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奎奎
【典例重现】如图1,△ABC、△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1中的哪两个三角形可以通过怎样的旋转而互相得到?(八年级下册第89页第12题)
解析:若想通过旋转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必须全等,且对应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必须相等. 根据“SAS”可知△ABD ≌ △ACE,且点B和点C、点D和点E、点A和点A分别是对应点,且点A是旋转中心. 因此,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42°就可以得到△ACE;同样将△ACE绕点A顺时针旋转42°就可以得到△ABD.
【启示】 用旋转的视角观察图形的结构特征,通常能够发现其中隐含着三角形全等的关系. 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此可用旋转变换线段的位置,将几个分散的条件聚集在一起,为顺利求解奠定基础.
【慧眼识图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基本图形,如图2.
【旋转策略】 如图2①,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内一点,∠ACB = 90°,将△ACP绕点C逆时针旋转90°,使CA与CB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把△ACP移动到△BCQ的位置(如图2②),从而解决问题.
例1(2020·内蒙古·通辽)如图3,在△ABC中,∠ACB = 90°,AC = BC,点P在斜边AB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PCQ = 90°,探究PA2,PB2,PC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析:观察图3发现△BCQ是由△ACP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这样将AP转化到线段BQ的位置,把PA,PB聚集到Rt△PBQ中,于是连接BQ.
∵∠ACB = ∠PCQ = 90°,∴∠ACP = ∠BCQ,
∵AC = BC,PC = QC,∴△ACP ≌ △BCQ(SAS),
∴AP = BQ,∠CBQ = ∠A = 45°,
∵∠CBP = 45°,∴∠ABQ = ∠CBP + ∠CBQ = 90°,
∴在Rt△PBQ中,BQ2 + BP2 = PQ2,∴AP2 + BP2 = PQ2,
∵△PC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Q2 = 2PC2,∴AP2 + BP2 = 2PC2.
【慧眼识图2】 以等边三角形为背景的基本图形,如图4.
【旋转策略】 如图4①,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使AB与A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把分散的线段PA,PB,PC聚集到图4②的等边三角形APQ中.
例2(2020·山东·威海)(1)如图5①,△ABC与△ADE都是等边三角形,直线BD,CE交于点F. 直线BD,AC交于点H. 求∠BFC的度数.
(2)如图5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的坐标为(0,0),点M的坐标为(3,0),N为y轴上一动点,连接MN. 将线段MN绕点M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MK,连接NK,OK. 求线段OK长度的最小值.
解析:(1)观察图5①发现△BAD与△CAE是一对绕点A旋转60°的全等三角形,旋转变换将∠ABD转化至∠ACE的位置,在△BF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获取问题答案.
∵△ABC与△ADE是等边三角形,
∴AB = AC,AD = AE,∠BAC = ∠DAE = 60° = ∠ABC = ∠ACB,
∴∠BAD = ∠CAE,∴△BAD ≌ △CAE(SAS),∴∠ABD = ∠ACE,
∵∠ABD + ∠FBC = ∠ABC = 60°,∴∠ACE + ∠FBC = 60°,
∴∠BFC = 180° - ∠FBC - ∠ACE - ∠ACB = 60°.
(2)將线段MN绕点M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MK,
∴MN = MK,∠NMK = 60°,∴△MNK是等边三角形,
∴MK = MN = NK,∠NMK = ∠NKM = ∠KNM = 60°,
由题意可知点K的位置随着点N的变化而变化,受旋转模型启发,可将△MOK绕点M顺时针旋转60°得到△MQN,连接OQ(如图5③),可得NQ = OK,只需求QN的最小值,显然当QN⊥y轴时,NQ有最小值.
由旋转可知△MOK ≌ △MQN,∠OMQ = 60°,
∴OK = NQ,MO = MQ,
∴△MOQ是等边三角形,∴∠QOM = 60°,∴∠NOQ = 30°,
∵OK = NQ,∴当NQ为最小值时,OK有最小值.
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QN'⊥y轴时,N'Q有最小值,
此时,QN'⊥y轴,垂足为N',∠N'OQ = 30°,
∴N'Q [=12]OQ [=32],∴线段OK的最小值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