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词翻译作为扩大中国古诗词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在学术翻译界一直是一个有活力、有创新的领域。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流派秉持着不同的翻译哲学,最终呈现的作品也截然不同。本文以许渊冲、林语堂两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英文翻译为例,从意境表达、涵义转述、句式语法等角度试析宋词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于原文的叛逆与再创造。
关键词:关键词:翻译创造 翻译叛逆 译本比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简称“水调歌头”)由宋代词人苏轼于公元1076年创作,在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其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兼怀子由”),但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苏轼对待人生离合悲欢的豁达态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苏词的代表之一,水调歌头韵律优美,用词华美流畅。从现代汉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是一种阅读的享受。但于此同时,全词丰富的意蕴以及高超的用词也为这首词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挑战。
针对苏词翻译,或者推广地来讲,中国古诗词翻译,有多种态度:例如“功能对等论”,一般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1]这种态度对于注重原文含义的表达和转述而不过于注重音韵、对仗等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美的形式。另例如“文本中心论”, 即认为“在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加入了文本型的因素”。[2]这种态度在强调对于文本内涵的完整表达的同时也强调了对于原文文本形式的符合与尊重。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操作当中,译者很难简单遵从某种单一法则,必须相互结合,有所取舍。正如“三美论”提出者许渊冲先生所说“一般说来,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有矛盾, 也就是说, 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
1.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在许版与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中,《水调歌头》的这段小引都没有做翻译。这段小引在结构上对与后续的正文的确哪有产生功能性的印象,但却给中文读者提供了对正文情绪的一些暗示。考虑到英文读者很难对“中秋”,“子由”等字眼拥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以及联想,选择不译不能算是不忠于原文。
2.原文:明月几时有?
许渊冲: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Bright moon, when wast thou made?!
从句式上来讲,许版尊重了原文句式,音韵起伏基本保持一致。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则将原文的整句拆分成了两个短句。“明月”一词是翻译过程中的亮点。许翻译为“full moon”,而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则译为“Bright moon ”。 在现代英语中,其实两者意象之间的差别已经不大,“满月”即为“圆而亮”,因此,此处似乎许本更能贴切原文涵义。
3.原文:把酒问青天。
许渊冲: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
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Holding my cup, I ask of the blue sky.,
中文原文的意思可理解为:“持着酒杯,我向青天发问”。此处两版不约而同地做出的创造是为译文添加了主语。在古汉语,尤其诗词中,主语经常可以为音韵对仗等因素而被腾挪开,而英语的主语不仅要出现,还經常在施事位置[3],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于“青天”的处理两版有所不同。许版直接省略为“sky”而Holding my cup, I ask of the blue sky.版译为“blue sky ”。青色在古代多指“蓝色中混杂绿色”的颜色,对于英文读者来说比较难以想象。即使可以用“cyan”来表达,却依旧会给英文读者带来需要反应并想象意境的困难,影响阅读体验。因此,此处许渊冲版的叛逆似乎更妙,直接省去“青”的意境,而并非用“蓝”代替“青”。
许版中对于“把酒” 的处理运用了“Wine cup in hand ”的结构,强调了酒杯“在手” 的“状态”,但却不能表达原文中“把酒”的“动态” 和“方向感”传达出来。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处理为“Holding my cup”,表达原文中“把酒”的“动态” 和“方向感”传达出来,但酒杯“在手”的“状态”却没能表达出来。究其根本,也大抵是由于古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动词意蕴差别过甚。此处两位译者皆选择了用简单语言阐释,也不可不谓是明智之选。
4.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许渊冲:The moon goes round the mansions red
Through gauze-draped window to shed
Her light upon the sleepless bed.
Against man she should have no spite.
Why then when people part, is she oft full and bright?
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
Around the vermillion chamber,
Down in the silken windows,
She shines on the sleepless,
Surely with no ill-will.
Why then is the time of parting always at full moon?
这段文字对于现代汉语读者最大的障碍也来源于古汉语省略主语的特性。例如“转朱阁”。谁人转朱阁?转谁人朱阁?因此,在许渊冲版中,译者皆补充了“The moon” 作为主语,照顾了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而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虽然与原版形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并没有补充明确主语,而是以“she”这个模糊主语来代替。
对于“照无眠” 的处理,许版选择了进一步模糊化, 而林版选择了具象化。 “Her light upon the sleepless bed”,在现代汉语中直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无眠’的床上”。用“Sleepless(无眠)”来形容“床”不可不谓新颖有趣。床是不能无眠的,只有床上躺着的人才是可以无眠的。因此所谓“照无眠”,照的是床上的“无眠人”。有人认为,在运用英语翻译古诗词时,要充分利用想象的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意境,以便读者充分体会苏轼所要表达的情感。[4] 而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的处理方式则更加直白易懂:“She shines on the sleepless.”拟人化,用“she”来表示月光。(月光)照在不眠人的身上。而不论是模糊化的还是具象化的处理,两版都添加了一个:“床” 的意象,用意也大抵在于帮助英文读者理解苏词字里行间的内涵。
5.原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版: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
In this since ever there has been no perfection.
All I can wish is that we may have long life,
That a thousand miles apart we may share her beauty.
原文这句话作为整首词的结尾,不仅直接抒发了苏轼对于亲友别离的豁达态度,更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理念,传为千古名句。由于这段话也同时作为名句的形式出现,现代汉语读者在阅读时,也许并不需要对原文细细考究就能立马读出其中的内涵。而作为英文讀者,就不存在这样的背景信息。
“但愿人长久 ”中的“长久”直接的意思自然说的是“长寿”。但笔者认为,“长久”中也包含了“健康”、“幸福”甚至“友谊长久”,“亲情长久” 的涵义。而许版和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对于长久的处理皆为简单转述为“live long ” 与“we may have long life”,其实在无形中抹掉了苏轼在创作时了深层内涵,是谓叛逆。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也已经是采取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如果过多地把内涵直白表达,反而会让词的结构失去律动感。
“千里共婵娟 ”在现代文中的意思即“相隔千里共赏一轮明月”。这段原文意境写得极妙。“千里”传达出一种浩大 的距离感; “婵娟”在古汉语中既指“美女”,也能指“月亮 ”, 此句语法结构亦活泼自由。“千里”,作定语;“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功能;“婵娟”作宾语。苏轼在词中的用词用句之美在此体现地淋漓尽致。
许版和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对于“千里” 的意象是完全破坏了的:“Though miles apart”与“a thousand miles apart”在英文中对等的距离感是远远不及“千里”强烈的。对于“共婵娟”的转述则与原文意蕴一致:“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与“we may share her beauty.” 此处对于原文的叛逆是可以看见的。
因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主要出现的再创造形式有:
(1)补充主语(例如许版The moon goes round the mansions red)
(2)添加意象(例如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She shines on the sleepless)
叛逆的形式有:
(1)缩减描述(例如许版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
(2)弱化意象(例如许版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3) 简化意象(例如Robert Kotewell & Norman Smith版Holding my cup, I ask of the blue sky.)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刘政元,于德晶.英汉语比较与翻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3]杨萍. "居易情难遗长恨绝 唱续延留意形——从许渊冲《长恨歌》的翻译来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 2020.
[4]赵振华. "《水调歌头》译本的翻译美学探析." 语文建设 30(2016):47-48.
作者简介:邵帅,男,汉族,吉林省延吉市人,翻译硕士(英语笔译)在读,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方向:英语笔译。
吉林省高教学会2021年高教科研课题(“后疫情”背景下高校混合式英语口译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项目编号:JGJX2021C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