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 07:22曹超宇王庆潘明月肖兰兰唐妍邱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5期

曹超宇 王庆 潘明月 肖兰兰 唐妍 邱杰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扬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治疗的100例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情况。结果: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后,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2.00%)、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观察组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4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11次/d)(P<0.05)。结论: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关键词:导管固定;股静脉双腔血滤管;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37-01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救治手段之一,CRRT治疗成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留置合理的深静脉导管,股静脉置管技术要求较低,常为置管的主要部位,但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会使患者活动受限,不易有效固定,影响深静脉置管通畅性和治疗效果,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其它并发症发生[1]。另外固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静脉置管的通畅情况,并会影响CRRT治疗的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2月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式固定,将导管连接口放置于无菌纱布上,使用医用胶布将患者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在大腿皮肤表面进行局部保护和固定。

1.2.2观察组

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新型固定装置在腿部黏贴的位置,将导管连接口放置于新型导管装置上,使导管有效固定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中。

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包括翻折连接的固定层和活动层,固定层底面为10cm×8cm具有透气性能的椭圆状黏贴面,可与皮肤紧密贴合,固定牢靠;固定层正面是柔软的弹性敷料层,发挥该材质的作用,将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置于其上方,可缓解管道对皮肤造成的压力,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活动层是具有可重复撕拉黏贴功能的U形结构离型纸,可根据导管情况进行松紧适度调节,防止导管窜动,起到二次固定作用。

1.3观察指标

1.3.1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1.3.2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3.3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固定方法下,比较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置管部位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情况。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导管或者拔除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采用x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7/50),X2=4.891,P=0.027(P<0.05)

2.2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9/50),X2=5.005,P=0.025(P<0.05)

2.3應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观察组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4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12次/d,X2=4.761,P=0.029(P<0.05).

3 讨论

本项目使用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进行固定护理,有别于临床工作中只采用的一次固定法,创新性地针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进行有效的二次固定。

目前国内针对于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很多医院都未采用有效的固定装置对导管进行固定,医务人员对这种合理的固定方法存在认识不足。然而血滤管使用过程中固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静脉置管的通畅与否,并严重影响CRRT治疗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使用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进行固定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股静脉双腔血滤管非计划拔除风险和应用中因导管因素导致的血滤机报警,降低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股静脉双腔血滤管护理难度[2]。

综上所述,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参考文献:

[1]刘平. 一种双腔深静脉导管固定项圈的设计和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20,29(13):188页.

[2]张瑜, 曹超宇, 吴夏鑫. 一种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 CN208892857U[P]. 2019.

通讯作者简介  姓名:邱杰 民族:汉 性别:男 籍贯:江苏省扬州市 职称:护师 出生年月日:1993.10.10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肾脏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