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
摘 要:《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高专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是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阵地。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三方面提出了课程实施的路径,并从课前、课中、课后具体阐述了教学组织内容的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案例
中图分类号: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02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高专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大学英语》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目标服务,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课程。
(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本课程覆盖面广、学期长、跨度广。本课程不仅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思想融合;不仅了解西方文化,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文化自信,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育人。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思政设计以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关语言知识、历史背景、中外名人事迹、典型案例、身边实例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多种活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显隐结合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同向育人。在此,笔者以《新生代英语2》Unit 1阅读部分为例,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第一,教学内容: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第二,学时:2学时。
第三,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掌握与拖延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了解拖延症产生的原因;学习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二是能力目标。抓文章主旨;构建文章框架;分享自己拖延经历,并提出解决办法。三是素质目标。养成严谨守时的职业习惯。四是德育目标。懂得珍惜时间,用有限的生命,做更多的贡献。
第四,教学组织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将学生两两分组,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五,思政元素:战“疫”中国: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The Frontline: China’s Fight Against COVID-19.
(二)课程实施
第一,教学内容是载体。本课程以“一体两翼”为教学模式,立足语言知识,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体任务,以培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思维能力为两翼相辅。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载体,以活页为补充,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全过程育人。以《新生代英语2》Unit 1阅读部分为例,整个教学组织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知识导入,预习单词,答疑解惑。教师在智慧职教平台上传TED演讲视频:你为何拖延?通过观看视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可在雨课堂发布词汇预习测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单词不仅涵盖本课课文单词,还涉及战“疫”中国相关词汇,如COVID-19,pandemic,epidemic等。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观看次数、讨论区留言及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及知识薄弱点,线上答疑解惑。
课中,首先通过单词游戏,巩固预习成果;其次,分析课文,抓文章主旨,建文章结构;最后,通过观看视频“The Frontline: China’s Fight Against COVID-19”,将战“疫”中的中国速度与课文中的拖延症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珍惜时间,杜绝拖延。
课后,教师在智慧职教平台发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结构,运用课文重点句型,撰写视频观后感。巩固语言知识掌握,渗透品德教育。
第二,教学方法是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载体,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系列教学课程。运用思政课教学方法,如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科学实现课程思政。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义诊、义工、第二课堂活动、英语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多样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多维并举,全方位育人。以本次《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将智慧职教作为平台。整个教学过程运用了PPT、X-mind、有道App、雨课堂、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传统课堂与信息手段有机结合,讲授法、小组讨论与比较鉴别法相互融合,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立体化混合课堂,大大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第三,师资队伍是保障。大学英语教师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通过政治理论学习[2],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基于专业知识,探索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培养思辨思维。
三、结语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阵地,《大学英语》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目标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互相融合,从国家意识、人格养成、专业知识三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将隐性渗透教育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理,最终到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雷文慧.工学结合下的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英语广场,2015(12):71-73.
[2]张海燕.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4):106-10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