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霞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基于所积累的经验就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总结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但是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未能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扎实落地,而是应当优化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此总结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深入教材,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应当转变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有趣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对其头脑中的数学思维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打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可以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其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开展《加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播放因为交换闹出过的一些笑话,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举出类似的笑话,比如“我挂窗帘”——“窗帘挂我”,“蚊子咬我”——“我咬蚊子”等,询问学生可以这样交换吗?这样学生的兴趣被完全点燃。然后向学生出题目: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其中28个男生选择跳绳,17个女生选择跳绳,23个女生选择踢毽子,那么到底有多少人选择了跳绳这个活动项目呢?此时学生提出用“28+17”,教师再次提问,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还可以怎么列算式,询问学生可不可以用“17+28”?当学生回答可以后。再次抛出问题“不管是28+17还是17+28都是求出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求的是跳绳的人数。询问学生可不可以这样写“28+17=17+28”,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写出这样的等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可以发现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但是和不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使其对加法交换律有了正确的认识,也使其发现可能36和63不能进行交换,但是28+17和17+28可以进行交换,使其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原来如此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给予思考空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不只有认真听讲,还有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堂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向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只有经历独立的思考,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到真的本领。教师千万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哪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再思考,让他们有更加完整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会比听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长此下去,数学课堂教学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机会,要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激发,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使他们可以对数学规律进行主动的探究,使其学习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得以进一步的夯实,这样有益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增强。比如在讲述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供机会巩固學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从学生中选择两至三名的“小老师”,让其根据前一课学习的内容给其他同学出题,这样在课堂上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考察和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尤其是作为“小老师”的同学如果可以向其他同学出一道和前一课学习内容有关系的题目,就说明其对前一课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提供这样的机会,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正确认识
小学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题海战术生硬地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推动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授加法交换律的时候,个别学生会觉得这个知识点非常简单,没有必要学,不认真学,导致其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其数学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当善于延伸拓展,引导其学生认识到加法交换律的实际应用意义,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想法。如可以向学生讲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第一天,早上让猴子吃2个香蕉,晚上让猴子吃3个香蕉,这样猴子总是会高兴地蹦蹦跳跳,因为晚上猴子可以多吃到1个香蕉。第二天,早上让猴子吃3个香蕉,晚上让猴子吃2个香蕉,这个时候猴子就非常地生气。询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一天让猴子吃七个香蕉,猴子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就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领会到加法交换律的意义。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最优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艳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18-119.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