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怀

2021-09-10 07:22赖睿
小天使·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伍子胥女婿屈原

赖睿

回顾中华之声,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

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沿着龙舟的呐喊,循着粽叶的芬香,一起去探寻吧!

适应节令的驱疫避害

“端”与“初”同义,“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午月”,所以初五也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也称“端阳”。

端午在节令中正依傍着夏至,是仲夏时节,气温骤然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生活的经验足以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期,故称之“恶月”。于是,人们选定五月“重五”之日作为节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健康。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划龙舟这样的户外活动,其实是为了锻炼身体,保障健康。而悬挂艾草、佩戴彩丝、饮菖蒲雄黄酒等习俗,则是为了在这个蛇虫躁起的闷热时节辟邪解毒。

此外,为了“驱邪”,端午又引伸出了采百药、踏百草等活动。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此时百草都是药。

由此可见,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是驱邪避害、卫生防疫。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

当然,我们没有专业知识,可不要去户外莽撞采草!帮助父母悬挂艾草、打扫卫生也是更好的纪念方式。

华夏历史渊源的追溯

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目前流传最远、影响最深的说法之一。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楚国人纷纷悼念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但你知道吗?对于端午的由来,其实还有其他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名臣。在为吴国效力时,他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掉越王勾践,但夫差不听,反听信谗言,赐剑让其自刎,后来便有了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还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置于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将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为追悼亡魂,人们在端午纪念伍子胥。

还有另一个说法称,端午节是为纪念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

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溺死在江中,年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一边哭号一边寻找父亲的遗体。寻尸未果,孝女曹娥亦投江自尽,与父亲一起团圆。后也有“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的说法。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屈原、伍子胥、曹娥入选“端午人物”前三甲。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忠君、孝义等品质,说到底都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德标准,作为主流文化推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与其说端午节日来源于历史人物,不如说这些历史人物赋予了端午节日更深厚的纪念意义。

关怀年轻女子的节日人伦

聚合家庭情感,关怀家庭各个成员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要素之一,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除了祭祀祖先等传统节日常见内容外,端午节还是一个“女儿节”。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列国的功臣。有一次,因为女婿在放粮中被举报有贪污行为,孤偃对女婿进行了重罚。从此女婿对狐偃恨之入骨,决定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杀掉狐偃。可此心被狐偃女儿识破,她连夜逃回给父亲报信。

端午这天,狐偃派人到女婿家,女婿以为大祸临头。不想来人递上请帖,请女婿女儿回家过节。这让女婿又惊又喜,见到岳父随即下跪叩头认罪,狐偃连忙搀起说:“其实你的罪过并不足以重罚,只因你为吾婿,要做表率。你有冤恨,一时起杀心,老夫不感意外,也不怪你。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望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这一席话,让女婿大为感动。从此,女婿对狐偃倍加尊敬,与狐偃女儿更加恩爱。狐偃在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要接女儿回家过节,老百姓也纷纷效仿。年长日久,相沿成习,直到近代,在江苏、湖北、陕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节也要回娘家省亲,她们会带着幼儿回娘家。

其实,东亚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习俗。日本鹿儿岛在五月五日这天,母亲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在外面跳圆圈舞,称为“幼女祭”。朝鲜称五月五日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都回娘家,男女儿童用菖蒲汤洗脸,脸上涂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头髻以避瘟”朝鲜小儿的这种打扮,称作“端午粧(zhuāng;粉饰的意思)”。由此可知,端午作为女性节日,特别是小儿的避忌日,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俗。

唤醒更多的端午记忆

端午还在继续。

然而,眼下随着西方文化的侵蚀,加上对民俗文化的忽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元素难以得到充分的阐释。有时候,我们对“洋节”追捧有加,却对民族节日不感兴趣。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不是简单的吃吃粽子,或者放假了事。或许我们该多多了解端午文化、端午活动,将它们和生活结合起来,过一个有仪式有意义的端午节!

猜你喜欢
伍子胥女婿屈原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东床”的由来
你可回来了
千金小姐
屈原之死
伍子胥出昭关
产权
屈原送米
只有三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