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小康,更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小康。黔东土家族的“花灯戏”是土家族人先民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花灯戏的推广,不仅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能强化我国文化体系的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文章以全面小康建设为背景,探究了“花灯戏”在推广方面的价值,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康社会;黔东“花灯戏”;推广价值
前言:
黔东地区是贵州省东边的门户,与湘、楚、渝相接,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枢纽。这一地区是我国土家族人主要的聚居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显示,铜仁地区约有150万土家族人,主要分布在铜仁市下辖的沿河、德江、思南、印江和江口等五个县,素有“花灯之乡”和“傩戏之乡”等美称[1]。
一、黔东花灯戏简介
黔东土家族的花灯戏发展历史较为久远,根据相关文献考证,其前身为本地区的民间花灯歌舞,大致起源于唐宋之间,发展到明、清两代,规模逐渐变大,成为土家族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成为贵州省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最初的土家族花灯戏,在演出形式方面较为简单,大都是以民间小戏为主,题材也多取自于农村的实际生活以及流传的民间故事,剧目相对较少。在黔东土家族花灯戏传承中,思南县流传的花灯戏最为出名,内容也极为丰富,成为黔东土家族花灯戏的典型代表[2]。2006年6月,思南县土家族花灯戏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黔东“花灯戏”对于小康社会建设的价值分析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全省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我国扶贫攻坚战完美收官。贵州省自古以来,就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标签,随着国家一系列政府的扶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铜仁地区的沿河县也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黔东地区的经济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发展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及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而大力推广黔东地区传统的运动项目“花灯戏”,能丰富本地区居民在生产之外的生活需求,满足他们的精神世界需求,从而更好地推进本地区精神层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其次,黔东花灯戏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由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内容,也有很多对生活的反思内容,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及崇高的民族气节等,具有良好的育人从善的内涵,加强其推广,具有对传统美德传承的价值[3]。
第三,“花灯戏”还属于一种体育舞蹈项目,长期练习,还能提升练习者的身体素质。黔东花灯戏是综合了土家族人传统舞蹈基本舞步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来的,充满了艺术性与娱乐性。而且,剧目演出对于表演者的技艺具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男演员,需要进行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这就对他们的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长期的练习,会逐渐提升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协调[4]。
最后,“花灯戏”是贵州省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地方剧种,加强对该剧种的推广,还能增强黔东地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众所周知,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类个体对于群体具有一定的信赖性和依赖性。而黔东地区的“花灯戏”在演出时,往往是以一个村寨为基本的演出单位,由村寨中最有声望的人,或者是表演技艺最高超的人担任“灯头”主持整个演出活动。在演出前,灯头会根据演出的距离及内容要求,挑选合适的人选,但基本上从筹备到演出,都会让全村寨的人参与其中,这就会推动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从而提高村民对于集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5]。
三、全面小康建设背景下黔东花灯戏的推广策略分析
基于黔东花灯戏全面推广的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应采取如下的策略加强花灯戏的推广。
(一)以地方为依托,以博物馆开展推广
当前,要想加强黔东地区花灯戏的推广,首先可以依托地方文化博物馆。贵州省铜仁市素有“花灯戏之乡”的美誉,思南县更是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应积极借助铜仁市的11个文化馆、艺术馆以及11个图书馆进行花灯戏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工作。通过对外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提高对花灯戏的直观认知,特别是本地区的中小学生,激发他们传承花灯戏文化的兴趣和欲望,实现对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地方花灯戏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戏,进而喜欢上花灯戏,从而实现对花灯戏的传承与保护。
(二)借用演出力量开展推广
当前,要想大力弘扬黔东地方传统戏曲“花灯戏”,还必须借力花灯戏演出剧场进行推广,促使更多的人切实感受到古朴纯真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思南地区的花灯戏是贵州省花灯戏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被誉为花灯戏之乡。若想更好的发扬花灯戏,传统戏曲继承人,除了坚持走出去的这一策略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挖掘传统元素的同时将其传播。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各村寨的“灯头”组织本村寨的村民,到各个地方进行演出,同时还可以开展花灯戏生态文化村的建设,并与当地旅游部门进行合作,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引导更多的旅游者深入花灯戏传承村落进行特色文旅,亲眼观看花灯戏,并亲身体验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灯戏,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戏,并逐渐对花灯戏产生兴趣,进而深入黔东思南县对花灯戏的源头进行参观访问。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扩大花灯戏的影响力,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三)借助校园围读形式进行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黔东花灯戏,还应积极借助校园围读的形式进行推广。近年来,为了落实地方戏曲的传承工作,教育部着重强调“重点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因此,黔东地区的花灯戏也可以借力这一行动,加强与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等地方高校的联合,将花灯戏引入到这些地方高校当中,积极组织成立花灯戏社团,让这一土家族传统的戏曲在大学校园中扎根发芽。同时,还应从小学开始,到高中学校,都开设花灯戏校本课程,加速花灯戏的传承与保护。此外,花灯戏在校园中的推广,不能只停留在“看”和“听”这种被动欣赏的层面上,作为社团,应选择其中经典的剧目,把剧本拿出来了解花灯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吸收花灯戏中含有价值的传统元素,运用这些元素开展推广阅读活动,积极为花灯戏代言,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花灯戏。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推广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以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黔东花灯戏的推广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黔东地区政府可以建立花灯戏网站,将日常生活中本地区的花灯戏表演节目录制下来,并上传到该网站,同时加强网站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关注该网站。此外,还可以积极借助抖音、快手、以及微信、微博等現代新媒体载体进行花灯戏演出直播,通过直播这种新时代传播方式,将这种黔东地区著名的地方戏曲形式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戏,并对这种独特的土家族传统艺术形式产生好奇,进而喜欢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来到黔东地区观看并亲身体验,从而积极了解并推广这种土家族艺术形式,逐步扩大花灯戏的艺术影响范围,实现更好的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黔东“花灯戏”是贵州铜仁地区著名的地方剧种,加强其推广,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实现精神层面的小康社会,还能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还能提升人们群众的身体素质,并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黔东“花灯戏”的推广,依托地方文化博物馆、借力花灯戏演出剧场、借助校园围读形式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推广,从而实现“花灯戏”的推广,实现对民族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吴通,刘云嫦.全面小康建设背景下黔东“花灯戏”的推广价值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No.410,(01):46-47.
[2]胡琼,赵斌.黔东传统花灯舞蹈艺术特征剖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v.37;No.161,(07):250-251.
[3]张羽华,余继平.民族乡村戏剧的研究生态——重庆秀山花灯戏研究的反思与重构[J].四川戏剧,2017,No.197,(01):100-103.
[4]张馨元,刘为,王淼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花灯戏的建档保护[J].档案与建设,2015,No.321,(09):32-34.
[5]邱成斌.黔东土家族花灯戏灯词艺术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4,v.35;No.164,(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