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从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入手,通过人才立社和技术赋能,在报社内部开展“业务大讲堂”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定向培训;通过“全媒体行动”,领导干部开展了大调研,编辑记者实现了大练兵,以“双保险”来保障推进改革。
目前,陕西日报社正在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即陕西新闻资料图片数据中心;搭建两个平台,一是升级改造《陕西日报》采编业务平台,二是建设全社层面的统一网站融媒体系统;打造“五大数据库”,即历史资料、新闻稿件、新闻图片、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为陕西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架起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
敬请垂注。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是赋予新闻宣传战线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前媒体适应时代要求的一道必答题。
2020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陕西日报》创刊80年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陕西日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面对融合发展这一时代考题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陕西日报社以建立现代传媒治理体系、提升党报治理能力和发展活力为目标,重点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技术赋能4个方面入手,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整体推动,推进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理念,下好融合发展“先手棋”
理念是融合发展的先导。融合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才能自觉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当前,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重塑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特别是新闻传播形式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新闻也不再仅仅掌握在少数媒体从业者手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受众获取新闻的速度与效果。特别是对于从延安时期的战火中走来,有着80年历史的《陕西日报》而言,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强化对融合发展的认识,把握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提升互联网思维能力,始终贴近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才能更好地讲述陕西故事,传播陕西声音,展示陕西形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走好融合发展之路,2020年6月30日,陕西日报社在延安召开践行群众路线推进融合发展工作会议,在全省县区建立《陕西日报》融媒体中心,聘任一批特约通讯员,通过打通省、县联动互通渠道,将基层的好声音、好做法反映上来,拓宽新闻传播空间,扎实推进融合发展。
同时,将“掌中陕西”客户端更名为“群众”客户端,陕西传媒网更名为群众新闻网,实质性推动报社采编力量、通讯员队伍入驻“群众”客户端,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上下”“内外”相通相融。
二、深化改革,打通融合发展“肠梗阻”
融合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自我革命,根本在于改革重构符合融合传播规律的体制机制。在这方面,陕西日报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使全社上下由里及外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减一加,提高融合发展水平。做好传统媒体的时代转型,《陕西日报》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加强统筹、整合资源,为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018年1月,我们将采编部门从14个缩减至8个。同时,对原有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进行整合,打通纸媒和新媒体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通过制度设计,为媒体融合夯实制度基础。特别是新设立了全媒体指挥中心(总编室),以其为抓手,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充分发挥好中枢机构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决策有据、统筹有效、指挥到位,实现采编力量、报道资源的整合。如今,《陕西日报》已建成9网、3端、100余个微博微信账号,正在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迈进,全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一破一立,激发全员创作热情。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陕西日报》打破身份界限,设立新的奖惩制度,为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全面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推行职员制,统一实行职级制工资,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全社构建起以岗位管理和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突破体制障碍,打通干部任用通道,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定新媒体考核评价标准,出台了《陕西日报新媒体考核管理办法》《陕西日报社优秀新媒体作品评选奖励办法》等,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纸媒记者编辑增强全媒体意识,主动运用全媒体思维和手段,采访、制作新闻产品。
2020年以来,报社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通过全面统筹、深度策划、融合传播,充分发挥党报新闻宣传主力军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期间,《陕西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组织、全媒报道,深入一线、连续作战,推出一系列有高度、有溫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涌现出一大批点击量过百万次、千万次的产品。报告文学《通往春天的日与夜》在“学习强国”等平台的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特稿《直与天地争春回》在“学习强国”上的阅读量达500余万次,点赞量达7万个以上。
三、人才立社,把握融合发展关键点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我们不断深化选人用人改革,着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制定符合融合发展要求的职业培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以“四力”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陕西日报社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提高编辑记者“采、写、编、拍”4种能力,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
以业务培训为基础,打造跨界融合人才。通过在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专门培训班或与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以及在报社内部开展“业务大讲堂”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定向培训。通过系统化的跨界培训,实现人才素养的提升、人员结构的优化、岗位需求的满足,从而使得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以实战演练为契机,融合传播出彩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期间,陕西日报社全媒体首次亮相。两年多来,在两会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等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报道力量,融合传播快速推进。如在每年的全国两会和陕西省两会宣传报道上,整合《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群众新闻网、《西部法制报》等全社力量进行“集约化生产”、多平台推送、分众化传播,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手段加强选题策划、可视化的融合传播方式提升阅读兴趣,让两会报道出新出彩、深入人心。两年多来,《陕西日报》推出了一批阅读量超过千万次的融媒体产品,许多报道受到社会好评。
以全媒体行动为载体,让主力军上主战场。从2018年开始,陕西日报社推出由社领导带队、子报刊网共同参与的“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既加强了与市县的交流合作,又锻炼了全媒体队伍。仅2019年以来,我们就开展了13次“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深入区县、校园,共采写制作微博、微信、H5、封面秀、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3000余件,点击阅读量达千万次以上。通过“全媒体行动”,领导干部开展了大调研,编辑记者实现了大练兵,新闻传播实现了“端快、网全、报深”的传播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首席记者制”,组建若干个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体传播”的采编团队,真正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条件。
四、技术赋能,做强融合发展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媒体融合发展,不能忽视技术的力量。只有优质的内容搭载更便捷的传播渠道、更多样的传播方式,才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我们开展了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化建设,构建全媒体信息集成平台。全媒体指挥中心下设的示范推广部与技术部门协同作战,紧盯技术前沿,利用最新的媒体传播技术和平台,在报社内部做好示范推广以及报社重大策划的新媒体宣传统筹、新媒体产品创作的示范和推广。同时坚持技术驱动创新,统筹报社所有技术力量实现“三个统一”,即技术服务团队统一、技术解决方案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负责运维管理报社全媒体采编系统以及所属子报刊网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技术+媒体”,打造符合媒体自身的技术标准和产品,并致力于实现对外输出。
目前,《陕西日报》正在加快建设一个中心,即陕西新闻资料图片数据中心;搭建两个平台,一是升级改造《陕西日报》采编业务平台,二是建设全社层面的统一网站融媒体系统;打造“五大数据库”,即历史资料、新闻稿件、新闻图片、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为陕西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架起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
实践证明,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转变理念是前提,体制改革是根本,人才队伍是关键,技术赋能是支撑。把握好这4个原则,就能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释放发展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記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懈怠,进一步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求,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自中国记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