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强
【摘 要】一直以来,党刊理论宣传往往“不够活”“不够实”,存在话语生硬、脱离实际、观点雷同等短板,对读者缺乏吸引力,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党刊理论宣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文章从树立正确理论导向,增强理论宣传现实针对性,创新理论宣传方式,强化理论观点输出等角度进行论述,主张党刊理论宣传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积极创新话语方式,回应民生关切,加强观点输出,解答实践难题,更好地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理论宣传;正确导向;民生关切;创新;说理方式
理论宣传是让党的理论深入群众的重要途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宣传就应深入一步。”理论学深学透了,干部群众头脑就会更加清醒,认识问题就会更加深入。因此,“理论当家”始终是我们党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增强理论宣传吸引力始终是我们党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武器。
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高扬党的理论旗帜,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是党刊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进入新时代,党刊积极创新理论宣传方式,转变理论阐释话语体系,加大理论宣传的力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刊理论宣传吸引力不断增强,发挥着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刊理论宣传仍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如理论宣传话语生硬,空洞说教多;思想观点输出不足,解惑释疑力度不够;理论宣传手段单一落后,理论传播效率不高;等等。
当今时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呈现出无边界、即时性特点,舆论生态深刻改变。“传媒竞争正在从消息制胜的时代向观点制胜的时代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舆论竞争的‘关键一招’。”[1]如何更好适应新形势要求,发挥党刊理论宣传优势,推出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的理论文章,输出正确观点,提供可靠“答案”,廓清群众思想迷雾、解答实践困惑,增强理论引导力,成为党刊理论宣传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坚持正确导向,校准理论宣传的价值向度
社会思潮越是活跃,舆论形势越是复杂,就越需要树立正确的理论宣传导向。党刊理论宣传政治性、政策性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做好党刊理论宣传工作,提高党刊理论宣传水平,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敢于亮剑发声,不回避、不失语,增强理论宣传引导力。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阐释好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提高党刊理论宣传水平,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宣传好、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确保全党同志不缺精神之“钙”。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牢牢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围绕重大理论成果、重大理论问题,组织权威专家学者撰写系列重头理论文章,积极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如《当代广西》杂志自2021年第3期开始,开设《探寻百年建党路》理论专栏,推出系列理论阐释文章,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论述人民至上理念、改革创新精神等深刻内涵,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推进党的建设。
中央对重大理论宣传多有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各级党刊要与中央的宣传口径一致,一些重大观点、重要表述、重点评价应准确“对表”,在此基础上,各级党刊也应鼓励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思考,给理论研究者阐述、思考、探讨留下“空间”。与此同时,地方党刊还应根据媒体自身特色和受众定位,积极设置理论议题,以更有贴近性的方式解读党的理论。
(二)敢于亮剑发声,廓清思想迷雾
理论宣传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必须慎之又慎。做好党刊理论宣传工作,要有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不給错误思想提供传播和渗透渠道。但不出差错不能成为回避斗争的借口。特别是在关系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党刊理论宣传必须增强斗争主动性,敢于发声,敢于亮剑。
近年来,《求是》杂志在理论宣传中,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动向,针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以及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治、司法、新闻出版制度等的无端攻击,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对错误思想和言论予以坚决驳斥,明辨了是非,以高质量的理论宣传引领理论导向。
理论宣传如同在钢丝上舞蹈,稍有差错便会出问题。因此,一些媒体会不自觉地对敏感话题采取回避态度。但敏感话题往往是问题症结所在、主要矛盾所在,往往是理论触及本质、解惑释疑的关键。党刊实现高质量理论宣传,必须敢于触碰敏感话题、理论难点,输出正确观点、有效释疑解惑,把一些敏感、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搞清楚、弄明白,对理论导向进行正确引导。碰触敏感话题,不能逞匹夫之勇,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好节奏,顺势而为,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讲究策略、有理有利有节,争取最佳斗争效果。
(三)引导权威发声,除“噪音”释疑惑
理论报刊如同桥梁,连接着受众和理论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做得怎么样?需要理论专家多发声、传得开。新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发声,众声喧哗,泥沙俱下,一些别有用心或理论素养不高者频繁发声,容易导致群众形成错误思想观念。党刊提高理论宣传水平,必须集聚一批高水平理论作者,积极引导理论权威作文发声,宣传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把人民的目光吸引过来,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起来,使科学理论成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
引导理论权威发声,不仅要给他们提供版面和平台,对各种“噪音”“杂音”进行批驳,驱散错误思想迷雾。同时,还要鼓励理论专家用党的创新理论之“箭”,射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答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此外,各级党刊还应用好新媒体平台,吸引理论专家到各类党刊平台发声,推动理论“大专家”到新媒体平台上写“小文章”,用通俗、清新、生动的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主张。
二、直面实践难题,提升理論宣传的现实温度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群众实践,并在群众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和进一步发展。理论宣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只有紧密联系群众生活,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回应民生关切,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把“书斋里的学问”转化为实践里的智慧和真理。党刊理论宣传要想入脑入心,必须关注群众所思、所盼,直面现实问题和社会关切,释明群众困惑,解答实践难题。
(一)聚焦民生关切,增强理论宣传的现实针对性
问题意识是理论文章、理论宣传的“魂”。长期以来,理论宣传存在的一个“痛点”是内容与现实脱节,这导致“听者不爱、说者无奈”。在人们的印象中,理论文章往往是一堆空洞的文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理论文章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发声,没有“魂”。很显然,远离问题的理论必然为人们所远离,而言之有物的理论能给人现实启迪,帮助人们澄清模糊认识,定会受到读者青睐。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刊理论宣传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房价、物价、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多发现实之声、多作有物之文,用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内容回应群众关切。与此同时,党刊理论宣传还应及时跟进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从理论高度分析背后深刻原因,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帮助人们在理论学习中正确认识现实、科学解决问题。
(二)紧密联系实际,增强理论宣传的实践价值
理论宣传不是纯粹的话语演绎,因为“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一回事”[3]。理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抽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都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此,理论必须走向实践、靠近实践。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事实证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反之,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而理论宣传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就会成为空头说教,不会让人信服。
理论要掌握群众,理论宣传就不能脱离改革发展实际。党刊的理论宣传,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而要力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有实践意义和价值。故党刊理论宣传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应注重与各地发展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用理论武器破解发展难题。
(三)心怀真情激情,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是“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同样,理论宣传既要有善动脑子的理性,也要有甩开膀子的激情。对理论宣传来说,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理论宣传要想深入群众内心,唤起激动人心的力量,理论工作者必有“心”有“情”。只有发乎于心、动之以情,方能情真意切。做好党刊理论宣传,必须常带激情和真情,以蕴含丰富情感的话语去表达深刻思想,实现情理结合、情景交融。因此,理论宣传要正确处理生活话语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的关系,要善于从群众生活中选取合适素材,用饱含情感的话语去阐释理论,找到受众易于接受的理论宣传表述方式,达到言有物、语有情。
三、适应形势要求,增强理论宣传创新力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发展,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分散,社会进入浅阅读时代,人们习惯于用手机阅读,习惯于轻松阅读、零散阅读。但理论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深阅读,是一件需要“磨脑子”“烧脑子”的事,要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刊理论宣传必须创新话语方式,转变理论阐释方式,丰富理论传播方式,以便更好地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一)构建新话语,让“高冷”理论更有“烟火气”
“理论宣传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表达与接受的互动过程,最忌讳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灌输。”[4]但在许多受众眼里,理论宣传往往是冰冷僵硬、空洞乏味的,习惯于端着架子喊口号,习惯于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教,结果常常说得越多,理论就离群众越远。要使理论吸引人说服人,必须改变理论宣传言说方式,将理论话语与情感话语、学术话语与通俗话语灵活结合起来,说理又陈情,寓情于理,这样才能既深入理论的内在,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将“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统一起来,使理论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
理论很厚重,但言说要轻巧。一些党刊理论宣传大话连篇、行文雷同,形成了一套固化的词组,如“非常重视”“切实加强”“加大力度”“着力打造”“发挥……的优势”“挖掘……的潜力”等,充斥着文件语言,散发出浓浓官僚味,说理生搬硬套、叙述枯燥乏味,读者往往不愿看也看不下。党刊理论宣传要让人愿看、看得下去,必须创新话语方式,倡导清新、质朴、生动的文风,少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少些艰深晦涩的包装,多用表达通俗、要言不烦的“大白话”,在浅显生动、简单明了的论述中,将深刻的理论和思想娓娓道来,让受众明白接纳。
(二)采用新方式,让呆板理论多点故事味道
理论宣传是体现党媒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报刊理论宣传形式单一,多以纯文字方式呈现内容,多单独成篇,较少理论宣传背景交代或新闻链接。为更好适应读者口味,近年来,《浙江日报》大胆探索,创新理论宣传形式,力推“理论+新闻”组合,将某一重点主题做成专题版面——有理论文章,也有调查式通讯,还有思想性评论、记者手记和相关链接[5],把故事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更生动、更鲜活,增强了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和丰富性。如2019年,《浙江日报》策划了《思想的力量——庆祝新中国70华诞全媒体采访行》专栏,组织专家学者、记者评论员深入事件发生地调研采访,采集鲜活的理论素材,回顾党的指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结合浙江元素,进行“理论+新闻”组合式报道。[6]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记者和评论员撰写通讯和记者手记,理论专家撰写理论文章和思想评论,就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体更可触摸,深刻的思想观点变得更生动更通俗易懂。
党刊理论宣传也可以借鉴“理论+新闻”的形式,通过理论文章、通讯、思想评论、记者手记、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组合,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吸引读者,以简短而精彩的专家点评满足读者碎片化阅读偏好,以故事性的新闻通讯满足读者故事阅读需求,并激起读者阅读理论文章的兴趣。这样不仅使理论宣传的内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还使理论变得更鲜活、更具体、更接地气,同时还能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偏好,扩大理论宣传的受众面。
(三)用好“全渠道”,让小众理论“出圈”“破界”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为人们个性化表达提供了有效途径,信息也变得愈加碎片化、娱乐化、商业化,这些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党刊理论宣传的手段依然较为单一,多采用刊网联动的形式,有些党刊甚至连网站都没搭建起来,仍靠纸刊独撑,致使理论宣传分层化、分众化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我们党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刊必须抢抓机遇,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新渠道新平台,推动理论思想有效传播、深度抵达,扩大理论宣传影响力。
提升党刊理论宣传质量,要深入研究理论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各种宣传方式的优势和短板,促进新旧媒体融合,打通线上线下,既发挥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优势,又重视传统传播渠道的影响力,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格局,多用短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理论宣传,使理论宣传更具渗透力、吸引力、亲和力。与此同时,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理论宣传,并非简单地把理论著作、文章原样“搬”到网上、手机上,而需运用网络思维特别是移动思维,结合全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创新性的策划和编辑,有些需要根据受众特点进行“翻译”“转化”,有些需要拟定新的标题来吸引注意力,有些需要把长篇幅“碎片化”,有些则需要加工成短视频、音频等使之更加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宣传产品的内容与传播形式、渠道高度契合,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实现“出圈”“破界”。
四、强化观点输出,增加理论宣传的思想深度
当前,传媒竞争的焦点正由消息制胜向观点制胜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媒体竞争的大杀器。“理论当家”越来越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法宝。因此,理论宣传要突出思想内核,强化观点、思想输出,掌握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
(一)思想观点要深刻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能否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是否有说服力,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创造性观点、新鲜独到的见解。有新观点新见解,理论就有吸引力,就能激发受众学习热情,给理论学习者以启发。因此,理论宣传必须加强观点输出,不发陈词滥调,少喊空洞口号,多提供一些切合实际、启人深思的见解。
鲜明的观点是理论文章的灵魂。理论宣传如果不能鲜明地指出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就会让人一头雾水、头脑发昏。党刊理论宣传要深入人心,需從实际出发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根本”,生产出令人信服的观点,释明群众疑惑,解答实践难题。
(二)说理方式要深入
有价值的理论往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因为它们不仅科学,而且逻辑严密。《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无一不是逻辑强大、说理透彻的理论典范。理论要彻底说服人,就不能把观点强加给读者,更不能把空洞的口号强行灌输到读者头脑中,而应通过深入说理、严密推导征服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观点。
一些党刊在理论宣传时,往往只注重输出思想和观点,却不太重视论证过程和说理方式,导致很多理论文章常采用“观点+事例”或“观点+具体做法”的结构模式,而中间缺少必要的说理和论证过程,致使理论文章不像理论文章, 而像经验总结或工作报告,通篇都在讲要怎么样怎么样,要如何如何,读起来不仅枯燥,而且完全不能说服读者。党刊理论宣传要增强说服力,就必须摒弃强词夺理的论述方式,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用严密的论证过程,一环扣一环、一层接一层地把论点送到受众心坎上,让读者在共鸣中“抓住事物的根本”,心悦诚服地接受理论观点和见解。
参考文献
[1]双传学.让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EB/OL].[2016-05-2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526/c143844-28382088-2.html.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99.
[4]李莹.让党的理论宣传出彩出新——“党校公开课”是如何炼成的[EB/OL].[2020-09-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907/c40531-31851934.html.
[5][6]李皋,潘如龙. “理论+新闻”: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有效途径[EB/OL].[2019-05-28].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528/c40606-31107094.html.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