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博
摘 要: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锻炼人、培养人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探究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生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1]:要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新形势下[1],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一)增进大学生劳动智慧
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是增进大学生劳动智慧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一方面能磨炼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增长智慧。尤其是在高等院校育人过程中,劳动教育是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开展参观、见习、实习等劳动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工作的价值,在实践中淬炼学生的劳动品质,内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展示崭新的劳动精神面貌和精湛的劳动技能水平。
(二)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
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是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普遍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实际上,劳动教育不仅能教授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当代大学生大多缺少逆境成长的经历,而逆境对培养独立自强的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可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经历逆境的考验和锤炼,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感
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感的有效方式。国家重视大学生教育,积极调动一切优质资源培养大学生,是为了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科学创造价值的情感,体验劳动的辛勤,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沿用舊思维。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能为学生创设真正的劳动情境,这对培养学生劳动的情感有重要作用。高校可通过劳动教育,促使学生理性认识劳动、理性热爱劳动,真正看到劳动的价值,而不是被迫接受劳动。在具体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能真正深入一线社区,在践行公益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善良情感;大学生还能在参观人工智能企业中,真正体会到技术的魅力、创新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走进革命老区、走进祖国大好河山的方式,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博大、革命烈士的伟大,进而增强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感。
二、新形势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劳动育人教育
第一,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相关论述,并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弘扬劳模工匠典型事迹,营造“处处受感染、时时受教育”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让劳动精神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第二,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依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借助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意识、激发劳动兴趣、端正劳动态度。
第三,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1],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劳动形式,在用好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灵活运用新技术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灵活性。
(二)开展校园服务劳动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在校园里设立劳动服务岗位,指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深入体验劳动的辛苦、琐碎和繁杂,进而体会到学校管理的不易和各个劳动岗位的艰辛,促使大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意识。通过开展校园服务劳动,帮助大学生感受劳动的复杂和艰辛,促使他们真正尊重校园的服务人员,并在服务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有重要作用。例如,高校可基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设置劳动服务岗、勤工俭学岗、食堂执勤岗等,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服务岗位,并佩戴相应的工作标牌,然后便可以参与到校园服务工作之中。设置校园服务岗位,现已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三)参与农业种植劳动
农业种植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新形势下,高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闲置地以及周边社区的土地资源,积极开设农业种植等劳动课程。大学生可通过参与种植活动,能真正体会到农业种植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进而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并学会创造性劳动。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积极开展“一米菜园”等活动,用垫子将大块土地隔开,划分成一平米左右的小土地。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三名学生共同管理一块土体,从土地的耕作、松土、施肥、选种、种植、浇水、收获、享用等环节入手,让学生明白从种子到面包的整个过程,让大学生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地感悟和体验生命。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闲置土地,开设“一亩棉花田”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棉花从播种、发芽到开花、收获的全过程。开展农业种植活动,可让大学生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体验农业种植的艰辛,从而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参与生活技能劳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训鲜明地揭示了劳动的重要性。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各类生活技能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全面的生活技能,并充分了解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开展生活技能劳动教育可以从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入手。例如,学校可以要求大学生每天整理床铺卫生、寝室卫生,还可经常性地开展宿舍卫生大比拼、教室卫生评比等活动,指导大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及时整理和打扫房间,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大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技能。高校还可跟学生的家庭取得联系,家校共育,督促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及时整理个人卫生,并且学会做饭、清洗和整理自己的衣物,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另外,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插画、家政、服装等课程,通过开展这类课程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一方面要继续传承传统劳动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要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现代生活技能,使之真正具备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高校还可以结合学校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引入厨艺、服装、剪裁、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现代生活技能,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现代生活理念融入劳动教育之中。
(五)开展志愿服务劳动
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必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既要服务自己,又要服务社会和他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服务技能。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会志愿服务,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高校可以举办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真正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知道图书馆工作的烦琐和不易,引导其他大学生正确地借阅和查找图书,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归纳和管理图书,让大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服务他人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又如,身处景区的高等院校,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开展导游讲解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景区为游客免费介绍景点,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社区志愿活动、学雷锋活动等,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方式。
(六)接受劳模精神教育
劳动模范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在这些人的身上,劳动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特有的劳动精神,彰显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良好品格。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劳模精神教育,将劳动模范请进校园,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劳动模范、了解劳动模范,或是观看劳动模范的视频,通过多种方式的劳模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劳模精神的伟大和崇高,从而树立崇高的劳动价值观。劳模精神能更好地熏陶大学生的劳动情感,引领大学生的劳动观,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并从校园服务、农业种植、生活技能劳动、志愿服务、劳模精神教育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战帅.以志愿服务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机制探析[J].劳动教育评论,2020(3):86-102.
[2]王香婷,李明,石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24-126.
[3]寇冠.高校足球课程的思政功能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9):32-33.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