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领
摘要:基于对福建全省44个茶庄园的调查,研究了福建茶庄园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茶庄园建设基本情况与生产经营状况,总结出福建茶庄园建设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福建;茶庄园;建设;现状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ea Plant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YU Xueling
Fujian Farm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44 tea farm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 farm constructionin Fujia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ea farm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wasalso analyzed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oughts of tea farm construction in Fujian were also summarized.
Keywords: Fujian, tea plantation, construction, status quo
茶产业是福建优势特色产业、民生产业,惠及全省200多万茶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茶产业以“巩固一产、提升二产、强化三产”为目标,积极推动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
茶庄园是以茶叶种植、经营为主,以茶文化与茶特色元素为主题,以茶产业为基础发展三产融合,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科研实践与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经济体[1]。2012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福建省在全省开展茶庄园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建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茶庄园。
本研究对闽南、闽北、闽东和闽西重点产茶县的茶庄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份。通过对这44份有效问卷的初步分析和整理,基本能反映不同茶区茶庄园的发展情况。
本文在对44个样本茶庄园统计学描述的基础上,对福建茶庄园目前的建设情况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提炼良法与经验,总结不足与短板,为今后福建省乃至全国更好地发展建设茶庄园提供思路,助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样本茶庄园区域分布
本次调查样本的区域分布见表1。省内茶庄园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南靖县、福安市、漳平市、武夷山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占比分别为38.6%、15.9%、13.6%、13.6%和11.4%﹔福鼎市和政和县占比较少,分别为4.5%和2.3%。
二、样本茶庄园建设情况分析
1. 茶庄园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44个茶庄园中的工作人员有43%是固定员工,57%是临时员工,表明目前茶庄园用工还是以聘请临时性工作人员为主。
从44个茶庄园建设基本情况(表2)可见,茶庄园建设方式有新建的,也有在已有企业基地的基础上改造升级的。创建年份从1985年到2019年,跨度较大,其中1985—2000年创建的4个,2001—2010年17个,2011—2019年23个,占比分别为9.1%、38.6%、52.3%。可见2000年之前福建省的茶庄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01—2010年的10年间是稳步增长阶段,2011—2019年是快速发展阶段,这和我国茶叶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相一致。
茶庄园的占地规模从4.7 hm2到800 hm2不等,其中6.7 hm2以下的茶庄园2个,6.7~33.3 hm2有2个,33.4~66.7 hm2有11个,66.8~133.3 hm2有15个,133.4~333.3 hm2有10个,333.4~666.7 hm2有3个,666.7 hm2以上1个,占比分别为4.5%、4.5%、25.0%、34.1%、22.7%、6.8%、2.3%。茶庄园占地规模主要集中在33.4~333.3 hm2,约占总数量的81.8%。可见福建的茶庄园大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且适度规模适度经营有利于茶庄园的发展。
庄园内的建筑面积从100~50 000 m2不等,其中1 000 m2以下5个,1 000~5 000 m2有26个,5 001~10 000 m2有6個,10 001~50 000 m2有7个,建筑面积主要分布在1 000~5 000 m2,占比超过一半。88.6%茶庄园内的建筑物风格具有当地特色,与周围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体现了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44个调查的样本中,做过专业规划和设计的茶庄园占84.1%。44个茶庄园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9.6亿元,其中各级政府项目资金投入约1.9亿元,可见在茶庄园建设方面政府投入的项目资金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通过投资茶庄园建设寻求出口[2],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扶持政策多,辐射能力强,易于集合要素,吸引其他资本跟进[3]。
98%的茶庄园所在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优良,自然生态较好,在开发茶庄园时能够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4],90.9%的茶庄园内有小溪、小河、湖泊、池塘、水库、蓄水池等自然或人工水体分布,96%的庄园内未见明显裸土或水土流失的情况。
样本茶庄园的绿化面积(含茶园)占庄园总面积的93.6%,绿化率高,其中茶园面积在绿化面积中超过一半,占55.4%,自建茶园部分占茶园面积的76.7%,可见茶庄园的绿化是以茶园为主体,且大部分的茶园为企业自建茶园,体现了茶是茶庄园内的主题元素[5]。茶园中的主要茶树品种在不同地域的茶庄园中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以栽培当地主产茶类的适制茶树品种为主,兼顾搭配其他优新品种(表1),部分茶庄园内建有品种园或种质资源圃。
2. 茶庄园生产经营情况
茶庄园休闲观光游逐步受到游客的认可与喜爱[6]。从表3中可以看出,44个样本中目前已对外开放、有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的茶庄园有27个,占样本总量的61.4%,有游客接待中心的为25个,占56.8%。茶庄园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从800~100 000人次不等,其中1 000人次以下的1个,1 000~5 000人次的5个,5 001~10 000人次3个,10 001~50 000人次的11个,50 001~100 000人次的3个,100 000人次以上的4个,在有接待游客的27个庄园中占比分别为3.7%、18.5%、11.1%、40.7%、11.1%、14.8%。目前已有营收的茶庄园有23个,占总数量的52.3%;其中年营收100万元以下的7个,100万~200万元的8个,201万~500万元的4个,501万~1 000万元的2个,1 000万元以上的2个,在已有营收的23个茶庄园中占比分别为30.4%、34.8%、17.4%、8.7%、8.7%,年营收主要集中分布在200万元及以下,占65.2%。茶庄园营收仅来自一产的有6个,仅二产2个,仅三产9个,一产和二产兼有2个,二产和三产兼有2个,一二三产融合的2个,占比分别为26.1%、8.7%、39.1%、8.7%、8.7%、8.7%,从占比可以看出茶庄园的营收主要来自一产或三产。目前已实现盈利的茶庄园有15个,占总样本量的34.1%,可见大部分的茶庄园仍处于亏损或收支平衡状态,盈利能力普遍偏弱。茶庄园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寻求新的赢利点,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讲好当地茶故事,提高茶庄园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7]。
在44个茶庄园中,有42个即95.5%的茶庄园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贡献,其中带动当地100人以下农民增收的有11个,100~200人的13个,201~500人的4个,501~1 000人的7个,1 000人以上的7个,在42个有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茶庄园中占比分别为26.2%、40.0%、9.5%、16.7%、16.7%。茶庄园使当地农户每人每年增收1 000~60 000元,其中带动农户年增收1 000~2 000元的茶庄园有7个,2 001~5 000元的12个,5 001~10 000元的5个,10 001~60 000元的18个。从整体来看,茶庄园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但带动力还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升,57.1%的茶庄园增加当地农民年收入10 000元以下(表4)。因茶农受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参与当地茶庄园建设的主动性不够,要通过带动茶农增收,提高茶农的收益,进而激发其参与茶庄园建设的积极性[8]。
目前77.3%的茶庄园可提供住宿服务,其中可提供10~30张床位的茶庄园有19个,31~50张的8个,51~100张的4个,100张以上的3个,在34个可住宿的茶庄园中分别占55.9%、23.5%、11.8%、8.8%。在可提供床位的茶庄园中,住宿费用平均每间每天100~200元的茶庄园有14个,201~300元的7个,301~400元的2个,401~500元的4个,暂时没有定价的7个,分别占41.2%、20.6%、5.9%、11.8%、20.6%,可见茶庄园住宿费用平均每间每天大部分在300元以下,占61.8%。88.6%的茶庄园可提供餐饮服务,其中可提供10~50人餐饮的茶庄园有13个,51~100人的10个,101~200人的12个,201~300人的4个,在39个可提供餐饮的茶庄园中占比分别为33.3%、25.6%、30.8%、10.3%(表5)。
44个茶庄园内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为山泉水(35个)和自来水(9个),占比分别为79.5%、20.5%,可见大部分的茶庄园尚未通自来水,山泉水成为茶庄园内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庄园内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源为山泉水、自来水、自然降水、水库蓄水、地下水,占比分别为70.5%、4.5%、11.4%、9.1%、4.5%,可见庄园内农业生产用水也是以山泉水为主(表6)。
茶庄园内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都是以山泉水为主,占比均超过70%,有山泉水成为茶庄园的一个亮点,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用水及观光体验。庄园内的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就地污水净化处理和输送到污水处理场所集中处理两种方式,其中3/4的庄园通过就地污水净化处理。
茶庄园离县城的距离从3 km至200 km不等,其中距离县城3~10 km的茶庄园有5個,11~50 km的31个,51~100 km的7个,101~200 km的1个(表7)。可见大部分的茶庄园距离县城在50 km以内,占比为81.8%,车程在1 h之内,便于游客自驾前往。
茶庄园全部可以提供停车场所,停车位8~1 000个不等,其中可提供8~20个停车位的茶庄园有14个,21~50个的17个,51~100个的5个,101~200个的7个,201~1 000个的1个。可见大部分茶庄园可以提供的停车位在50个以下,占比70.4%(表7)。81.8%的茶庄园内设有清晰的交通和观光指示标识,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导引。
44个茶庄园中,97.7%的茶庄园内有茶叶加工场所,其中16个茶庄园仅进行茶叶初制加工,9个仅进行茶叶精制加工,18个兼有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表8)。
59.1%的茶庄园内建有科研场所,主要开展茶树新品种示范、种植管理、茶叶初(精)制加工、茶叶质量检测、茶叶深加工与新产品研发、生态茶园建设、茶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可见茶庄园内所设的科研场所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茶叶一二三产。
72.7%的茶庄园可提供培训场所,年培训能力50~10 000人次不等,其中年培训50~100人次的茶庄园有5个,101~200人次的4个,201~500人次的9个,501~1 000人次的6个,1 001~10 000人次的8个。
44个茶庄园全部可以提供品茗场所,可提供10~30人同时品茗的茶庄园有12个,31~50人的15个,51~100人的11个,100人以上的6个,占比分别为27.3%、34.1%、25.0%、13.6%。75%的茶庄园可以提供茶艺表演或泡茶服务,84.1%的茶庄园建有专门的茶叶审评室。95.5%的茶庄园提供茶叶采摘、加工等体验活动服务,可以充分发挥茶庄园的多功能效益[9]。90.9%的茶庄园有茶文化展示场所,面积50~12 000 m2不等,其中50~100 m2的茶庄园有11个,101~200 m2的8个,201~500 m2的10个,501~1 000 m2的9个,1 000 m2以上的2个,占比分别为27.5%、20.0%、25.0%、22.5%、5.0%,独具特色的茶庄园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成为茶文化传承路上的重要标志[10]。
86.4%的茶庄园可以提供讲解服务,50%的茶庄园有纪念品销售。88.6%的茶庄园可以提供具有当地特色或者庄园特色的产品,如庄园茶、茶具、茶点、茶叶日化及洗护系列产品、地道土菜、香菇、笋干、米酒、文化衫等。
95.5%的茶庄园设置了安全与消防设施,65.9%的茶庄园可以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服务,70.5%的茶庄园有完善的应急处理体系。
三、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福建44个有代表性的茶庄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从建设情况与生产经营情况对其建设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福建茶庄园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全省重点产茶县,其中大部分的茶庄园集中在闽南和闽东茶区,其次是闽北茶区。近十几年是福建茶庄园稳步增长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的茶庄园规模适度、生态环境优良、地域特色明显。政府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茶庄园建设,福建茶庄园建设成为茶旅融合、茶农增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福建茶庄园绝大部分已对外开放,并可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制茶、品茶、培训、茶文化体验与休闲观光等服务,配套科研场所、应急处置等。超过50%的茶庄园已有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为一产或三产,且以第三产业为主。
茶庄园主要面临建设用地、融资贷款等问题[11],需要研究和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以适应和促进茶庄园的发展。
茶庄园还存在建设品位、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规划有待完善,品牌有待打造以及消费市场有待培育等问题,需要制定短期以及中长期建设规划,以已发布实施的《茶庄园建设指南》地方标准为指导,持续提高茶庄园建设水平。
茶庄园目前已融合了茶叶的一二三产业,涉及茶叶全产业链,是未来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重要抓手。然而,茶庄园中所呈现的茶文化有待深度挖掘,差异化、特色化还不够凸显;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还普遍较低。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应当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茶庄园建设中把更多、更好的历史遗存、当地民俗等茶文化以及大数据、物联网、5G等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为茶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茶庄园这一载体融合了“茶文化、茶科技”等诸多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未来茶文化与茶科技的战略高地,茶业朝着庄园化的方向发展将会成为助力茶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将迎来休闲时代、品质生活时代[12]。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建设茶庄园顺应时代潮流,迎合了市场需求[13]。如何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特色化的设计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茶庄园在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功能[14]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茶庄园消费”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时尚、绿色、健康消费的新潮流和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倩楠. 茶庄园参与式体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9.
[2] 王志岚, 张治毅. 茶庄园建设路径与模式研究[J]. 中国茶叶, 2020, 42(1): 47-50.
[3] 易开刚, 李解语.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 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5): 532-540.
[4] 郑琦. 福建省茶庄园规划设计探讨与实证分析[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5] 杨辉. 茶庄园的建筑设计研究[J]. 福建茶叶, 2017, 39(6): 86-87.
[6] 郑小敏, 修新田, 洪小燕, 等. 基于IPA分析法的安溪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8(5): 83-87.
[7] 夏怡. 杭州龙井茶文化体验式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 茶叶, 2017, 43(1): 44-47.
[8] 苏宝财, 李禹萱, 宫鹏. 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意愿与方式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J]. 茶叶科学, 2017, 37(3): 315-323.
[9] 徐霞. 山東日照观光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0]徐金玉. 茶与庄园, 碰撞出了啥火花[N]. 人民政协报, 2019-05-31(6).
[11] 梁晶璇, 郑琼娥. 安溪茶庄园发展路径探索——以法国酒庄为借鉴[J]. 中国茶叶加工, 2019(3): 9-13.
[12] 罗会德.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J]. 东南学术, 2019(1): 9-15.
[13] 袁婧, 郭静, 陈嘉棋. 新常态下对安溪县茶庄园未来发展模式的探讨[J]. 广东茶业, 2017(z1): 9-12.
[14] 罗昭泽. 政和县茶庄园发展对策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