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沉睡资源,一旦被唤醒,就会焕发出无穷的魅力。长沙湘江古镇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且极具代表性,在塑造长沙湘江古镇群的软实力中担纲。本文在长沙湘江古镇群非遗资源调查、分类和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拟从非遗与旅游融合视角探讨两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模式,以旅游开发的形式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和技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湘江古镇群;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F592.7 文献标识码:A
长沙市望城区境内,沿湘江两岸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和丁字6座古镇,各镇相距均在10千米以内,统称长沙湘江古镇群[1]。望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空间上来说90%以上均集中于湘江古镇群的六大古镇中,其中尤以铜官、靖港、新康和丁字为盛,种类繁多且极具代表性,成为望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亮的一颗星,一大批望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塑造长沙湘江古镇群的软实力中担纲。目前,笔者调研到的非遗项目共有114项,但得到非遗申报和较好保护的只有20余项,湘江古镇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十分艰巨。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全方位、涉及不同利益主体、关系民族文化传承的大工程。如果一味地只保护不开发会让非遗与世隔绝,让传统文化成为化石和记忆;如果全部市场化开发和运作又会让非遗丧失原来的味道,失去本真。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平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有效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唯有通过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活化”非遗项目,以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为背景,不断挖掘、保护和开发湘江古镇群,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才是传承和弘扬特色文化的最佳选择。本文结合望城的非遗资源和旅游价值,可以构建以下几种湘江古镇群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
博物馆模式是一种常见的非遗旅游开发的模式,是全面展示非遗旅游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静态开发模式,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非遗博物馆是洛阳民俗博物馆和苏州民俗博物馆。
(一)综合性非遗博物馆
长沙湘江古镇群非遗种类繁多,目前虽然有陶瓷、剪纸工作室,但多是传承人个人在政府扶持下所建,规模和影响力有限。望城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大型的、综合性非遗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将望城的銅官陶瓷制作、现代陶瓷作品、望城剪纸、望城皮影、望城花鼓戏、油纸伞、木屐、制秤、打铁等比较有古镇群非遗特色的手工技艺和望城有代表性的三国传说、民间故事、行业习俗、婚庆习惯、节令习俗等民间信仰进行有效地搜集、整理,分门别类,建立综合性的非遗博物馆,全面展示望城的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非遗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还应该大力推行数字博物馆模式,克服一般的博物馆静态展示而导致非遗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弊端,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应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2]。
(二)主题性非遗博物馆
主题性非遗博物馆有别于综合性非遗博物馆,其偏重于某一个主题非遗项目的全方位展示和陈列,如铜官陶瓷博物馆可以全面展示铜官陶瓷制作的全过程,全面呈现“土与火”的艺术,从材料的选取、拉坯成型、干燥、装饰、上釉、装窑、烧成等全过程的生产制作、工具陈列,到铜官窑各个时期的代表陶瓷器皿,同时,也可以将全国五大陶都的代表性陶瓷器皿设立展厅陈列,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区别于目前的谭家坡遗址博物馆,主打现代陶瓷、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让非遗焕发时代气息,吸引年轻一代游客的兴趣。
提起文化创意产业园,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北京有798,四川有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广州有红砖厂,这样的创意园区(街区)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创园无疑成为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效模式,望城在打造文创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铜官陶瓷废旧厂房为文创园提供了空间和载体,目前经过前期改造,铜官陶瓷废旧厂房在外墙装饰和内部结构上有了较大改观,但其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还任重道远,具体来说,笔者认为铜官文创园的发展还可以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科学功能分区,突出园内主题特色
铜官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树立一个大产业园的概念,不仅将现有的陶瓷厂进行改造,还可以将附近的铜官老街一起纳入规划,做大做强。首先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可以考虑结合内容、场地、地形等分为陶瓷展示区、陶润主题社区、非遗体验中心、创客基地、主题餐厅(戏曲主题餐厅、生态音乐餐厅等)以及婚庆主题园等。比如,婚庆主题园可以选择临江的老陶瓷厂,进行外部的外墙涂鸦、创意装饰、主题设计后改造成商业园区,以婚纱摄影、户外婚礼、特色婚庆为主题,成为长沙时尚一代年轻人游玩、拍照、婚礼的首选之地。
(二)创新运行方式,与研学教育相结合
非遗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模式中,除了文化创意园的功能分区、板块内容和技术运用上要进行创新,在形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其可以与研学教育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对中小学生,推出“千年陶城——非遗体验之旅”夏令营,让中小学生在文化创意园开展陶文化体验,亲自参与陶瓷制作,还可以担任文创园和陶瓷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同时,在研学课程中适时开展陶文化抢答赛、陶文化主题演讲赛、陶瓷制作大赛等,评选出相应的“最佳台风奖”“最机智奖”“小小鲁班奖”等,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在了解陶瓷、认识陶文化的同时,更爱上非遗。
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联合湖南卫视、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等省内知名媒体打造全国知名的“艺术生实习训练营”等研学活动,通过类似综艺节目的形式,结合“陶瓷艺术节”“戏曲艺术节”等节庆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剧团、戏剧大咖和陶瓷界的美术大师和设计大师等,吸引全国的艺术院校的学生来此观光、实习和创业。
(三)节庆旅游模式
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汇集旅游人气、集中媒体的大量报道,迅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是一种常用的旅游营销活动。所以,无论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还是从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角度,旅游节庆模式应成为长沙湘江古镇群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推模式。整合湘江古镇群域内资源,举办特色鲜明的主题节庆活动,使旅游节事活动成为非遗开发利用的一大特色。
在铜官古镇,可以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集铜官陶瓷产品展销、陶瓷国际研讨会于一体,办成陶瓷行业的盛会、陶瓷爱好者的集会和旅游观光者的聚会。同时,铜官窑陶瓷除了烧制技艺和陶瓷产品还可以大力开发旅游产品,陶瓷行业的相关习俗祭“窑神”、烧头窑、拜“折子蔑”、烧宝塔等非物质文化也可以很好地和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举办“铜官陶瓷民俗文化节”。比如,“烧宝塔”是铜官特有的风情,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夜晚,皓月当空,去一块空坪隙地,借着月光,用铜官特有的陶器碎片,一圈圈一层层地向上搭砌,形成一个高2米左右的中空陶片宝塔,底部留有一道约60平方厘米的塔口为投柴的火门。然后,将柴火点燃投入塔中,不断添柴,由于塔身空隙满布,火苗喷出,万道焰苗环绕塔身,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景观。待陶瓦烧红之后,人们即停止添柴,将谷糠撒向塔身,顿时,谷糠飞扬燃烧,万点蓝光与烧红的陶片构成一种金黄色的焰体裹照塔身,成为“黄金宝塔”,与银色月光相映,谓之“天银地金”,构成丰收的景象。这些行业习俗完全可以和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让游客在篝火晚会中品味铜官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
在靖港古镇,可以举办“美食文化节”,将靖港非遗中的传统美食集中展示,如“靖港八大碗”、郭福娭毑小钵子甜酒、陶蔬恋窖藏罈子菜、怡华楼祖传杠子面、糖油粑粑等,给游客奉上丰盛的本土美食。
在新康戏乡,其可以举办“戏曲文化旅游节”,营造戏曲文化氛围、建设戏曲文化标志、突出戏曲主题文化做足新康的戏曲文章。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上,要以戏曲文化为主线,以戏曲文化传承为重点,以戏曲文化体验旅游为热点,将戏曲文化贯穿到古镇形象、古镇建筑、古镇经济和古镇旅游中。
湘江是长沙的山水之纲、文化之脉、成长之轴。历史上,长沙望城湘江两岸的古镇,正是得益于湘江发达的水运,盛极一时,它们伴水而生、依水而兴、因水而秀,文明在此繁衍以至生生不息。湘江古镇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休闲演艺发展模式成为推进望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导模式。
(一)文化实景演出
文化实景演出是指以自然山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和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文化模式,是中国人的独创,是我國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的特殊产物,是一种文化与旅游联姻的积极尝试,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3]。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中国桂林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演出形式[4]。张艺谋又相继在杭州等地创造了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掀起了国内实景演出创作的高潮。
湘江古镇群可以考虑在靖港和铜官古镇择其一打造一台高水准的山水实景演出的音乐剧。靖港是太平天国与湘军将领曾国藩的战场,这里还留下了曾国藩靖港水战战败后投河自杀的故事,也开启了湘军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之旅,成就了一代湘军首领和威武之师。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曾于新康江口之战大获全胜,扭转靖港水战败局。同时,靖港还有湖南省委旧址、独臂英雄刘畴西故居、陶承故居等一批红色文化资源,上演了一出出水乡古镇的商贾繁荣景象和美丽传说,这些多样的文化资源、民间习俗和传统技艺都为文化实景演出提供了脚本。
铜官古镇坐拥湘江的湖光山色,拥有“山”“水”“洲”“垸”无以复制的生态优势,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三国文化”源远流长、“陶瓷文化”长盛不衰、“红色文化”蕴藏丰富。以铜官窑为创作源泉的大、小型舞剧《君生我未生》《红于二月花》《窑姓梦丝路情》向世人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岁月[5]。这些都为靖港、铜官打造大型的实景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影视文化旅游
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按5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标准规划设计,占地面积约200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目前,新华联铜官窑古镇仅仅停留在综合性旅游度假区的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二期项目可以定位为影视文化旅游地,原因有三。一是湖南地区极为缺乏此类旅游目的地,项目开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影视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撬动作用,增加旅游收入,扩大品牌知名度。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制造基地。横店影视城除了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每年至少吸引近2 000万游客,有200亿元的收入!三是有基础和条件。铜官古街、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铜官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和非遗资源也为营造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打下基础。同时,湖南号称“电视湘军”,湖南卫视每年都会制作数量可观、口碑较高的影视作品,如《还珠格格》等,这些幕后团队为影视基地的打造自带流量和前期宣传效果。影视文化旅游不仅让游客慕名而来,期待遇见知名演员;同时走进这里,仿佛置身大唐世界,进入宫廷剧作。换上唐装,体验一把影视剧中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物角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地方经济社会的“软实力”,也是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事关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旅游无疑是“活化”与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不二选择。唯有持续推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融合的内容、形式和模式,才能更好地复兴千年古镇,传承湖湘文化,让远方的游子留得下脚步,记得住乡愁。
[1] 华声新闻.望城湘江古镇群成旅游高地 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EB/OL].(2016-03-08)[2021-03-02].http://hunan.voc. com.cn/article/201603/201603080946379940.html.
[2] 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1-7.
[3] 安东.大型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的品牌营销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4] 李筱晗.地域性符号在实景演出中的视觉化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9.
[5] 长沙晚报网.望城区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代表性传承人颁奖典礼[EB/OL].(2018-02-24)[2021-03-02].https:// www.icswb.com/h/100040/20180224/52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