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出版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国内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人才,高校可以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出版文化素养、数字出版物制作和新媒体运营推广三个模块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关键词:能力导向;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064-02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1]。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而我国高校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行业的需求,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培养的人才在综合专业技能上或多或少存在不足,行业内缺少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国内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2008年,北京印刷学院率先开设了传播学数字出版专业。2011年起,国内其他高校陆续设立数字出版专业,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招生及培养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开设数字出版专业本科层次的高校有16所,开设数字出版专业专科层次的院校有10所,另有200多所高校仅开设了新闻传播大类相关专业或相关课程。
可以说,国内的数字出版专业很年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怎样的培养目标能在符合行业需求的同时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虽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把数字出版专业划归于新闻传播学大类,但众多高校对该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取决于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例如,武汉大学等高校在设置核心主干课程时,主要选择数据库、程序语言等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该校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上,更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而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选择的专业主干课程多与影视编辑、出版设计相关,可见其更偏重于培养新媒体方向的数字出版人才[2]。北京印刷学院等具备传统出版专业相关教学资源的高校,则更侧重于培养数字图书、期刊、报纸的出版与传播以及新媒体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虽然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学科融合不足、理论教学多于技术教学等问题,同时面临协调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以及课程衔接、贯通的问题[3]。数字出版对人才的技术实践操作具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培养的人才进入行业后仍然不能快速上手,就无法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二、数字出版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要想培养与行业需求对口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首先必须明确行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数字出版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行业,业务不仅包括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还包括网络动画、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等。从内容生产、过程管理到传播渠道,都与传统出版业有明显的不同。
据王菊荣(《基于数字出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究》,2019)统计,在数字出版行业对从业人员能力需求中,数据处理能力和新媒体运营能力高于公关能力和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和数字出版技术能力高于采写能力、文字编辑能力[4]。马鹤嘉(《行业需求领域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思考》,2019)认为,数字出版人才除了应具备传统出版从业者的文字功底和文稿编写能力外,计算机运用能力、软文推广能力和产品推销能力也必不可少[5]。以上两位均指出了运营能力的重要性,也简要地说明了理由。笔者现补充如下理由:数字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的实物商品,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播,数字出版物的运营推广是建立在新媒体这个载体的基础之上的,需要考虑到新媒体的特性和网络传播的特点,只有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才能辐射更大的消费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大的收益。因此,数字出版人才不仅要懂运营和营销,更要懂新媒体方面的运营和营销。
据朱军、张文忠(《我国数字出版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现状调查研究》,2020)统计,从数字出版技术涉及业务的比例来看,电子图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动漫位居前列,另外还有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游戏、数字音乐、在线开放课程和新形态教材等[6]。除了传统图书、期刊和教育出版物的数字化,网络动画和漫画也十分重要,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同时,游戏也占据一定比例。此外,受疫情影响,网络在线授课形式提高了在线开放课程和新形态教材的地位,在科技更加发达的未来,这两类形式的相关产品可能越来越多。综上所述,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需求庞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文字编辑、文字校对、平面设计与排版等能力,还要懂视频编辑、动画设计、计算机编程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技术。并且,企业对图像编辑、视频编辑、音频编辑这三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岗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相关技术人员的数量整体偏少,大多数企业在前段开发、多媒体制作等岗位上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因为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并非数字出版专业出身,缺少系统的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只是精通数字出版某一环节的技术,或是在文案编辑方面,或是在视频制作方面,又或是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针对这一问题,很多企业选择从高校招聘毕业生或培训内部员工后转岗,较少选择从其他企业引进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方法。因为这两大途径能降低用人成本,新人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老员工则更熟悉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融入更快。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真正能解决数字出版行业人才供需问题的还是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的各大高校。高校要想培养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必须以编辑出版原有的专业特点为基础,结合数字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先端科技,以行业所需能力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之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出版文化素养、数字出版物制作能力和新媒体运营推广能力。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数字内容制作和出版发行上,而不仅仅是对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对数据的处理或数据库的管理,也不仅仅是文字的编辑与排版,要有面向大众的、多形式的数字出版作品,要有一条成熟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自由的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高校可根据自身现有的师资和办学条件,针对三大能力需求,设计主干核心课程。可将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对应的三个课程模块,即出版文化素养模块、数字出版物制作模块、新媒体运营推广模块。出版文化素养模块可开设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知识产权、出版法律与政策、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在这一模块中,可以把概论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需要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而法律法规及产权方面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版权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数字出版物制作模块可开设数字图像处理、平面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摄影、数字摄像、视频编辑、数字图书馆技术等课程。这一模块的课程可选择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摄影摄像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前沿技术方面的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新媒体运营推广模块则可以开设网络广告学、数字出版营销学、出版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在这一模块中,较为重要的数字出版营销学和新媒体运营可安排为专业核心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整体上有一定的衔接性,从基础的素养积累到数字出版物制作再到运营推广,文化素养类课程可安排在靠前的学期,运营推广可安排在靠后的学期,出版物制作的相关技术课程可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技术上的联系性合理穿插在不同的学期。当然,除了专业核心课程这三大模块以外,还有高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通识类、创新创业类课程。高校课程体系日后还可向更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需求。
四、结语
新媒体、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催生了数字出版产业,也为该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各高校需要认识到,该行业相较于文字编辑能力而言,更重视数字出版物制作和媒体运营方面的能力,相较于电子图书类数字出版物制作技术而言,更重视视频、动画、游戏等动态、交互式的数字出版物制作技术。各大高校可以依据数字出版行业的能力需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助力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2010(21):6-8.
[2] 朱承璋,赵小虎,肖亚龙.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9(04):84-89.
[3] 刘玲武,唐哲瑶.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编辑,2019(07):39-48.
[4] 王菊荣.基于数字出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146-147.
[5] 马鹤嘉.行业需求领域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思考[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8):82-83.
[6] 朱军,张文忠.我国数字出版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现状调查研究[J].新闻世界,2020(08):77-81.
作者簡介:刘玉亭(1993—),女,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出版、数字化内容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