关于小学科学学科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在目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误解了教学生活化的本质,从而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正确处理一些现实问题,导致小学科学的教学與实践活动陷入了误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贯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意味着将知识的教学放入生活化的情境中,将小学科学书本上的知识引入实际生活中,以便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冷静地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科学课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与生活化教学没有完全融合
小学科学课纳入小学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属于一门刚起步的新型课程。所以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化过来,对于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国家逐步重视小学科学学科,但是在现实中,学校与家长对这门学科并不够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老师对小学科学教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很多老师在接受在职培训之前,对教学生活化更缺少基本的概念。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开发不足
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国每个地区的教学资源都不一样,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科学老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处理,发挥自身创造力,将科学学科课内容进行修改,与当地学生的学习现状相融合,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老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学校内的资源,更没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充足的学习时间。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知道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时,却很少考虑学生以往的直接经验或者是间接经验,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三)生活化教学环境营造不够
如果老师对组织科学活动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小学生好奇心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如果老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环境,学生很难完全将精力投入课程中。
二、优化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强化生活化教学观念
老师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活动。老师想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生活化,更好地完成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在实践中学习与教学理念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多参加与教学生活化有关的教研活动。科学老师可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资源与科学学科独有的特色教学理念,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教学设计。同时,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定期举行在职培训活动,以提升老师的职业情怀与学术能力。在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复盘,分析其中的问题,研究对策,为之后的教学课堂提供改进的思路。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明白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逐步提升教学生活化的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完善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新的教学理念里,学生不应该被束缚在老师的授课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放在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内,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不断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老师应该突破限制,将照本宣科的理论课过渡为生动的科学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生活化的内容,不断开发教学素材。
以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到公园中捉蜗牛,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让学生将蜗牛带到教室中,进行研究。此时老师可以从旁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同时结合课本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不仅能体验到生活科学的乐趣,还能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老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程上。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探索他们学习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科学兴趣要从小培养,因此,小学科学非常重要。小学教学生活化是近来提出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活化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之后的教学生涯里,笔者会继续致力于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为完善生活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