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儿蜡染服饰创作与展演是一种综艺性质的实践体验活动,是从200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学生们从一块白布开始,到染成蜡染花布,再到裁剪,缝制成服装,最后到表演,都是由一个人完成。每套服饰的作者也是表演者,历时需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套服饰的创作和展演。本文只是呈现了一两个服饰班的小花絮及教学感悟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蜡染;少儿蜡染;少儿蜡染服饰
多年来,在辅导学生少儿蜡染服饰的创作与表演中,确实感受到了每个孩子的聪慧和他们无穷的想象力所带来的超乎想象的惊喜,深切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具有未被开发的内在潜能,就看这些潜能怎样被激发出来,从而带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威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遇见柳暗花明的喜悦。然而,繁复且长达一年的的少儿蜡染服饰制作和展演,如果缺乏对蜡染服饰创意的想象、缺乏对又脏又累的少儿蜡染工艺制作的激情,便会失去服饰创作的兴趣,也就不可能完成一套服饰的制作与展示。为此在少儿蜡染服饰的辅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便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在少儿蜡染服饰“我爱大自然”的创作过程中,当学生们确定了创作主题之后,我常常用音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如民乐《百鸟朝凤》《苗岭的早晨》都给了孩子们莫大的灵感。透过学生专注、惊奇、搜寻的眼睛,我感受到他们的思维被兴趣调动了起来。接着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着想象中的情节,就这样一场森林景象被描绘出来了。然后我又引导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出一个喜欢的形象,用概括的形式通过服饰设计的表达出来。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地开始设计,一会儿学生的设计稿里便出现了孔雀、蝴蝶、小鸟、花海、大象等等形象,接着又出现了用服饰表达的春、夏、秋、冬。我又把学生的设计稿按种类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在组合里相互调整样式、色彩。同时要求那些设计了翅膀、头饰、羽毛等的学生要想象并设计出连接、固定的办法及使用的材料。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提到“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虽然这些服饰的设计制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有很大难度,但我巧妙把要求降低到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拙陋的针脚不影响整体效果,款式的简洁更显时尚的印记。学生受兴趣驱使,克服着繁复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且乐在其中。当《走进大自然》这台少儿蜡染服装表演登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的舞台时,成为展馆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进行了报道。这些对孩子们也是莫大的激励,使孩子们更加自信,创作兴趣更加浓厚,所以又有后面接二連三的主题性的少儿蜡染服装组合,一直延续至今。
在创意设计《溜溜的山》苗族服饰组合时,给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民族服饰,学生在兴趣备至的同时,深感难度颇大,学生们连连摇头表示没有信心。于是我便根据以往的经验降低难度,上衣以无袖为主,最后孩子们把目标集中在几件兜兜的设计上,这样孩子们来了兴致。便兴致盎然地开始设计兜兜的样式和图案、裙子及配饰。上衣虽说只是一件兜兜的设计却包含着莫大的含义,它既要表达出传统的民族语言符号,又要描绘出苗族特有的装饰图案、色彩同时还要有新意,也就是在传承的的基础上有所创。这样,学生们便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自由的想象且兴趣盎然。我又用音乐启发他们想象舞台的效果,兴奋的的孩子们说一定要有一个手牵手走上舞台的动作,以示他们的自信和骄傲。最后成功的设计,制作与展演成为了人们赞不绝口的一组。学生们在整个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快乐。也正如郭小川说的那句话:“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
主题性少儿蜡染服饰的创作与表演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长。它不仅仅是一张平面的或立体的蜡染制作,它需要几个月的揣摩、修改,甚至服饰的样式、色彩都要代表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审美爱好。肢体的语言加上音乐的烘托让服饰作品得到升华。台上的一切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从而产生共鸣。所以少儿蜡染服饰的创作和表演,是对学生们一个全身心的历练过程。少儿蜡染服饰的创作和表演,锻炼了学生思维的预设性、连贯性和整体性。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附:少儿蜡染服饰创作与展演花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威廉.莎士比亚(英国).1590年~1600年的五幕戏剧《驯悍记》.
[3]郭小川.《郭小川诗词全集》.
深圳市福田区岗厦小学 孟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