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春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针对此病不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方式,科学的护理措施也是保证患者全面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有关情志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脑出血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情志调护的概念与原则,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情志调护对脑出血病人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情志调护;脑出血;中医;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34-01
脑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原因所导致的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发病人群集中在老年阶段,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1]。该病常伴呕吐、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造成一定影响,且患者年龄较大,治疗耐受性差,加重负性情绪[2-3]。情志护理是临床中医护理的一种主要类型,其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以利于治疗顺利进行,达到较好的早期康复目的[4]。为此本文就近年來临床对脑出血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1 中医情志调护的具体措施
1.1 情志相胜法
是将五行相克作为理论依据,通过一种情志来纠正另外一种情志的方式。根据中医学中“喜胜优”这一思想,通过喜来抑制患者不良情绪[5]。护士和患者积极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给其创造出舒适住院环境,和其主动开展交流,充分掌握其心理状态变化,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在患者接受治疗时为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讲述较为幽默的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并引导患者回忆过去愉悦的片段,使其在回忆过程中保持愉悦心情;引导患者加强和他人交流沟通;充分利用起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嘱家属成员和亲友积极参与到患者护理工作中,指导他们掌握心理疏导方法,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维持愉快心境。王慧馨、湛献能[6]等人利用情志相胜疗法对抑郁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患者的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1.1.2 顺情解郁法
此法是对于某些病人,特别是精神状态忧郁和感到压抑的病人,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以顺从意志和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要积极鼓励甚至引导患者将郁闷的情绪合理宣泄,从而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7]。首先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顺应其情绪与意愿,并对其不良情绪表示充分理解,尽可能满足其身心需求,鼓励患者的倾吐内心想法,耐心倾听,其次要引导患者通过倾诉(“郁则发之”)发泄心理压力,缓解其悲郁情绪,达到气调气顺[8]。
1.1.2 借情疗法
依据患者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文化程度给其选择不同音乐,使其在音乐中抒发不良情绪[9]。刚开始时选择优美、舒缓类乐曲,例如四季、梅花三弄以及梁祝等,等到心理疏解后,再播放明快乐曲或者与患者喜好相结合,聆听民乐以及民歌等,有助于振奋情志,借情抒发内心不良情绪,维持情志舒畅,可选择在每日下午播放音乐,每次倾听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每天1次,以疏肝宁心定志。《北史·崔光传》中曰“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10]。
1.1.3 移情疗法
使得患者注意力由疾病转移至其他方面的一类方法[11]。医师每日完成查房后,鼓励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阅读书籍,并为患者播放一些娱乐身心的电视节目或者录制好的VCD及CD,例如小品、相声以及歌舞表演等,1h/次。指导患者多离床进行活动,并积极开展康复锻炼。出院后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和他人进行沟通,有助于转移其注意力,防止过度关注疾病,进而减轻其不良情绪,维持身心愉悦。
1.1.4 暗示疗法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人生价值予以肯定,对患者的每一步配合表示赞扬,并采取各种方法暗示患者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解除其思想负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自信心,重视自身心理调节,改变其对病态的感觉、行为、态度、情绪以及认识。并且意识到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实现自身价值,此外暗示也能减轻疼痛感,有助于改善睡眠及提升生活质量;积极开展意志锻炼,能调节内脏生理活动,有助于早日康复。
1.2中医情志调护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梁峰[12]对4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吴海燕、曾瑶[13]尝试对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结果显示后者的SDS评分明显更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王建华、谢立娟[14]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来平和患者的七情,并运用运动想象来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康复指导,干预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MA评分、BI评分也得到显著提高,更通过暗示法与运动想象的巧妙结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来情志疗法将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环节,并不断开发相关的联合干预模式,来进一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2 讨论
有相关研究发现,我国脑出血发生病率可占脑血管疾病的28~30%,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42%[15]。老年患者受机体抵抗力、存在多类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影响,成为了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因起病突然,同时病情较重,康复过程漫长,老年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要护士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16]。通过中医情志护理以因人、因时、因地为核心理论,医务人员使用开放、情胜式、静态和转移等方法在各个方面实施情感关怀,能有效减轻其不良心理,使其树立起积极乐观心态,在促进其机体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医院应重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出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颖,王康军,贺锋等.中医情志调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40-41,84.
[2]连家红,林华.情志护理配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气阴两虚型便秘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2):44-45.
[3] 冯凤,李平,牟善芳等.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19):13-14,15.
[4] 许芳,李侠.情志相胜法在抑郁症临床应用中的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2):95-97.
[5] 刘真秀,莫多,林岚,等.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梅毒、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180-1183.
[6] 王慧馨,湛献能,黄美凌等.产后抑郁者应用情志相胜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5,9(13):71-74.
[7]苏曼莉,李艳芳.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23):2602-2603,2608.
[8]刘伟,冯军,王芳,等.连续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5):625-627.
[9]彭飞.早期心理护理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45-147.
[10]毕波,王高玲.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2014,36(7):1095-1096.
[11] 郭秋月,周群.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788-1791.
[12] 梁峰.早期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86-88.
[13] 吴海燕,曾瑶.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5(12):39-40.
[14] 王建华,谢立娟,王飞等.情志护理结合运动想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87-1589.
[15] 喬磊,楚更五.《医学正旨择要》中风情志致病机理及证治规律的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1):10-12.
[16] 陈汝文,陈惠玲,黄益军等.情志护理路径联合耳穴压贴对中风抑郁患者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