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研究

2021-09-10 07:22李艳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手法雕塑创新

摘要:我国的雕塑历史中陶瓷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并且拥有很长的辉煌时期,如今陶瓷艺术成为现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独特美感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创作者希望将自己的艺术生活和想法与陶瓷的独特美感融会贯通,将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传递给大众。本文接下来将详细的介绍现代陶瓷雕塑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在现代陶瓷雕塑有哪些创新应用。

关键词:雕塑;手法;创新

一、陶瓷雕塑的特点

陶瓷雕塑隶属于工艺美术,对于大众而言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且在艺术精神上得到升华。创作者们开始将艺术色彩和精神带入到他们的作品中,使得陶瓷雕塑产生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物质价值。在学习陶瓷雕塑的初期首先要了解的是制作陶瓷雕塑的材料,其次便是做工手法的精细程度,在拥有材料的基础上拥有一个好的做工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一件上等的陶瓷雕塑不仅仅取决于它的材料和做工,还有创作者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陶瓷雕塑的艺术感来源于雕塑上面的图案和外加的饰品,它向大众表达情感更能感染人心、触发大众的艺术思想。相比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陶瓷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艺术品所产生的感觉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陶瓷雕塑通过它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创作者的艺术精神以及艺术熏陶。陶瓷作为一件艺术产品,可以应用在各个环境中当作艺术的精神体现,也会成为当地的地标。陶瓷雕塑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1)材质美:通过它的质地、纹理、光泽的美感表现进行分类。早期陶瓷以泥土为主,泥土的芳香给人一种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陶瓷雕塑的制作材料的选用,是所有创作者最在意的事情;在陶瓷雕塑的艺术中纹理的雕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陶瓷雕塑的纹理想要得到更好的体现还是需要看材质,纹理的表现可以让大众的感官获得不同于绘画作品的独特感受;光泽是当可见光照射在物体的表面时,物体的表面所发生的对光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光学现象。创作者在陶瓷雕塑中的光泽的展现能更直接的传递给人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特点。

(2)釉色美: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能增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防止腐蚀。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窑变”。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瓷的方式和火候也得到稳定的掌控,但釉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即使火候掌控的很稳定但仍有失败的可能,陶瓷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具有偶然性,这也是创作者对于釉的喜爱之处,使得陶瓷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肌理和偶然肌理。

二、现代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

在陶瓷雕塑的大背景下,陶瓷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写意手法与超写实手法。

(1)写意手法

写意是中国水墨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将它广泛应用在陶瓷雕塑艺术中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十分传神。要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借助于陶瓷雕塑来表现出来,就算是仅仅依靠简单的线条,但是在线条的组合的过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已经显而易见了。在陶瓷雕塑艺术中,陶瓷肌理是作品表达的重要部分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形式。陶瓷肌理可以简单分为材料肌理和制作肌理。在材料肌理方面,通过改变自身的纹路特征来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加生动的表达所想表达的情感。在制作肌理方面,通过改变肌理,塑造多种意象,使情感更加真挚。写意本质就是将中国传统的书画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使陶瓷雕塑的表达更加充分,扩大了陶瓷雕塑的艺术范围,使得陶瓷艺术手法更具有一定的意蕴美。

(2)超写实的表现手法

中国是第一个将超写实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陶瓷雕塑相结合的国家,但是超写实的表现手法最初起源于美国,此次结合使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碰撞,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陶瓷雕塑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陶瓷釉色的广泛使用和彩陶的出现加快了陶瓷雕塑工艺的发展。陶瓷釉色的不同,在视觉上所营造的效果也会不同。彩陶的广泛应用,使创作者有了更多的想法,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用陶瓷雕塑逼真的展示出来。这种创作手法的创新使人们更加接受陶瓷雕塑艺术。陶瓷艺术作品中将超写实的表现手法得以运用使得艺术作品具有夸张的表现手段和具有时代感较强的艺术效果。

三、现代陶瓷雕塑的创新应用

现代陶瓷雕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在写意手法的创新方面,可以大胆地进行雕塑创作,做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雕塑,可以放在博物馆,图书馆等比较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旁边。运用写意的手法,可以使情感与内容的表达更加真切。在写实手法的创新方面,可以突出陶瓷雕塑的逼真感与故事性,作為记录真人的写实手法。陶瓷雕塑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正在发展创新的艺术。人们对于陶瓷雕塑所具有的工艺价值十分关注,陶瓷雕塑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与其工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李艳红(1963.12—),女,汉族,籍贯:辽宁铁岭,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专业。

猜你喜欢
手法雕塑创新
巨型雕塑
拟人手法真多情
我的破烂雕塑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写实雕塑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