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柳永诗词中的悲愁情怀

2021-09-10 07:22唐日晨
今古文创 2021年16期
关键词:柳永诗词

【摘要】 我国历史上的文学创作者利用诗词进行创作时,很多都是表达自身的悲愁情绪,这种情绪主要包括了文学创作者自身身世悲惨、仕途失意、怀念家乡等内容,有的还表达了自身寄情山水、力求寻求自由解脱,然而这样一来悲愁情绪会显得更加浓郁。本文主要从柳永的生平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对柳永诗词当中蕴含的悲愁情怀进行分析。

【关键词】 柳永;诗词;悲愁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6-0006-02

一、引言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者用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古至今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

宋代诗词创作的主流主要还是以豪放派诗词为主,但是绝大多数豪放派诗词乃至其他内容的诗词也会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情绪,整篇诗词都会笼罩在作者的忧思当中。

很多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对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生活表达深深的担忧,而且也阅尽了人间的百态,因此他们的内心既会对庙堂失望,又对百姓的不幸遭遇抱有同情与无奈,最终凝结成为自身理想与现实残酷格格不入的矛盾。

柳永作为我国古代词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自身的经历大体如此。柳永出生于官宦世家,一生都盼望着能够在仕途中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然而,现实与梦想出现了较大的出入,从作品中基本可以看出,很多诗句都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梦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另外,柳永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表达了自身对命运无常、爱情消逝的无奈,这些为他的人生增添了阴影,但却为古代文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对柳永诗词中悲愁情怀的全面探析

(一)生命

诗词中常见的悲愁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探究。自古至今,关于生命的探究均可让人心灵深处出现困扰,而关于生命的探究,同样存在于柳永所著的诗词内。时光易逝,岁月如梭,身为一个诗人,柳永自身所具备的敏感情思当中往往会夹杂着人生如寄的悲哀,浩瀚的宇宙,会牵引出他關于人生短促以及个体渺小的慨叹,同时也会对宇宙天地所蕴含的伟大以及永恒有所感慨。眨眼即飞逝无踪的时间,也使得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朝着悲春伤秋过渡。

此类悲绪,一方面将诗人在自然更迭方面所产生的悲愁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把他关于人生际遇方面的悲愁展露无遗。人生苦短,无论是日常琐事,抑或是生离死别,均让柳永的思绪上下起伏,故而其诗词便会将凄苦二字凸显得淋漓尽致。

在《满江红·暮雨初收》中,所呈现的情感思绪便是历经长时间的宦游生涯,柳永满心疲惫,有归隐山林之意。四处飘零的生活让柳永尝尽人世冷暖,无论是宴会上的推杯换盏,还是青楼之中的莺歌燕舞,均无法消解内心深处所衍生出来的悲愁以及空虚。这个时候,于柳永而言最佳的选择便是寄情山水,此种思绪在“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中尽显。

另外,柳永对生命的感叹,最著名的一首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应该最能体现。这首词是柳永晚年的作品。作品中的词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可以看出柳永在即将消散的春景中感受到了孤单凄凉之感,这种感觉源自对自己一事无成虚度光阴的惆怅,也来自自身已然年迈对生命的消逝的无奈。

而下阙中,“拟把疏狂图一醉”更是柳永想像少年一样放浪不羁,不受拘束的期盼,这是其内心想排遣抑郁,忘却忧愁的渴望。

然而,从“强乐还无味”中又能体会到柳永感叹自己年老,就算放浪不羁勉强寻欢作乐,也没有任何味道了。

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是柳永对自己一生的定论,其认为自己对过去的生活无怨无悔,这是他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至死也不会后悔。

(二)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爱情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动人诗篇。身为婉约派的词人,柳永关于爱情的悲愁,更是亘古难有。他的所有词作中,对爱情并无太多欢愉的描述,主要的情绪都是悲伤以及忧愁。

关于爱情诗别离的描述,也是柳永极为擅长的,其中《雨霖铃》这一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内,便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之句,这一幕描写了诗人跟自己所爱之人于码头分别之际的场景,淅淅沥沥的雨水刚刚停下,可是存在于柳永内心深处的哀婉情丝,并未伴随雨水一同停歇,反而在思绪中肆虐开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不管如何不舍,依旧还是要分别,纵使心中有万千思绪,也只能依托酒水来进行表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牵着爱人的纤纤素手,相对而视,却是泪眼婆娑,胸中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怎么表述,唯有让这些思绪跟随着千里烟波以及如诗人内心一般沉重的暮霭,共同消逝于天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当对悲愁以及离别进行书写时,通常都会借秋季来抒情,而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诗人更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慨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之后,我会在什么地方?可能就在杨柳岸边,能够陪伴诗人的,唯有天上的残月以及充斥着萧索离别之意的秋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别,不知何日何时才能再见,所谓的良辰美景,不过是镜花水月,即便心中思绪万千,却再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了。

这首词将柳永自身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其中,使数不尽的凄凉以及悲伤跃然纸上。

(三)理想

在柳永生活的北宋时期,当时的思想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倡导“达则兼济天下”“学而优则仕”,因此当时的文人无不以入仕匡扶天下为己任,力求建功立业青史扬名。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与文人墨客的想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在仕途中屡遭不顺的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唐朝的李白、杜甫,还是宋朝的苏轼等人,都逃脱不了官场失意的命运,根本原因就在于文人沉溺于诗词中,既恃才傲物,也很难真正看透官场的黑暗。柳永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鹤冲天》这首词被皇帝憎恶,仕途极其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自身内心的主观愿望与现实存在强烈的矛盾,使其拥有满腹牢骚与悲愤。

然而,柳永在年轻的时候,尽管仕途失意,但内心依旧希望有人可以举荐自己成就功名大业。《望海潮·东南形胜》同样是柳永的千古名篇,这首词描绘了杭州的富饶与美丽。其写作的背景是柳永拜访老友孙何,当时孙何担任两浙转运使,柳永只是一介布衣,为了见到孙何便写下这篇名篇,并嘱咐当时的歌女在宴会时只唱这首词,以求吸引孙何的注意以便能够欣赏自己,并推荐自己进入仕途,由此可见,柳永当时还对仕途抱有希望,为国报效的理想仍在。

然而遗憾的是,孙何并没有举荐柳永,柳永进入仕途的理想终究破灭,只留下了三秋桂子与十里荷花。

为了摆脱现实中的黑暗,柳永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便是沉沦于社会底层,流连于各种舞榭歌台,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方式来排遣自身的抑郁,然而这种流连于酒肆舞台的方式只会使自己更加忧愁。

柳永的《少年游》一词描写道:“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骑着瘦马缓缓漫步在长安城边残旧的小路上,柳树上满是知了的叫声,夕阳西下田野上秋风呼啸,高举双眼望向远方只能够看到天幕向四边垂下,云朵已四散飘去难觅踪影,以前的期待何时能够实现?

从词中可以看出,柳永四处游玩的兴趣已逐步消散,以前陪伴他的朋友也散落天涯,理想依然无法实现的无奈在词中显而易见地彰显出来,使整首词弥漫着悲伤的情绪。

特别是柳永到了晚年的时候,只能够默默回忆着一生的遭遇,最终感叹一句“不似少年时”。

三、结论

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者受到了无数文学家的研究,这些文学家的研究角度存在差距,因此结论自然而然各不相同。但结合柳永的生平看,其自身已然定下了较为清晰的“失意词人”形象,本文以“失意词人”形象为基础,试图从理想的幻灭、爱情的分别中讨论柳永词作中的悲愁情绪,以此对柳永的作品进行分析探索。

研究诗词作品常常需要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柳永词作题材前后落差如此之大,明显可以看出其创作是有明确情感、经历分期的,因此还需要有更多的与柳永相关的史料才能对其进行佐证。

参考文献:

[1]崔北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以《雨霖铃》教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11).

[2]王兆鹏.北宋词坛“偶像”柳三变[J].古典文学知识,2005,(02).

[3]刘敏.柳永俗词之“俗而不同”[J].克拉玛依学刊,2018,(02).

[4]郑翰琳.从柳永诗词看士人入世[J].北方文学,2018,(02).

[5]李岸.论柳永词“俗”的表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05).

作者简介:

唐日晨,女,廣西平果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柳永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柳永的词
不要站在地上向楼上吐口水
一个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