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书写的习惯当然也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人一生的书写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学生书写汉字的起步阶段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积极的书写态度,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选用合适的书写工具,控制一定的书写速度,规范书写的笔画顺序,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学生书写入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观察低年级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原理和书法规律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学生书写规范问题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书法教学;规范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0-0037-04
【作者简介】吴华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书,心画也。”他认为书法是人内心的描写,书法表现出来的形象反映着写作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世人也常说“字如其人”,人们更是把字迹与心理学、社会学结合起来,北京大学民营经济MBA研修班主讲黄瀚琳教授在他的著作《字如其人——笔迹心灵解码学》中说:“所谓‘笔迹心灵解码学’破译,是根据一个人所书写汉字的笔迹,从‘各个方面作宏观与微观的观察分析’,即可将此人的心态、个性、事业、社交能力、健康状况等作出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可见,一手好字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工作、生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人生态度。
那么,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低年级书法教学,自然就得担负起重要的责任,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和习惯将对学生一生的书写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是一个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任务。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和书写习惯是三个要点,也是这一阶段的难点,尤其对刚接触书写工具、学习书写方法的学生来说,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
书法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其书法艺术欣赏水平,而且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载体。书法是经典流传的艺术,是优质的民族文化基因。唐朝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论断,意思是说:学习古人不能违背时代精神,追随时代气息又不能与当时的流弊相混。书法的学习是在继承古代经典,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沾染当今不良习气,应在沿袭中有创新,在继承中有发展。虽“万事开头难”,对于书法起步教学来说,寻找出其中的规律,采取得当的策略,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逐渐引导学生步入正轨,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书法入门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低年级书法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书写品质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散怀抱——态度不正。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令经验型教师头疼的书写作品,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是原地踏步无任何改变。这种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品质专一”问题,究其根源还是书写态度问题,是“要我写好”与“我要写好”的跨越问题。
这种不端正的态度,一方面源自对一手好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任务式的书写,只图量的完成,不顾质的提升。笔者任教的班上有一个男生,一直对书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加上父母工作忙碌,认为快乐的童年应该轻松学习,對书写质量听之任之。一开始对该生的学习影响不大,可随着时间的拉长,这种态度给他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书写马虎造成页面不整洁,书写随意造成错别字满天飞。
2.器不利——工具不适。
工具是无声的语言,是人心灵和肢体的延伸。书写的过程是人思想意识的表达,也是身体的生理反应与书写工具的默契配合。在书写时,选择不同的铅笔型号、笔杆粗细以及削笔方式,都会给书写带来影响。例如:型号不适合该生的笔力,笔杆太细造成握笔时大拇指“往前跑”,削笔太粗或太细都会影响书写质量。因此,铅笔、纸张等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是值得讲究的细节。
3.随姿态——姿势不端。
唐代书法家韩方明提出:“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姿势姿势,姿不好,势从何出?神气也全无。笔法生成于书写姿势,写字姿势的重要性,不仅影响书写质量,而且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长期坐姿不端正,会造成近视、驼背甚至颈椎、腰椎发病;长期握笔姿势不正确,会形成书写速度慢、书写质量差甚至手指变形。写字姿势“三个一”中,握笔姿势最需要不断纠正。正确的写字姿势需要家校共同督促,只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常态化,学生才能受益终身。
4.迫于事——速度太快。
书法是静心的修炼,书法是凝神的成果。过快的书写速度,容易造成结构不美观、笔画不工整。在教学中,笔者还发现:书写认真、匀速书写的学生往往字迹工整、书写漂亮、正确率高。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心理不适应,对学习或书写产生抗拒或书写过快。因此,在低年级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5.任情性——笔顺不对。
法之谓法,是属“共性”之故。文字发展即为了表意的周全,易于辨识,书写的便利、快捷,再就是美观。汉字书写有基本的笔顺规则和结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前人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规范。在书写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已指导,书上也有笔顺表可参考,但很多学生依旧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特征,更不能举一反三地提高书写技巧。
综上列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立足现状,深究原因,笔者在低年级的书法(写字)教学中,研究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学生的书写状态,使其在书写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书法学习的规范方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寫汉字的基本要求。”规范意识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好的书写规则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勉之不已,但求平正——心态端正。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说:“意在笔先,然后作字。”此“意”是书写之前的构思,笔者认为这还是心意的“意”,也就是摆正心态,是“想把字写好”的积极心态。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也提出“心手达情”,也就是我手写我心。从一点一画开始书写,本身就是对浮躁、投机、骄奢的一种驱逐。因此,书写态度不仅影响书写质量,更影响做人做事的品质。积极的书写态度,会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书写中会把书写的线条和结构转化成一种心理能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笔者从历代书法家和身边人物出发,听取其事,知晓其理,感悟其道。比如:首先讲述王献之、刘海粟等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其次,每次书写都组织评比,为书写规范的学生作业加盖“小书法家”印章,树立典型,引发群体学习的效应;最后关注字困生,也就是暂时书写不达标的学生,进行纵向评价,联合家长力量督促引导,不仅给他们“开小灶”单独辅导,而且一有进步就大力表扬,盖“进步奖”印章,激发其书写积极性。最终,家校达成共识: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很重要。
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规范。
书法又称书艺,也称书写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古今有成就的书家无不对书写工具进行过深入研究,以求工具的契合,让书写状态达到“心手双畅”的效果。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笔者对家长进行培训,对选择的书写工具进行指导:一般选用中华牌HB铅笔,不削两头铅笔,笔头不能削得太尖避免易断,书写中如铅笔粗了,尽量写完一个字或整行字再换笔。在书写中,笔者一一审核学生的书写工具,如有不过关的及时提醒,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铅笔和削笔机的好习惯。笔者发现有部分男生不会自主换笔,于是及时联系家长,先指导家长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再逐步养成为自己书写负责的习惯。
3.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方法规范。
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从书法技巧上讲,方法规范关键有两条:一是笔画,即通过观察笔画的外形、方向、长度、粗细等特征,掌握好自然连带的运笔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分析笔画间、结构间的距离、位置、脉络等关系,掌握笔画、偏旁之间的搭配、布白。先从笔画入手,再逐渐进入字形、章法。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书写方法,锤炼学生的书写“童子功”,通过“读帖—临帖—比对—再临”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学会处理结构间各种组合的关系,把字写得匀称、有力、美观。
学生掌握了读帖方法和表现技法,就找到了书写的“密钥”。在起步阶段,笔者重视指导读帖的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特点,结合字形用形象图画法,归纳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等宽等结构特点;再依托中线指导学生找出特殊笔画定位置,同一个字里相同笔画多的归纳出长短不一、间距相等的特点。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描红,再比照临写,最后达到整行字美观的书写要求。
4.心手双畅,翰不虚动——速度规范。
“纲要”中对硬笔的学习指出:“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书写速度不快的学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写不好就反复擦;另一种是心不在焉,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写字不定心。笔者在统计书写平均速度的基础上,找出了“要么又快又好,要么又慢又差”的规律,开展书写计时活动,让时间意识深植学生心中,部分学生的书写速度变快了,而且养成了时间管理的习惯。与此同时,笔者注重书法学习与识字同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书和《习字册》的描红,认真指导描红方法,及时评价描红质量,在提高学生书写速度的同时,不断助其端正书写态度。
5.夫书,先默坐静思——笔顺规范。
随着《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大家在领略传统汉字文化之美的同时,也关注到汉字书写中的笔顺问题。笔顺是“为了方便、流畅地书写汉字,根据汉字结构特征、常用书写工具、书写姿势、书写时的肢体动作及书写笔程,人们从历代书写经验中总结出了汉字笔顺基本规则”。按正确的笔顺书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规律地识记生字,而且能够提高书写速度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笔顺,用“读笔顺—听笔顺—写笔顺”的方法,让学生按正确笔顺写汉字。首先强调预习生字时,必须先读笔顺,再按笔顺描红,从一开始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输入正确的笔顺。针对学生书写时不按正确笔顺书写的现象,笔者采用了“小老师”唱笔顺、大伙听笔顺的方法,全班学生轮流当唱笔顺领诵员,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按笔顺书写,教师巡视全班,一来看学生是否按正确笔顺书写,二来纠正写字姿势不端正的学生,可谓一举多得。最后,采用数笔画、说生字第几笔笔画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加强。
“纲要”中的实施建议与要求提出:“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和保持书写环境整洁进行指导,严格要求。”从而明确了小学低年级书法入门阶段的内容和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书法素养的引导者、践行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在书法教学起步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规范书写,不仅要学习前人的优秀经验,还要结合时代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去除书写陋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书写出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