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平安抢滩互联网医疗

2021-09-10 11:48丁景芝
英才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里京东药品

丁景芝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谓迅速,尤其是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逐渐转为刚性。据统计,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也在不断上涨,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到6.35亿元,近半数的国人都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医疗问诊及买药。据艾媒咨询数据,整体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也从2019年321.4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520.8亿元左右。

2020年之前互联网药品零售还在受医保掣肘,而2020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网售药品医保支付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更是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各项推进办法,使得线上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迈入实操阶段。

无论是互联网在线诊疗还是药品电商在2020年都迎来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随着“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政策的落地,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医保线上支付等就医环节得到打通,互联网医+药的闭环趋于完整。

互联网医疗的火热,催生了在资本市场的诸多机会。2020年10月,叮当快药完成10亿元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泰康人寿、龙门基金等;深耕寻医问诊的思路迪诊断2020年获单笔15亿元融资。而京东健康(6618.HK)这一医药零售电商巨无霸则在2020年成功港交所上市,发行价70.58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265亿港元。

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令不少投资人看到希望,纷纷涌入这一市场,不过,互联网医疗究竟哪个赛道是其中的香饽饽?诸多玩家争先进入该市场,竞争态势究竟如何?

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医药电商、寻医诊疗、健康保健、医疗信息化、医疗综合服务等5个细分板块。医药电商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快药及各大药房的线上端口等,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过目前主要的流量还是集中在阿里及京东等头部企业,而叮当快药能够解决时效性的问题,也被资本热捧。

医药电商的蓬勃发展原因主要是政策的逐渐明朗,2019年底的新药品法放开B2C处方药市场,互联网+医保政策的预期落地,以及线上购买药品消费习惯的养成,即时配送网络的成熟等都使得医药电商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2020年港股最大IPO就是12月上市的京东健康,据招股说明书,从2019年收入角度来看,京东健康是国内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2017-2020上半年的总营收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87.77亿元;2017-2020上半年经调整的期间盈利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和3.71亿元。

2020上半年药品自营销售额为76.93亿元,占总体营收的87.6%。看来,公司的主要营收都来源于药品销售。

与之相比,阿里健康在经过持续亏损6年后,才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首次实现盈利。据2020年中报,阿里健康实现总营收71.62亿元,同比增长74%,毛利率26%。调整前净利润2.7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4.36亿元,同比暴增286.4%。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已经在线上零售药房领域打造出其领先地位、规模效应及用户习惯。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难有其他平台公司超越京东健康及阿里健康。对这两家巨头而言,吸引用户并留住用户至关重要,通过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包括性价比、可选择权还有及时有效的在线诊疗服务等可以有效实现用户留存。

如果想在该领域切分出一定市场,只能类似叮当快药这样切分出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叮当快药只依靠时效快这一点就在用户的心智模式中又切分出了一片蓝海。

在线诊疗业务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都在做,但主要目标还是为药品零售业务提供服务,而目前上市的在线诊疗企业有平安好医生(1833.HK),另外还有丁香园、好大夫在线、微医、妙手医生、春雨医生等。这些企业目前都估值不菲,例如微医最新估值达422亿元;妙手医生估值超90亿元;春雨医生2020年获两轮融资。

平安好医生以医疗服务为主,主要为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不过,其在資本市场表现堪忧,股价自2020年8月就开始下跌,从最高的135元,下跌到当前的87.3元,回调35%。从业绩来看,2017-2020上半年的总营收为18.68亿元、33.38亿元、50.68亿元、27.47亿元,而其同期净利润则分别为-10.02亿元、-9.12亿元、-7.34亿元、-2.14亿元。营收虽逐年增长,但是多年以来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也一直为负。

其实在线诊疗服务的周转较商品销售低,目前该市场的生态还并不成熟。不过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主要为集团公司扮演流量入口与线上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与集团主业战略协同效应明显。

虽然平安好医生标榜自身主要从事在线诊疗服务,不过公司健康商城业务收入占其营收的55%,而在线医疗业务营收仅占25%。

在线诊疗市场虽然渗透率提升,用户消费习惯养成,但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诊疗企业仍采用的是通过低价获取用户,这样砸钱培养来的用户习惯本身就是不稳固的,互联网诊疗企业的盈利周期太长,运营压力也很大,因此只能通过不断融资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早日跳出盈利难的怪圈。

因此,纯粹做在线诊疗是很难的,毕竟客单价不高,盈利的大头还是在药品上,只能建立医疗生态,辅以药品、健康管理等服务,来进行变现。

2020年12月30日,平安好医生宣布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仅2019年平安好医生就与50余家医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截至2020年3月,微医已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互联网医院。

我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在2020年激增,2020年2月之前,北京只有6家公立医院有互联网诊疗资格,经过疫情需求的拉动,这一数字发展到60多家。

各大医院都在争相开通互联网医院,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反而处于劣势,毕竟在医疗资源方面和患者导流方面,大医院有先天优势。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从覆盖场景来看,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覆盖的医疗服务场景更为宽泛,而且天然具备线上和线下的医疗服务完整闭环。

互联网医院未来大概率会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服务范围主要是诊疗,与互联网医院的“轻问诊”将会有所区别。也就是,实体医院的实力越强,则在线上诊疗方面的竞争实力也越大,在线诊疗从流量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医疗实力的竞争、医生资源的竞争。因此,平台型企业在公立医院进驻的诊疗领域也产生极大的危机感,通过与公立医院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发展自身的专科实力来提升平台的竞争力。例如太保成立的互联网医院针对乳腺科,而平安好医生的专业科目是眼科。

在这些互联网医疗玩家中,主要以互联网巨头、保险巨头、大资本为主,资金+ 产业+ 流量的赋能才能让互联网医疗企业走的更快。

猜你喜欢
阿里京东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云上阿里
辰辰带你游阿里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阿里战略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阿里是个好榜样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