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有两根红线,一根红线是指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根红线是指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合称为“四基”。本文将数学思想置于数学“四基”的大背景下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行”
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还包括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等。数学思想的落实就像种果树一样,只有经过悉心耕耘,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從而获得丰收。
一、用心深挖,让数学思想生根
要让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得以落实,就得把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教者得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全面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找到两根红线得以发展的根——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隐秘的,需要教师去探索和挖掘,从碎片素材中,抽丝剥茧找出数学思想的藏身之处,并当作重要目标去践行和实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的教学,重心在于认识圆周率、学会求圆的周长。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在量圆的周长时,实际上是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教学时,当学生想出了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后,要加以引导并小结:我们不管是“滚”、还是“绕”等,实际上都是把曲线变成线段来度量,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它叫着“化曲为直”。
二、有效活动,让数学思想发芽
数学思想的落实,关键是要设计、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有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方程的认识”,设计教学过程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出发,选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视频、图片、数学问题等。针对素材,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组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生在“读中理解”“疑中提问”“做中解惑”“说中交流”,逐步实现具象思维活动到抽象思维活动的转化。
学生理解到方程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从而培养他们自觉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把数学思想作为教学的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过程,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感悟。
三、反复理解,让数学思想开花
数学思想的形成规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生只有经历了从教学内容中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从“双基”中逐步悟出数学“思想”。
1.同一数学思想,在不同学段,做到反复理解。如模型思想,在小学各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都有涉及,几乎涵盖了各册教材。模型思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各个阶段的教学,应不断挖掘与该学段相随的模型思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过反复感悟,反复理解,模型思想才能逐步深刻。
2.同一数学思想,同一教学内容,做到反复理解。如乘法分配律,是运算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素材,创造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反复地实践、不断地理解。只有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型”牢记于心时,才来小结乘法分配律。经过这样的反复理解,学生才能深刻地构建起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四、不断运用,让数学思想结果
数学思想的落实,最终目标是运用。经常运用数学思想,学生会在不断的运用中感受到数思想的意义,从而更乐意、更主动地去感悟数学思想,增强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把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如:学生对于“小数0.3与0.30”容易产生歧义。通过图形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0.3与0.30”之间的差异,理解“小数0.3与0.30”的意义不同:0.3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 示其中的3份。0.30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30份。 (如上图)。
从图中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区别清楚0.3与0.30之间意义的差异,0.3表示3个十分之一,0.30表示30个百分之一,而且能通过图形的比较,发现这两个数其实大小是一样的:0.3=0.30。
数学思想的“知”,就是要有行动的目标;数学思想的“行”,就是要有落实行动的方法。只有知行合一,不断实践,才能让数学思想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 王永春.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J].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5(1):6-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海尾小学 黄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