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纪录片中的视听符号认知解读

2021-09-10 07:22李敏李泽众
今古文创 2021年3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

李敏 李泽众

【摘要】纪录片是记录现实生活、反思社会问题的特殊影视艺术形式。文物类纪录片是人们文化层面不可缺少的影像纪录片之一,如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拥有国宝守护人的《国家宝藏》等,这些综艺纪录片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一个个穿越千年而富有生命的历史故事。2016年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亦是受众追捧的对象,本文将从视听符号的角度论述此类纪录片是如何生动描绘这来自千百年前的礼物。

【关键词】综艺纪录片;视觉符号;语言符号;娱乐属性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90-02

纪录片的属性一直以来是文化意义大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娱乐属性,作为影视艺术的一部分纪录片本身就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但在人们固有的印象里纪录片似乎只有庄重、严肃、凝重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对于当下的受众面来说,如流水账一般的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新媒介的出现,“快餐文化”的冲击以及当下受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追捧使得纪录片一度沉寂,鲜有人关注。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美食类纪录片播出后,就打破了纪录片的这片寂静,此后综艺纪录片不断出现优秀作品赢得受众的喜爱。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纪录片,可以将纪录片进行系统化解读,进而了解各个符号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整体联系。2016年开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电视纪录片从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以及数字化影像符号都做了极大的突破,以碎片式的观影模式呈现给观众短小、轻松的综艺式纪录片。

一、综艺纪录片中的符号认知

符号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语言学家索绪尔于20世纪初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电影符号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1]纪录片可以通过影像符号(文字、图片、声音等)来传达其艺术内容,由于其自身的新闻性能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对问题的反思。《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中的运用了大量的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以及音乐符号等,丰富了纪录片本身的影像内容。该纪录片中的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以及运用到的数字化手段旨在突出主体表达故事化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情感。

电影和电视是最年轻的艺术,同时又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艺术。他们不断地使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手段,使自己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表现能力,拥有了最多的受众。[2]如今,纪录片不再是以严肃的形象出现,纪录片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不再是受众关注的唯一看点。在强大的文化价值的支撑下纪录片更多是放大了自身娱乐属性的特点,将纪录片加综艺的表现形式在受众的视野中有着越来越大的比重,综艺纪录片既能保留新闻性又能唤醒其娱乐属性,使得综艺类型纪录片备受受众的喜爱。综艺与纪录片的结合使纪录片娱乐化却又不失其“真”,而对于普通的综艺节目来说它们亦在追求其中的“真”的成分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播出反映,综艺纪录片在当下是比较符合受众的需求的,娱乐属性的回归对于纪录片来说或许是使其活跃起来的一剂良药。

二、纪录片中的影像符号

2016年开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档大型综艺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每集讲述一个国宝级藏品的形式播出。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上都做出了新的变革, 更加贴近年轻人对于信息的接受习惯, 在内容表达上也是努力体现时尚而不失严肃、诙谐而不失确凿的精神。[3]一百集纪录片讲述了一百件国宝的由来,片中大量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每一件国宝的铭文、图形进行拆解,解读其中深藏的故事。该纪录片另一特色处于每集的片长,该片每集仅有五分钟,采用短小精悍的篇幅形式,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节奏。《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不再是严肃呆板的将其陈述一遍,而是每一件藏品都给予其故事化的描述,结合了数字化手段进行小片段的历史再现。

(一)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中最为直观的是画面符号,受众能够更为直接地感受到画面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中,该片将每一件文物的历史古事、收藏价值都浓缩在了五分钟的微型纪录片中,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曲折经历为大众所知,寻找国宝随时间埋葬的背景故事,使观众身临其境。其中拍摄手法大量使用数字模拟技术(3D扫描技术、全息传存拓技术)进行文物物件上的铭文、图案的提取,并且通过动画技术修复,剪辑成一段完整的故事。在该片中讲到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如图1所示)其壶身图案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景,“顶与底有神兽环绕,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该场景皆取自壶身的图案使用动画的手法将历史战事重现于受众眼前,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受众能够在听觉视觉以及知识层面得到一定的满足,尤其是可视化的故事内容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除此之外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在该纪录片中并不在少数,马踏飞燕同样是运用了动画手段进行动态演示,将原本静态的铜奔马制作成动态的视频,使本默的雕塑不在无声。数字化手段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应用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其中大量使用到数字化技术进行虚拟化修复,展现在受众眼前的不再是残缺的国家宝藏,让观众看到更加完整的历史文物及其经过时间沉淀所带来的故事。数字加纪录片是一个创作手法上的革新,也为纪录片的呈现提供了多种渠道,数字化影像符号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体验无疑是震撼的。在视觉符号中数字化的手段运用甚广,该文物类纪录片中的也充分运用了数字化技术,无论是将图案符号拆开解读,还是制作成一幅完整的故事画卷,在视觉符号中数字化手段都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二)语言符号

有了画面语言之后,也需要声音语言作为支撑。声音符号是纪录片创作者向接收者传递意义,形成象征性互动的重要手段。[4]该片作为文物类纪录片其解说词是观影时的一大亮点,不论是文学层面还是在理解层面都做到了兼顾,不失底蕴又浅显易懂。“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一句提示语后,国宝或以第一叙述者或以大叙述者的身份打开了话匣子,在这五分钟里,将文物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其中第24集讲到击鼓说唱俑时,标题写道“说唱俑:2000年前的rapper长这样”引人入胜,并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自述(如图2所示)的方式将说唱俑介绍给受众,仿佛受众与穿越千年的说唱俑在隔空对话,对观众讲述了它如何沉埋于地下的经过。“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演出即将进入高潮。我头往前伸,后背拉成一张弓,腿部韧带受到拉扯,高高抬起,露出宽大扁平的脚底板。我正要瞬间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我这样的人在四川非常普遍,读书人叫我们‘俳优’,就是现在的演艺圈人士,以娱乐大众为职业,让老百姓开心,巴适,就是我们的职责。”语言符号的效果并不亚于视觉符号,一篇有记忆点的解说词配上不同寻常的人称叙述,所呈现出的语言符号便是经典之作。除第一人称叙述的语言特色以外,给予说唱俑的解说词也很有特色,一句“巴适”便让受众记住它是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从“演艺圈”到“娱乐大众”等字眼便让人记住它是说唱艺人的身份。短短几句话便使受众对说唱俑的基本信息和形象有了极深的印象。在该片中诸多优秀的解说词使人穿耳不忘“壶身静默,而非无声,壶身可度量,而非无边。”语言符号在该纪录片中给予受众不可替代的听觉感受以及对历史文物价值的回味思虑。好的解说词与画面语言需要更合适的音乐来锦上添花,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仅是“叮”的一声就能提醒观众需聚精会神进行观影,该纪录片所使用的音乐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感还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每个文物都有自身的时代特色,而纪录片中的音乐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从远古时期到文明时期,从硝烟不断的战时再到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每一段音乐都表达了当时情景下的环境特色以及文化体系的发展。该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不仅使每件国宝更加立体、更加形象,现代化的元素也使其解说词更具趣味性而不失内涵,体现了该纪录片的人文特色和研究价值。

三、总结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再到《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物类纪录片中的视觉符号对于突出主体的个性,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语言符号的魅力亦是不可磨灭的。依据电影符号学分析解读纪录片中的视听觉符号所传达的意义,纪录片分析的途径再一次被拓宽,使纪录片艺术作品在受众的认知中记忆更加深刻,以达到历史文物类纪录片在保持文化底蕴不失的标准下做到让受众轻松观影的效果,同时观众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欣赏纪录片的背后含义。

参考文献:

[1]姚宝香.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解读[J].电影文学,2019,(13):109-111.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张树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听符号表达[J].当代电视,2018,(10):34-35.

[4]陶冶,蒋柠泽.符号学视野下医疗类纪录片对医生形象建构作用的分析——以《人间世》第二季为例[J].科技传播,2019,11(16):162-163.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
色彩视觉符号在民间艺术中的演绎
童帽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
徽式视觉符号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浅论视觉符号中的“中国主题”元素
中国吉祥图案视觉符号化表达
小议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呈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