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宏
数学课堂与诗歌的整合,对课堂有效性的构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那些将数学与诗歌元素整合起来的课堂总是让我和学生都印象深刻。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当我再次回到一年级的数学课堂,面对一张张诗一般的面孔,我想努力实践用诗歌写意数学课堂,用诗的温暖去唤醒孩子对数学的热爱,用诗的情感去滋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用诗的激情去催生孩子对数学的探究欲望,用诗的想象为孩子的数学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让诗歌的芬芳弥漫数学课堂。
一、用诗歌导入数学新课
用诗歌形式导入数学新课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数学的枯燥性为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时,我用郑板桥的《咏雪诗》和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导入,这两首诗分别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芦花都不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让学生感觉数字也能作诗,感受数学的奇妙之处。老师接着出示有关“数数”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观察物体”时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入,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学完新知以后,学生会自觉地结合自己在数学课上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体验,用数学的眼光再重新品读诗歌,从诗歌中发现寓意深远的数学理念和思维。
二、用诗歌描述数学问题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用诗歌形式写成的数学题广为流传。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这样描述,“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清代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有一首非常有韵味的数学诗这样写道,“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同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些数学诗歌都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争相传诵,无论老少都乐于探究其中的数学奥秘。
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搜集诗歌趣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诗歌的完美表达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请问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
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我自己也尝试用诗歌编题。在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的主题图中,有九只白鸽、九个同学和一个老师,在学生数出有九个同学后,我立即用诗歌形式呈现一个数学问题,“九个同学有礼貌,见了老师就问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养只白鸽要不要?”,然后提问“每个同学养只白鸽够不够?”,继而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用诗歌总结数学知识
用诗歌形式总结概括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诀窍,这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常用的方法,大家都熟悉的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不仅解决了问题的答案,还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用诗歌形式总结概括的数学知识,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在学习了大于号、小于号的时候,有少数孩子填的时候不会填错,但是会读错,为了使学生区分并记住这两个模样相似的符号,于是我总结出诗歌口诀,“大口朝左大于号,张嘴对着大数笑,大口朝右小于号,尾巴翘给小数瞧”。在记的时候要求他们说到“左”的时候拿出左手,说到“右”的时候拿出右手,这种总结既形象又有趣,学生很容易记住,同时还复习巩固了前面单元学过“左右”,一举两得。
在学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时,为了帮助学生有序思考,准确表达,我和学生一起用儿歌总结方法:多位数来比大小,先数数位的多少,数为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数位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在四则运算中,去括号以后要不要变换符号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出错率很高,我又编了几句:小括号,神通大,改变顺序就靠它。加号乘号后面站,里面符号不变换。减号除号后面站,先变符号再来算。学生在计算以后用诗歌检验运算的方法和过程,条理算理都非常清晰,正确率大大提高。
四、用诗歌解决数学问题
在大量古典诗歌中,有一种诗歌能帮助人们解决数学问题,是我国独有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民间流传有代表性的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的这首涉及的同余问题的算题诗“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无便得知。”据说它是韩信点兵的口诀,他巧妙地给出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另一种解答方法。
受算题诗的启发,我也经常自编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用这种形式解决数学问题,既富有童趣,又富有创造性。在一年级讲授“10的分解”时,我采用了诗歌形式,“树上十个大苹果,分给你,分给我,你一个,我九个,你二个,我八个,你三个,我七个……”一边说,一边分,同时两个同桌做拍手游戏,寓枯燥的数学知识于有趣的拍手唱诗游戏中。在四年级学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我把比较的方法编成儿歌:多位数来比大小,先数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数位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这些儿歌的运用让孩子们在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同时不知不觉爱上数学,不再横眉冷对数学题。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习的深入,有些孩子越来越害怕数学。将诗歌这一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但用诗歌点亮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牵强附会。诗歌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读诗和背诗,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老师在课余要对诗歌多一些阅读和思考,找到诗歌和数学的结合点、相似点,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诗歌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相匹配,不能把數学课变成语文课。
如果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诗歌,用诗歌的语言来解析数学,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数学课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让诗歌的芬芳弥漫数学课堂,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 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