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元
摘要:将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融合,抓住了德、智、体三个层面,达成了综合教育目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认为以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为载体,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中,激励大学生坚持体育学习、体育运动,并让其吸收传统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达到强健体魄、提高思想水平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体育育人;综合教育;教育思考
前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到了新阶段,需要全面的人才来接过接力棒,确保“建设工程”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要求我国高校要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技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将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融合,同时抓住了德、智、体三个层面,具有综合教育优势,值得在高校普遍推广。
一、高校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融合必要性
1.实现高校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思政教育、体育育人在之前都是分开进行的,导致有关资源利用率低,将二者融合后对师资等方面都形成了很好的驱动,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水平。
2.能够培养更加综合的人才。传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是条块发展,并非融合形式,导致了教学的协同性差。将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融合,实现了两个科目的协同性,能够切实地培养出吃苦耐劳、肯于拼搏、体能良好、思想先进的综合性人才[1]。
3.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全面渗透到各个学科,体育育人和思政教育融合迎合了时代发展趋势,为未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高校思政、体育育人融合面临的问题
1.缺乏关联对象。即难以找到一个载体将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结合起来,若是通过定期的运动会来实现思政渗透,会存在间隔长、教育不系统等问题,而且还会存在庞大教育浪费。若是通过思政课来融入体育育人,课堂场合又不允许。故而,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寻找利于融合思政教育、体育育人的载体[2]。
2.体育教师思政水平较低。想要通过体育教师来实现思政教育,会因为他们的理论水平低、思想不积极、存在排斥性等问题导致思政教育难以落地。不仅如此,还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这和最初的融合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3.思政教师缺乏健康观念。通过思政教师来主持体育活动,会因为思政教师体育技能不足、教学方法缺失等导致融合破产。况且,相对于体育课融入思政教学来说,思政教学融入体育的难度更高。
4.学生对思政教育、体育学习缺乏热情。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主要是思政课程带有训诫性质,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而体育教学一周一节,和思政教育需要的连续性又不吻合。况且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观看手机。
三、提高高校思政、体育育人融合度的策略
笔者认为将民族体育项目、红色文化引入校园,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体育教学当中,能够有效解决缺乏统一载体而不能保证思政和体育融合问题。除此之外,广泛建立民族体育社团、红色文化社团,可以不断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其中,让他们受到民族体育、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
1.积极地将民族体育、红色文化融入进来,构造融合载体。首先,民族体育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可以作用于运动主体让其具有拼搏意识,尤其是能够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精神更饱满。其次,红色文化因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尤其是可以将当初革命区的“红色体育”转移进来,让学生可以创新体育器材,并在传统体育当中寻找归属感,树立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当然,这也要求高校不断积累民族体育资源、红色文化内容,甚至于需要建立详细的档案,为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融合提供条件[3]。
2.积极地提升体育教师思政水平。可以引导思政教师来对体育教师展开专业教育,提升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另外,引领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引导体育教师和思政老师形成新的教学研讨小组,就思政和体育融合展开学术研究,丰富融合方法创新教学方案,力争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为了促进体育教师、思政教师重视“思政+体育”教学融合模式,学校可以提供平台,多创造机会让两个科目教师展开辩论等活动,既能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也为统一他们的教学观念提供了方便。或者引导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展开体育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扭转思政教师健康观念、体育观念,使其自然而然地于专业课中宣传体育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
3.提升社团的融合作用。高校引导红色文化社团开展“红色体育”,例如红色篮球赛,在比赛现场要积极地布置红色标语,现场播放“红色体育”资料片,要塑造红色氛围。鼓励社团和地方军队建立联系,让学生代表团和军队体育代表团比赛,既能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比拼意识,同时也会受到军队思想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总结:总而言之,思政教育、体育育人融合是高校教育观念改革的深度尝试,也是两个科目教师的思想碰撞,需要他们对彼此学科产生深度认识,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自己课堂当中分别灌输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另外,需要充分融入民族体育项目和红色文化,使它们成为载体,让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融合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李淑一, 李云鹏, 张宇晗. 浅谈大连海事大学思政课与体育课的融合[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 000(002):P.146-146,148.
[2]安玲, 李红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探析[J]. 新西部, 2018, No.438(11):127+133.
[3]白鷺. 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2):76-7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