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刚
摘 要: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遵循自然法则,意味着人们需要变革理念、拓宽视野、创新思维以及深入研究。常言道,万物皆有灵。这种“灵”其实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生命世界充满着智慧的“灵”。本文剖析了智慧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智慧是宏观智慧的前提和基础,宏观智慧是微观智慧的综合与展现。探究、发现和运用生命微观智慧,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现象和探寻生命的本质规律。
关键词:微观智慧;自然;本质规律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73-03
生存是大自然赋予所有生命的根本使命,为了实现生存使命,生命体必须不断自我发展与革新,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在此过程中,生命体增强了自我良好生存的能力,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和创造。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最高级生命体,拥有其他生命体不可比拟的智慧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认知、探寻和应用自然规律以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
一、“智慧”概念的解析
当自然界出现生命后,生命体通过进化和遗传的方式不断发展和革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各种生命体不断发展自我,并与其他生命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生物关系网,“竞争与合作”是生物关系网最为鲜明的特征。生命体不断进化和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诞生了人类。人类拥有极为发达的感知器官和大脑,能对外界和自身更好的认知和探索,人类自然就成了智慧的最高承载和象征。
智慧是生命体为实现大自然所赋予的良好生存使命而采取的一切有利改变,在层面上可以分为宏观智慧和微观智慧。微观智慧与宏观智慧在承载体、表现形式、能动性和先进性以及作用成效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但二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有利的。研究、完善和应用微观智慧,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本质使命[1]。
二、生命微观智慧的内涵解析
(一)核心观点:所有生命体都具有智慧,所有生命都是智慧的承载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世界的客观基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产生变化。变化是生命出现的基础,世界有了生命,智慧便应运而生,所有生命体都具有智慧,也是智慧的承载者。人类作为智慧的最高级承载者,具有其他生命体不可比拟的智慧性,要做好智慧的最高承载者和实践者,就必须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智慧[2]。
(二)重要观点:微观智慧与宏观智慧存在差异,但二者可以沟通交流
微观智慧与宏观智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微观智慧难以被宏觀智慧所认识。
首先,微观智慧的承载体常常是体形微小的生命体,如微生物和细胞,其用肉眼难以察觉。而显微镜的出现就让微观生命体进入了人类视野,这为宏观智慧认识微观智慧提供了现实基础。
其次,微观智慧按照自身固有的隐蔽方式发挥着作用,而不具有与宏观智慧主动交流的意愿和沟通桥梁(如语言和文字等)。正因如此,宏观智慧在探索微观智慧时,常常“吃闭门羹”,而当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信息工程技术出现后,“生物信息”密码的破解为宏观智慧与微观智慧间的交流提供了沟通桥梁。
最后,正是因为微观智慧的承载体数量多、相互关系复杂,所以宏观智慧要探秘微观智慧变得极其困难。然而,微观智慧与宏观智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探秘微观智慧既可以将微观智慧置于宏观智慧的观察视野之下,也可以通过宏观智慧创新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手段来探秘微观世界及其智慧。
(三)价值意蕴:生命的微观智慧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路径
微观智慧的提出是科学大胆创新的勇敢尝试。人类要更好地认识世界,就必须坚持创新和发展的思维路线。微观智慧突破了传统智慧的定义,将原本专属于人类的禀赋公正地“归还”给所有生命体,这本身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大胆的创新。这种勇气和勇敢,或许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一次大革命。
此外,微观智慧的思想将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生命微观智慧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策略。和传统科学研究只注重事物本身而不关心事物内在的智慧属性截然不同,生命微观智慧倡导能动性地研究事物,从微观智慧的角度去思考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和生命本质,这就能更全面、深入和有效地认知生命世界。
三、生命微观智慧的初探
(一)微生物学里的微观智慧
自然界到处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和展示微生物微观智慧的经典学科,处处闪耀着微观智慧的光芒。
微生物是有智慧的一大类生命体,比如细菌细胞膜上有很多呼吸酶,为了增强自身的呼吸功能,细菌将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一个特殊结构——中介体;面对外界不利环境还能浓缩演变为休眠体——芽孢,芽孢有六层保护结构,能耐干燥、日光和有毒物质。
人类通过宏观智慧已经对微生物智慧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并将这些微观智慧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譬如:通过诱导病原生物毒性减弱的变异方式获得减毒活疫苗,如结核杆菌的活疫苗(卡介苗)的制备;抗生素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应用于食品和化工业,如用酵母菌生产面包、调料、米酒等食品。
(二)医学免疫学里的微观智慧
人类在很早就观察到了“免疫现象”,即感染某种病原生物以后再也不会感染相同的病原生物,人们把这种“免除瘟疫”的功能称之为“免疫”。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抗原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智慧科学。
医学免疫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免疫应答,所谓免疫应答就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过程。如果免疫系统正确、恰到好处地清除了病原生物等抗原,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那么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免疫系统未能有效清除病原生物等抗原,内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机体就会出现疾病[3]。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微观生命世界,诸多医学生因其抽象、复杂而出现学习困难。相关院校可通过采用军事理论类比教学法代替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宏观智慧去认识微观智慧。
本文仅对肿瘤免疫加以阐释。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都能严格按照维护内环境稳定以保持机体健康的使命各司其职、协调统一。然而,一些正常细胞长期、大量面对致癌因素等不利环境的“引诱”和威逼时[4],就会背离“初心”和职责,畸变或突变为肿瘤细胞,成为免疫系统这一“国家机器”的“敌人”。在肿瘤和免疫系统间的殊死博弈与较量中,肿瘤免疫逃逸所展现出来的“狡猾”着实令人惊叹不已。例如,CTL细胞是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TL活化后转化为效应性肿瘤杀伤细胞,然而CTL细胞的活化需要严格的活化条件:双信号的诱导,第一信号是抗原刺激信号,是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肿瘤抗原、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分子(CD8)结合与肿瘤抗原相连的MHC-1分子;第二信号是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结合肿瘤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如T细胞的CD28分子结合肿瘤细胞的B7分子);激活性细胞因子的促进与调节,如白细胞介素IL-2作用于T细胞的白细胞介素受体IL-2R。为逃过CTL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一些恶性肿瘤细胞可谓“穷尽其智”:不表达肿瘤抗原或改变抗原或封闭抗原,不表达或者低表达MHC-1分子,导致CTL细胞无法获得第一活化信号而不能活化,免疫监视功能就成了“瞎子的眼睛——摆设”;不表达共刺激分子(如B7),从而切断T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免疫监视功能就成了“猴子看戏——干瞪眼”;分泌TGF-β、IL-10和PGE2等抑制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细胞快速大量生长,超过机体有效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得以生长;肿瘤细胞高表达细胞凋亡诱导因子,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尽管肿瘤细胞很“狡猾”,但是诸多免疫细胞在与肿瘤细胞的抗争(即肿瘤免疫)中展现出了“非凡智慧”和“可歌可泣”的气概:如Th1细胞在肿瘤细胞不表达共刺激分子并切断T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时,主动为CTL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这种方式叫作Th1依赖性CTL的活化,Th1尽显了“革命同志般的友谊”;中性粒细胞吞噬肿瘤细胞或其他抗原后自身也要溶解死亡[5],可谓“杀生取义”。临床上,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和CIK治疗肿瘤就是宏观智慧对微观智慧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智慧不仅存在于宏观生命世界,也存在于微观生命世界。微观世界智慧与宏观世界智慧相比,其内涵有着很强的抽象性、方式有很强的隐蔽性以及与其沟通有很大的困难性。然而,二者存在沟通与交流的客观性和可能性,这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张九庆. 上帝的苹果:人类智慧的起源[J]. 科技中国,2018(11):91-95.
[2] 崔文奎,张晓峰. 中國禅宗文化的生态智慧[J]. 五台山研究,2021(02):60-63.
[3] 徐胜,崔立坤,夏思墨,等.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21(12):33-35.
[4] 张艳,桑亚洲,彭梦薇,等. 基于外邪理论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01):1-7.
[5] 郑盼盼,卢斌峰,蒋敬庭. 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20(06):443-446.
(荐稿人:马俊,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