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习总书记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及其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现代高等教育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还具有生产力、创造力及可持续发展力等几大属性。充分探究高等教育的属性,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建设;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开展的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都是以人才培养为依托,要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各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高等院校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所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依葫芦画瓢是不可能成功的,要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办学和治学的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扎根中国的大地。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取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特有职能和本质属性,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代替。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创造力、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创新和学术性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离开了教育的发展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发展,使人的发展从“家庭人”逐渐的转变为“社会人”,以更好地位社会服务,可以说教育是人社会化和自我发展完善的手段,也是人发展的条件和依托。
二、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
生产力是第一要素,发展是硬道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性的要求,高等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高等教育也应具备生产力的属性,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提升社会软实力,促进文化蓬勃发展,。知识和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社会竞争离不开知识竞争,不经过系统的专门技能训练的人们,很难参与经济活动。高等教育不间断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提供新鲜血液。
三、高等教育的创造力属性
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点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等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前进,高等教育在创造新文化、新知识,搭建社会创新系统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当今中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之路。高等教育逐渐成为领军力量,世界众多国家选取高校作为高新技术园区,美国斯坦福科学工业园(硅谷)、波斯顿工业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等。历史和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的创造力属性是独一无二的。
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属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在自然领域使用,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表示,要保持加强并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使命,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恰恰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驱动力。高等教育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培养各类人才,使他们成为的不仅仅使合格的公民,更使他们具备促进社会发展的技术、知识与能力,造福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高校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我们要发挥好文化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不能躺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上坐享其成,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在自身的岗位上贡献汗水,服务好地方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三全育人”,要弘扬公仆精神,不忘来时路,不忘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就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以德化人,树立终身服务、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开拓视野、汲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主人翁的意识,不抱怨、不懒散、勤学习、快成长,扛起学校发展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页。
[2]《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74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03-18.
[4]《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1998-10-05.
[5]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03-18.
作者简介:翟丽(1995.07-),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