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民族地区致贫因素文献综述

2021-09-10 22:43曾佳颖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6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展望

摘要:2021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那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是过渡期间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民族地区一直是中国反贫困路上的一座大山,本文运用文献汇总法和CiteSpace软件对目前研究民族地区历年研究的致贫因素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根据目前的贫困研究趋势和相关政策,本文认为在过渡的关键五年中,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民族地区的返贫阻断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并提出了相关展望。

关键词:致贫因素;可视化分析;展望

从2010年至2017年,按中国现行贫困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6567万下降到304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7.2%下降到3.1%。2017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生活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期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该如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这是五年过渡期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时期,民族地区具有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广和贫困原因最复杂等特征,在脱贫攻坚的2020年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后续的开展中,它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虽然民族八省地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的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不能否认民族地区仍然是目前边缘人口的主阵地。同时,习总书记在两会谈到“防止返贫和脱贫攻坚同样重要”,返贫问题的研究不仅保障了之前反贫困工作的有效性,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活力。

本文认为瞄准历年学者对于民族地区的致贫因素研究,通过对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边缘人口返贫致贫问题,得到新的启发点,以更好地完全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所以,本文的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民族地区致贫因素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研究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汇总法和CiteSpace软件可视化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分析。

1.1文献汇总法

根据知网可视化分析,发现关于民族地区的致贫因素文献大多集中在90年代和2010年后期,具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引导性,所以本文根据研究时间阈值,对国内文献汇总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分别为90年代和2010年后期。

90年代:这段时期,中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要脱贫致富,尽早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首先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经济开发。国家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在人才、科技、财政、金融、物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段文献稳步增长,但起伏不大。

①生存问题:如何维持生存、如何让民族地区的人民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学者王卫民(1993)认为民族地区的贫困是历史遗留问题,温饱问题和生存问题是民族地区最急迫的问题,先要解决粮食,再来谈发展,这也是当时一众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②优惠政策、缩小差距: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显得较为落后。学者叶小文(1994)认为缩小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应建立二元帮扶机制,针对于沿海带动民族地区联合发展。③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建设不仅是指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关注的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问题。民族地区学者李希(1994)指出民族教育和经济振兴的双循环影响关系,提升民族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学者范松柏(1995)认为,应加强对口教育,建立发达地区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协作亦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2010-至今:前期的基础建设、生存需求、优惠政策可以理解为授人以鱼,但要探究民族地区真正的贫困原因,解决他们的贫穷问题,则需要授之以渔。早期研究是仅仅不够的,所以在2010至今,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探究民族地区贫困根源,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政策,这是学者们所关注的。该时期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学术界对贫困问题的关注,所以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贫困原因探讨及政策建议较多,具体理论有以下4种:

①空间贫困理论:该理论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有李俊杰、向玲凛、陈全功(2011)等学者。他们通过数据调研或用GIS技术对中国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分析,主张贫困与空间地理资本禀赋具有相关性,较差的自然生态条件限制了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降低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和容量,从而随时间而产生恶性循环。他们认为中国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地理上具有集中性,所以制定扶贫政策上应考虑到这种空间贫困,一方面应将主体放在贫困的密集深度重灾区,先难后易;另一方面应注意改善交通设施和人口迁移等方面。②民族贫困文化理论:持有此观点的学者很多,但并不是单一的认为贫困文化是导致民族地区贫困的唯一原因,主要有汪三贵、张伟宾和朱明熙等学者。他们认为民族地区的贫困文化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贫困文化是指存在在社会、种族、心理的经时间的沉淀后产生一种落后于当下的不愿意改变的意识形态或价值取向。可能存在当资本、数据、技术、能力转移至民族地区时,人们会因为贫困文化而对其产生沉默或抵制行为。③人力资本教育方面:学者认为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是自然因素或者贫困文化造成的,而是教育水平与精英培育。教育决定了一个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未来收入水平,学者欧文福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提到民族贫困地区根本问题在于解决人的问题,他强调一种通过提升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内生造血式”开发机制,从而为产业、技术提供人力资源支撑。④扶贫政策的内外生因素:学者汪三贵(2012)提出近年来的政策存在的益民族性在不断下降,如何更好的将政策一方面做到更有效的“益民族性”,便于与民族地区的衔接,另一方面让民族地区因为政策的实施,而产生内生动力,形成螺旋式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者廖林燕(2018)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认为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从基层治理和法治建设出发,这才能将政策效应发挥到最大化。也有部分學者认为扶贫政策过于单一化,针对于贫困原因复杂化的民族地区,应因地制宜的采取特殊化的反贫困政策,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的根源性问题。

1.2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国内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1.2.1CiteSpace功能介绍及变量限定

CiteSpace是陈超美博士研发的一种文献应用型的计量工具,它可以通过研究者所选择的文献,将某一具体的科研领域在时间线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展露出来,为解读该学术领域的文献提供了较好的计量工具帮助。

本文以“民族地区贫困”为主题搜索,收集有效文献616篇,时间阈值设定为199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分析来源为关键词,对有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频数、聚集、突现分析。

1.2.2可视化分析

(1)基于 CiteSpace的计量依据来看,频次多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说明这是一段时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频数代表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中心性作为衡量节点权力的大小,反映了该关键词的重要性。一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点中心性越高,说明在该领域显得越重要。

我们根据表1可以看出,出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主要聚集在1999和2018-2019年段,所以,我们可以将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99年和近几年,在1999年,在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分析贫困的原因和定性贫困的脆弱性的大方面类,如“影响因素”、“多维贫困”、“贫困脆弱性”、“农户”等,但中心性都不是很强,说明在九十年代,该领域并没有得到热点重视,研究不够深入;而出现频数最多的2018、2019年时,学者们在前人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分析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育扶贫”、“旅游扶贫”、“职业教育”、“贫困治理”以及紧跟政策等问题的探究上,比如说“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问题上,并且中心性较高,在这段时间,对于贫困问题的追溯研究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更为具体。

(2)Cite Space 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根据聚类功能将其分出13类,根据表2 ,silhouette系数来看,其silhouette原理认为大于0.7说明聚类显著,这十三种类别均大于0.7,说明聚类效果显著。Size指数代表类别比例大小,聚类最多的(去除掉民族地区的搜索词汇)分别是“产业扶贫”、“社会工作”、“教育扶贫”,“国家认同”。

(3)关键词突现分析。突变词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根据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起始年份(begin)和结束年份(end)可以说明该突现的变化;从突现词我们可以看见从1990年关注民族地区,到2008-2010年重点突现“贫困”、“反贫困”、“扶贫开发”这些问题,说明该领域这段时间重点提出解决贫困问题,最后2015-2020年乃至持续现在也符合国家的政策引进,进行精确的、有目的的扶贫措施(见图1)。

1.2.3结论分析

我们通过以上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对民族地区致贫因素的研究一直在稳步推进,从初期关注民族地区致贫因素,从生存角度、帮扶角度上研究,到真正探究到原因,如何从各个角度来解决民族地区的边缘人口问题,使前期扶贫政策真正的维持可持续性,是目前所关注的问题。

当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后,如何保证前期扶贫工作的有效性,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是否存在再度贫困,如果出现,那么该如何解决?本文认为这是综合对前期民族地区致贫因素的研究基础上,其返贫阻断是下一个阶段必须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早在1991年中央民族大学学者胡启望 就提到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返贫现象是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每一阶段的新问题,才能我们的边缘人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阻断性贫困。

2.总结和展望

2.1总结

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从1990年开始探索研究,至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分析,从最开始关注生存问题的基础性需求,到现阶段的贫困原因多维度研究,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外学者没有具体针对于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所以本文未进行国外文献进行展示分析,但对全球普适性的贫困问题的探索未曾停歇,从早期的理论到最新的贫困问题的创新方法被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肯定,都说明贫困是全球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研究民族地区边缘人口返贫阻断问题尚处于研究雏形期,研究文献较少,所以具有无限的研究活力。同时,民族地区的前期贫困问题具有多维性,致贫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如果能深刻理解民族地区的致贫因素,那么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参考普适性。所以本文接下来所关注的领域一方面可以实际性的深入解决民族地区边缘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意义。

2.2展望

首先,在2021年的过渡期后,对民族地区边缘人口的问题应不单单从经济学出发,而是跨学科合作。以经济学为基础,利用民族学视角,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会导致不同的民族地区的致贫因素,减少边缘人口的数量,稳固前期扶贫工作的基础,从而更好的进行乡村振兴乃至下一步政策的有利衔接。

其次,返贫阻断因素进行创新分析。一个新时期,一个新对象,就应该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致贫因素和返贫阻断的的相关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边缘人口为对象,立足于现实,考察市场、政策、资本等因素对主体对象的波动性,从而进行更好的边缘抑制,降低不稳定性,真正做到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

最后,建立返贫阻断效果评价机制。不仅仅以致贫因素或者返贫阻断为重点,重要的是需要评价相关结果。该如何评价不同民族文化对边缘人口的定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时间反馈,点面结合,真正贴近农户,搜集真实数据,做好前期工作铺垫,在侧重点上一定要有收有放,才能在返贫阻断机制的构建基础上,做到客观的评价效果。

综上,通过两种方法對文献综述进行梳理,本文认为后期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民族地区的边缘人口为主体,返贫阻断机制为方向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郑长德.深度贫困民族地区提高脱贫质量的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2):103-112.

[2]马绍东,万仁泽.多维贫困视角下民族地区返贫成因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45-50.

[3]郑长德.2020年后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思路与路径研究[J].民族学刊,2018,9(06):1-10+95-97.

[4]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J].民族研究,2018(01):47-57+124.

[5]廖林燕.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6-12.

[6]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11-18.

[7]汪三贵,张伟宾,陈虹妃,杨龙.少数民族贫困变动趋势、原因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85-90.

[8]陈全功,程蹊.空间贫困理论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扶贫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1):58-63.

[9]陈全功,李忠斌.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9(05):39-48+55+96.

[10]朱明熙,冯俏彬,郭佩霞.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8(04):2-23..

[11]郭熙保,羅知.论贫困概念的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38-43.

[12]黄颂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J].求索,2004(08):34-36.

[13]王卫民.论特困少数民族人口的特征及反贫困政策的优化——对云南调查的几点分析[J].民族研究,1993(01):1-11.

[14]Poor areas, or only poor people?. Ravallion M,Woodon Q.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1999

[15]绘制穷人生活的地图[关注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2020焦点简报]. BENSONT,EPPRECHTM,MINOTN.

作者简介:曾佳颖(1996-),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反贫困。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展望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