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巨匠为我们带来了永久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人文宝藏,值得一读再读。
【节选导读】
选段节选自《子夜》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吴荪甫与丝厂职员屠维岳的第一次会面。在此之前,吴荪甫所开设的丝厂因得知又要削减工钱后消极怠工,二人就如何解决丝厂罢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吴荪甫作为资本家,所表现出的残忍剥削的一面,这为他的商业王国的最终败落埋下了伏笔。
送走了客人后,吴荪甫踌躇满志地在大客厅踱了一会儿。此时已有十點钟,正是他照例要到厂里去办公的时间。他先到书房里拟好两个电报稿子,便按电铃唤当差高升进来吩咐道:“回头姑老爷有电话来,你就请他转接厂里。——两个电报派李贵去打。——汽车!”“是!——老爷上厂里去么?厂里一个姓屠的来了好半天了,现在还等在号房里。老爷见他呢不见?”
(赏析:高升是吴荪甫在上海的仆人。“当差”一词旧指受人差遣的小官吏或仆人。)
吴荪甫这才记起叫这屠维岳来问话,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让他白等了一个黄昏,此回却又碰到有事。他沉吟一下,就像很不高兴似的说道:“叫他进来!”
高升奉命去了。吴荪甫坐在那里,一面翻阅厂中职员的花名册,一面试要想想那屠维岳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是模糊得很。厂里的小职员太多,即使精明如荪甫,也不能把每个人都记得很清楚。他渐渐又想到昨天自己到厂里去开导女工们的情形,还有莫干丞的各种报告——一切都显得顺利,再用点手段,大概一场风潮就可以平息。
他的心头开朗起来了,所以当那个屠维岳进来的时候,他的常常严肃的紫脸上竟有一点笑影。“你就是屠维岳么?”吴荪甫略欠着身体问,一对尖利的眼光在这年青人的身上霍霍地打圈子。屠维岳鞠躬,却不说话;他毫没畏怯的态度,很坦白地也回看吴荪甫;他站在那里的姿势很大方,他挺直了胸脯;他的白净而精神饱满的脸儿上一点表情也不流露,只有他的一双眼睛却隐隐地闪着很自然而机警的光芒。
“你到厂里几年了?”
“两年又十天。”
屠维岳很镇静很确实地回答。尤其是这“确实”,引起了吴荪甫心里的赞许。“你是哪里人?”“和三先生是同乡。”“哦——也是双桥镇么?谁是你的保人?”“我没有保人!”吴荪甫愕然,右手就去翻开桌子上那本职员名册,可是屠维岳接着又说下去,“也许三先生还记得,当初我是拿了府上老太爷的一封信来的。以后就派我在厂里账房间办庶务,直到现在,没有对我说过要保人。”
(赏析:“府上老太爷”和下文中的“已故老太爷”,均指吴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
吴荪甫脸上的肌肉似笑非笑地动了一下。他终于记起来了:这屠维岳也是已故老太爷赏识的“人才”,并且这位屠维岳的父亲好像还是老太爷的好朋友,又是再上一代的老侍郎的门生。对于父亲的生活和思想素抱反感的荪甫突然间把屠维岳刚才给予他的好印象一变而为憎恶。他的脸放下来了,他的问话就直转到叫这个青年职员来谈话的本题:“我这里有报告,是你泄漏了厂方要减削工钱的消息,这才引起此番的怠工!”“不错。我说过不久要减削工钱的话。”“嘿!你这样喜欢多嘴!这件事就犯了我的规则!”“我记得三先生的《工厂管理规则》上并没有这一项的规定!”屠维岳回答,一点畏惧的意思都没有,很镇静很自然地看着吴荪甫的生气的脸孔。
(赏析:从这几段中,吴荪甫的矛盾形象初见端倪。一方面,他积极作为,给当差高升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去厂里开导女工们也亲力亲为,表现出他作为民族企业家的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从他对待职工屠维岳的轻慢态度,和他认定泄露削工钱消息是犯了规则的这件事里头,我们又能看到他对于劳动工人的剥削,看出他作为资本家的局限性。)
吴荪甫狞起眼睛看了屠维岳一会儿。屠维岳很自然很大方地站在那里,竟没有丝毫局促不安的神气。能够抵挡吴荪甫那样尖利狞视的职员,在吴荪甫真还是第一次遇到呢;他不由得暗暗诧异。他喜欢这样镇静胆大的年青人,他的脸色便放平了一些。他转了口气说:“无论如何,你是不应该说的。你看你就闯了祸!”“我不能承认。既然有了要减工钱的事,工人们迟早会知道。况且,即使三先生不减工钱,怠工或是罢工还是要爆发,一定要爆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工人们也已经知道三先生抛售的期丝不少,现在正要赶缫(sāo;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丝)交货,她们便想乘这机会有点动作,占点便宜。”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咬着牙齿喊道:“什么!工人也知道我抛出了期丝?工人们连这个都知道了么?也是你说的么?”“是的!工人们从别处听了来,再来问我的时候,我不能说谎话。三先生自然知道说谎的人是靠不住的!”吴荪甫怒叫一声,在桌子上猛拍一下,霍地站起来:“你这混蛋!你想讨好工人!”屠维岳不回答,微笑着鞠躬,还是很自然,很镇静。“我知道你和姓朱的女工吊膀子(指男女之间挑逗调情),你想收买人心!”“三先生,请你不要把个人的私事牵进去!”屠维岳很镇定而且倔强地说,他的机警的眼光现在微露忿意,看定了吴荪甫的面孔。
吴荪甫的脸色眼光也又已不同;现在是冷冷的坚定的,却是比生气咆哮的时候更可怖。从这脸色,从这眼光,屠维岳看得出他自己将有怎样的结果,然而他并不惧怕。他是聪明能干,又有胆量;但他又是倔强。“敬业乐业”的心思,他未始没有;但强要他学莫干丞那班人的方法博取这位严厉的老板的欢心,那他就不能。他微笑地站着,镇静地等候吴荪甫的最后措置。
(赏析:莫干丞是丝厂里的账房,在吴荪甫任命屠维岳之前,他是吴荪甫安插在丝厂中的第一把手,替吴荪甫管理丝厂。文中所言“莫干丞那班人”,是指莫干丞及其手下的一帮管理班子,因为学识不高、能力低下,平日只拿“吹牛,吃醋,打工人,拿津贴”当作本领,工作无能,只会讨老板欢心。)
死样的沉默压在这书房里。吴荪甫伸手要去按墙上的电铃钮了,屠维岳的运命显然在这一按中就要决定了;但在刚要碰到那电铃时,吴荪甫的手忽又缩回来,转脸对着屠维岳不转睛地瞧。机警,镇定,胆量,都摆出在这年青人的脸上。只要调度得当,这样的年青人很可以办点事;吴荪甫觉得他厂里的许多职员似乎都赶不上眼前这屠维岳。但是这个年青人可靠么?这年头儿,愈是能干愈是有魄力有胆气的年青人都有些不稳的思想。这一点却不是一眼看得出来的。吴荪甫沉吟又沉吟,终于坐在椅子里了,脸色也不像刚才那样可怕了,但仍是严厉地对着屠维岳喝道:“你的行为,简直是主使工人们捣乱!”
“三先生应该明白,这不是什么人主使得了的事!”
“你煽动工潮!”
吴荪甫又是声色俱厉了。
没有回答。屠维岳把胸脯更挺得直些,微微冷笑。
“你冷笑什么?”
“我冷笑了么?——如果我冷笑,那是因为我想来三先生不应该不明白:无论什么人总是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比较好!这就是顶厉害的煽动力量!”
“咄!废话!工人比你明白,工人们知道顾全大局,知道劳资协调;昨天我到厂里对她们解释,不是风潮就平静了许多么?工会不是很拥护我的主张,正在竭力设法解决么?我也知道工人中间难免有危险分子,——有人在那里鼓动煽惑,他们嘴里说替工人谋利益,实在是打破工人饭碗,我这里都有调查,都有详细报告。我也很知道这班人也是受人愚弄,误入歧途。我是主张和平的,我不喜欢用高压手段,但我在厂里好比是一家之主,我不能容忍那种害群之马。我只好把这种人的罪恶揭露出来,让工人们自己明白,自己起来对付这种害群之马!——”
“三先生两次叫我来,就为的要把这番话对我说么?”在吴荪甫的谈锋略一顿挫的时候,屠维岳就冷冷地反问,他的脸上依然没有流露任何喜惧的表情。“什么!难道你另外还有想望?”“没有。我以为三先生倒应该还有另外的话说。”吴荪甫愕然看着这个年青人。他开始有点疑惑这个年青人不过是神经病者罢了,他很生气地喊道:“走!把你的铜牌子留下,你走!”屠维岳一点也不慌张,很大方地把他的职员铜牌子拿出来放在吴荪甫的书桌上,微笑着鞠躬,转身就要走了。可是吴荪甫忽又叫住了他:“慢着!跟我一块儿上厂里去。让你再去看看工人们是多么平静,多么顾全大局!”屠维岳站住了,回过身来看着吴荪甫的脸,不住地微笑。显然不是神经病的微笑。“你笑什么?”“我笑——大雷雨之前必有一个时间的平静,平静得一点风也没有!”
(赏析:从上述文段中,我们能看出屠维岳的人物形象。屠维岳作为工厂职员,首先他是不卑不亢的,他能挺直了胸脯、大方地站在吴荪甫面前,镇定而倔强地回应吴荪甫的质问;其次,他是机敏聪慧的,他知道怠工情况,深谙怠工原因,他明白工人要生活得好,明白大雷雨之前必然平静得一点风都没有,这一切都与工厂中的莫干丞之流形成鲜明对比。)
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但立刻又转为冷静。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终于从这位年青人的态度上看出一些不寻常的特点,断定他确不是神经病者而是一个怪物了;他反倒很客气地问:“难道莫干丞的报告不确实么?难道工会敢附和工人们来反对我么?”“我并没知道莫干丞对三先生报告了些什么,我也知道工会不敢违背三先生的意思。但是三先生总应该知道工会的实在地位和力量?”“什么?你说——”“我说工会这东西,在三先生眼睛里,也许是见得有点力量,可是在工人一方面,却完全两样。”“没有力量?”“并不是这么简单。如果他们能得工人的信仰,他们当然就有力量;可是他们要帮助三先生,他们就不能得到工人的信仰,他们这所谓工会就只是一块空招牌——不,我应该说连向来的空招牌也维持不下去了。大概三先生也很知道,空招牌虽然是空招牌,却也有几分麻醉的作用。现在工人闹得太凶,这班纸老虎可就出丑了;他们又要听三先生的吩咐,又要维持招牌,——我不如明明白白说,他们打算暗中得三先生的谅解,可是面子上做出来却还是代表工人说话。”“要我谅解些什么?”“每月的赏工加半成,端阳节另外每人二元的特别奖。”“什么!赏工加半成?还要特别奖?”“是——他们正在工人中间宣传这个口号,要想用这个来打消工人要求的米贴。如果他们连这一点都不办,工人就要打碎他们的招牌;他们既然是所谓‘工会’,就一定要玩这套戏法!”吴荪甫陡地虎起了脸,勃然骂道:“有这样的事!怎么不见莫干丞来报告,他睡昏了么?”屠维岳微微冷笑。过了一会儿,吴荪甫脸色平静了,拿眼仔细打量着屠维岳,突然问道:“你为什么早不来对我说?”“但是三先生早也不问。况且我以为二十元薪水办杂务的小职员没有报告这些事的必要。不过刚才三先生已经收回了铜牌子,那就情形不同了;我以家严和尊府的世谊而论,认为像朋友谈天那样说起什么工会,什么厂里的情形,大概不至于再引起人家的妒忌或者认为献媚倾轧罢!”
(赏析:这一段通过吴、屠两人争锋相对的对话,展示了那个年代里工会的虚伪。工会本来是为了工人利益而奋斗的组织,但在小说里,丝厂的工会却连空招牌都算不上,他们表面上为工人们争取赏工和特别奖,实际上却是为了打消工人的米贴要求,俨然成为了老板吴荪甫的走狗。)
屠维岳冷冷地说,眼光里露出狷傲自负的神气。
觉得话里有刺,吴荪甫勉强笑了一笑;他现在觉得这位年青人固然可赞,却也有几分可怕,同时却也自惭为什么这样的人放在厂里两年之久却一向没有留意到。他转了口气说:“看来你的性子很刚强?”“不错,我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自负,只好拿这刚强来自负了。”屠维岳说的时候又微笑。似乎并不理会屠维岳这句又带些刺的话,吴荪甫侧着头略想一想、忽然又大声说:“赏工加半成,还要特别奖么?我不能答应!你看,不答应也要把这风潮结束!”“不答应也行。但是另一样的结束。”“工人敢暴动么?”“那要看三先生办得怎样了。”“依你说,多少总得给一点了,是不是?好!那我就成全了工会的戏法罢!”“三先生喜欢这么办,也行。”吴荪甫怫(fú;形容忧郁或愤怒)然,用劲地看了微笑着的屠维岳一眼。“你想来还有别的办法罢。”“三先生试想,如果照工会的办法,该花多少钱?”“大概要五千块。”“不错。五千的数目不算多。但有时比五千更少的数目能够办出更好的结果来,只要有人知道钱是应该怎样花的。”
屠维岳还是冷冷地说。他看见吴荪甫的浓眉毛似乎一动。可是那紫酱色的方脸上仍是一点表情都没流露。渐渐地两道尖利的眼光直逼到屠维岳脸上,这是能够射穿任何坚壁的枪弹似的眼光,即使屠维岳那样能镇定,也感得些微的不安了。他低下头去,把牙齿在嘴唇上轻轻地咬一下。忽然吴荪甫站起来大声问道:“你知道工人们现在干些什么?”“不知道。三先生到了厂里就看见了。”屠维岳抬起头来回答,把身体更挺直些。吴荪甫却笑了。他知道这个年青人打定了主意不肯随便说的事,无论如何是不说的;他有点不满于这种过分的倔强,但也赞许这样的坚定,要收服这个年青人为臂助的意思便在吴荪甫心里占了上风。他抓起笔来,就是那么站着,在一张信笺上飞快地写了几行字,回身递给屠维岳,微笑着说:“刚才我收了你的铜牌子,现在我把这个换给你罢!”信笺上是这样几个字:“屠维岳君从本月份起,加薪五十元正。此致莫干翁台照。荪。十九日。”屠維岳看过后把这字条放在桌子上,一句话也不说,脸上仍是什么表情都没有。“什么!你不愿意在我这里办事么?”吴荪甫诧异地大叫起来,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年青人。“多谢三先生的美意。可是我不能领受。凭这一张纸,办不了什么事。”屠维岳第一次带些兴奋的神气说,很坦白地回看吴荪甫的注视。吴荪甫不说话,突然伸手按一下墙上的电铃,拿起笔来在那张信笺上加了一句:“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厂中稽查管车等人,均应听从屠维岳调度,不得玩忽!”他掷下笔,便对着走进来的当差高升说:“派汽车送这位屠先生到厂里去!”屠维岳再接过那信笺看了一眼,又对吴荪甫凝视半晌,这才鞠躬说:“从今天起,我算是替三先生办事了。”“有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我知道现在这时代,青年人中间很有些能干的人,可惜我事情忙,不能够常常和青年人谈话。——现在请你先回厂去,告诉工人们,我一定要设法使她们满意的。——有什么事,你随时来和我商量!”
(赏析:这一段则向我们展示出了屠维岳人物形象的局限性,屠维岳是一个机敏聪慧的青年,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却用在了压制怠工、压制工潮上,使人痛心疾首。作者对于屠维岳的人物剧情安排得极具戏剧冲突,吴荪甫本意是想要惩罚屠维岳,但通过双方这些紧张的冲突,屠维岳最终让吴荪甫认可了他的能力,对他委以重任,然而他是否真的能够如他所说的那般解决怠工问题?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使人不禁期待起后续的发展,全篇读来趣味盎然。)
吴荪甫满脸是得意的红光,在他尖利的观察和估量中,他断定厂里的工潮不久就可以結束。
然而像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他踱着方步,沉思了好半晌,忽然对于自己的“能力”怀疑起来了;他不是一向注意周密而且量才器使的么?可是到底几乎失却了这个屠维岳,而且对于此番的工潮不能预测,甚至即在昨天还没有正确地估量到工人力量的雄大。他是被那些没用的走狗们所蒙蔽,所欺骗,而且被那些跋扈的工人所威胁了!虽则目前已有解决此次工潮的把握——而且这解决还是于他有利,但不得不额外支出一笔秘密费,这在他还是严重的失败!
多花两三千块钱,他并不怎样心痛,有时高兴在总会里打牌,八圈麻雀输的还不止这一点数目;可是,因为手下人的不中用而要他掏腰包,则此风断不可长!外国的企业家果然有高瞻远瞩的气魄和铁一样的手腕,却也有忠实而能干的部下,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工业不发达的中国,根本就没有那样的“部下”;什么工厂职员,还不是等于乡下大地主门下的帮闲食客,只会偷懒,只会拍马,不知道怎样把事情办好。——想到这里的吴荪甫就不免悲观起来,觉得幼稚的中国工业界前途很少希望;单就下级管理人员而论,社会上亦没有储备着,此外更不必说了。
(小结: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荪甫作为资本家的残忍面貌,多花两三千块钱,他并不心痛,但要给工人一点赏工、米贴,他却是全然不肯的。在后续的发展中,吴荪甫因外国企业的侵略与国内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控制而腹背受敌,这种情况下,吴荪甫选择把所有的损失都压在工人身上,一昧削减工人工资以求企业发展。这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本人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矛盾看法。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选段中看出企业缺乏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路阻碍重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企业又压榨工人、唯利是图,只知利用工人的血汗钱来扫清发展障碍。从本章的选段里,我们可以窥见作者茅盾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其实暗合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即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