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2021-09-10 10:09:04阳小利
体育时空 2021年6期

阳小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3-011-01

摘  要  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其独特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本文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推进二者协同育人,完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协调育人

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但文化的不断交融也同时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侵蚀。这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挑战,也使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升了难度。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二者协同发展,发挥出协同育人的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我国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价值观。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六艺”,其中的“射”和“御”就体现了体育和文化的结合。古代的蹴球、民族式摔跤等项目,都是娱乐和竞技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奔放、道法自然的形式教化人们,由此体现出体育项目蕴含的文化魅力,不禁成为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行为,它规范着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人格与人文素养,整合了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关乎新时代大学生的为人处世与文化修养问题,也关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并且,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很多正能量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民为邦本”等,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

由此可见,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要经过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够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协调育人的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协同育人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感召力,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

(一)弘扬传统体育精神,深化教育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漫长岁月,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实践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强身健体和形体塑造,更注重的是在精神层面上锻煉人的意志。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渗透到人文素质教育中,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精神,如组织学生观看与体育文化相关的视频,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自强自立的高尚品质,或是为学生讲授民族体育故事。种种这些都是要启发学生思考传统体育精神的意义,从而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二)创新教育渠道,丰富教育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态多样,因而要以有形的载体来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的根基,从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勇于创新教育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高校社团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将体育精神融入其中,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外体质、内精神的学习气氛,使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一个内外兼修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来宣传民族体育文化,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渠道,从而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活力[2]。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的新模式可以活化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高校应该调整教学理念,由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功能性辅导为基础,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切实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力度。其次,要通过优化教学实践,对课程进行有效拓展和创新,着重打造新时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路径。最后,高校应该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与民族体育文化课程相互交融,从而呈现出新的接触点,使教学模式多维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打造骨干教育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要想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育骨干队伍。一方面,应该以体育教师和思政部等为主干,将高校的内部力量整合起来,打造强有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逐渐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凝聚人文素质教育协同力量来整合高校中的内外资源,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进而实现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挖掘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创新教育渠道,优化教学模式,拓展学生视野,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另外,要融合教育主体的力量来凸显两者协同育人的优势,贯彻落实传统体育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雪光,陈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06):101-104.

[2]刘志筠.中国优秀传统问题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优化创新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0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