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涛留在吴中的摩崖

2021-09-10 04:43笑笑
现代苏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黄安吴中摩崖

多年前,我沉迷于吴中山水访古探幽,每逢周末,必去山里,风雨无阻。尤其热衷于摩崖石刻,常常发动一群人进山寻找,大有找不到一方誓不罢休之势。差不多五年间,共找到600多方古摩崖,其中最多的当属民国元老李根源,不过还有一个黄安涛,居然有12方之多。

黄安涛(1777-1847),浙江嘉善人,字凝舆,号霁青,医家黄凯均之子。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东潮州知府,护理广东惠潮嘉道。

黄安涛旅游好留“鸿爪”,喜题“到此一游”。道光乙巳年,黄安涛69岁,他来了吴中八日游,写了《吴下寻山记》,记述了每天的游历,包括天气、交通、人员、景致等,还有就是摩崖留名。

我细细研读了游记,黄安涛在吴中留下的摩崖有17方之多。按照他的旅游线路,这些摩崖分别位于支硎山(吾与庵、观音洞和放鹤亭)、灵岩山(崇报寺和西施洞)、穹窿山(集仙居山后、望月台和宁邦坞)、东山(莫厘峰顶)、西山(林屋洞雨洞口、雨洞中、石公山归云洞、寂光洞)、尧峰山(龙洞、□□台)(引自2004年12月版《吴中小志丛刊》,原文未作点校说明)和光福(龟山观音泉、石嵝万峰台)。除了灵岩山崇报寺一块事先安排工匠题刻之外,其余16方都是游览当天所刻,尧峰山的2方甚至还是“秉烛”而刻。扣除在船上度过的第一天和因雨未刻的上方山的第四天,16方摩崖实际上是在六天内完成的,有两天每天题刻了4方。这么短时间,游览这么多地方,题刻16方摩崖,可不像现在拍拍照发发朋友圈那么简单。那么,黄安涛是怎么做到的呢?

黄安涛在他游记的自序中说:“山游,闲人事也。天下不少闲人,而游者卒少,无济胜具及资斧且弗论,大率乏性灵与兴会耳。”黄安涛不仅有闲有钱,有身体有心情,有幸的是,他还遇到了绝佳游伴——顾沅。

顾沅(1799~1851),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澧兰,号湘舟,清代学者、书画家、藏书家。道光间官至教谕。顾沅比黄安涛小22岁,作为当地名人,人熟地也熟,用黄安涛的话说,是“契其性灵,察其兴会,知其为游侣也。”“游侣若湘舟,岂易得哉!”因此,“买两舟,挈两仆”,开启了吴中山水八日游。

八日游中,大交通是船,宾馆也是船。下船后的小交通,则有“竹兜”“肩舆”“轿”等,当然也有“11路”。每到一处,都有导游作陪,穹窿山道士吴三逸还陪游了六天。其间行程,顾沅安排得妥妥帖帖,17方摩崖,除了顾沅自己操刀外,其余均为顾沅安排随游或地陪人员所作,黄安涛只管袖手旁观或附近游览,可谓所幸至极。八天中,遇微雨才半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黄安涛的这些题刻,距今已176年。吴中大地虽然历经巨变,但它们大多有跡可循。据笑笑人等的寻访,仅支硎山3方、灵岩山崇报寺1方和光福寺观音泉1方尚未发现。从找到的摩崖内容看,均为姓名俱全,而游记中只具姓不系名,称“某”。比如尧峰山龙洞内摩崖,游记:“道光乙巳十月六日,嘉善黄某、郡人顾某、羽士吴某秉烛一游,访住山僧慧周不值,书此以留鸿爪。”实际:“道光乙已小春六日,嘉善黄安涛、郡人顾沅、羽士吴三逸秉烛来游,访住山僧慧周不值,书此以留鸿。”有人说,十月是秋天,而小春是春天,时间对不上。请看《梦粱录》云:“十月孟冬,正小春之时,盖因无气融和,百花间有开一二朵者,似乎初春之意思,故曰‘小春’。”农历十月即小春也。此外,另有“一游”“来游”和“留鸿”“留鸿爪”之小异。

此次游览,黄安涛“尚以不及登缥缈为憾,然安知非留此以待后期也耶?”可惜两年后,他就离开了人世。不过,要是黄安涛泉下有知,现在也该知足了吧。

猜你喜欢
黄安吴中摩崖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将在国博展出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试论四山摩崖刻经的书风与艺术内涵
吴中逸、姜水舟作品
电法透视技术实践应用
电法透视技术实践应用
赣州通天岩宋代摩崖书法赏析
摩崖造像
起底黄安:一个是非不断的台湾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