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

2021-09-10 10:43刘兆奎
重庆行政 2021年4期
关键词:璧山双城经济圈

刘兆奎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深刻改变成渝两地的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重庆市璧山区相继印发《关于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的决定》《璧山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坚定有为推进主城都市区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助力“双城记”,融入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定位,我们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抢抓战略机遇,系统思考谋划,切实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到璧山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以建好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推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强化主城都市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核心带动功能,在实现“两区一地一田”目标定位中体现璧山担当、展现璧山作为。

(一)努力建设产业升级引领区

着眼彰显经济品质,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稳链补链强链工作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切实延展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做粗价值链,推动形成链条完备的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之间共生、互生、再生。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前瞻布局5G、天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城市环境构建应用测试场景,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试验区,为成渝地区产业升级提供试验场。

(二)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突显科学主题,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通过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深化科学实验、完善科学设施、集聚科学机构,促进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成渝地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抓好科技创新生态建设,通过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着力打通“科研与市场”“智力与财力”通道,汇集创新资源发生“化学反应”“链式反应”,使璧山成为创新活动活跃、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渠道畅通的区域。

(三)努力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

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素市场配置、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改革任务,大胆探索实践,勇于先行先试,放大综合效应,为全市改革开放提供样本参考。推动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建好开放开发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切实提升开放能级。

(四)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突出城市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注重提高文旅融合水平,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让广大居民、八方游客在璧山生活得更加舒适惬意。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助力“经济圈”,融入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璧山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大链条”有机耦合,着力实施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打通“创新(保护)→质量→品牌→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保护)”全链条闭环路径,推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培育“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注重以大项目带大集群,加快推进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中南高科智能制造基地、中车恒通重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整车生产项目等建设,发展氢燃料汽车电池、加氢等技术,形成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全链条的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打造燃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光电技术、视觉传感器和超级电容等产业集群。以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运用为切入点,打造国家量子通信网络西部运营中心、量子信息安全托管全國运营中心。聚焦脑机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建设脑科学中心。坚持外部招引和自主生成并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培育一批百亿级规模产业名片,推动形成“既有一轮明月,也有满天繁星”的良好局面。

(二)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速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科创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都市农业深度融合,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加快传统消费升级步伐,传承璧山冷酒文化,挖掘培育一批老字号名品名店。推进“璧兔凤鱼”品牌创新,打造来凤驿“璧兔凤鱼”主题文旅体验园。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扶持发展平台型家政龙头企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赋能,推动“六次产业”全面发展。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打造一批极具辨识度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

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全产业链,重点培育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生产、健康生活、健康生态等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健康专业服务市场,建成重要的大健康产业基地。策划打造“云雾山岭医疗康养”和“千秋水韵文化康养”两个片区。建成重庆中医药学院及其附属教学医院(区中医院)助推重庆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拓展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高品质养老机构,引进康复医院、护理院、体检中心等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促进医养结合健康发展。

(四)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档升级“菜园”“果园”“花园”,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以“都市田园”“田园都市”两种形态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大美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加快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监测认证、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系统”,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供给多元化、产业融合化发展。

(五)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优化完善“云联数算融”全要素集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丰富“政务治理网”“城市治理网”“城市生活网”功能,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创意、信息安全等大数据产业,积极培育跨境数字产业和软件等服务外包产业,打造网络安全产城融合和网信人才生态园。突出新技术、新业态、新生活“三大方向”,开发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应用,加快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体系,推动场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企业化发展。

三、搞好“大协同”,在科学城建设中作出大贡献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璧山区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动科技创新,秉承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愿景,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倾力打造科技创新友好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品牌标准诞生地和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建设

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突显科学主题,加快培育创新策源优势、产业生成优势,把璧山建设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形成“一廊四组团”空间结构,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创造。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争取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项目落地,集聚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突出璧山科创特色,加强与西部科学城各创新区域的协同联动,助力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二)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

着力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好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发展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建好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重庆弗迪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建好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作,共建科技创新离岸孵化中心、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三)打造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

加快完善产教融合规划布局,探索产教融合型高校、机构引进培育路径,洽谈招引、建设营运一批应用研究型本科高校、职业教育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关联业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积极融入成渝地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持续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影响,与更多高校共建研究院,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国家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四、搞好“大合作”,在开放共享中促进“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璧山区坚持互利共赢,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共享,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一)织密筑牢互联互通网络

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畅通璧山联系中心城区和川渝毗邻地区通道,加快构建“1机场3轨道3城际4高铁4快线8高速”多式多向交通网络。推进重庆新机场规划建设,同步启动相关配套工程建设,规划研究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和临空经济发展。以国家高速公路扩能和加强省级公路、轨道交通衔接为重点,推动区域交通无缝对接,建成主城都市区“快进快出”的最佳通道。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线、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全面提升开放通道集疏运能力。增强物流集散功能,布局一批仓储物流基地,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二)营造清净高效发展环境

切实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控,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璧山高新区智慧园区,实现产业发展智能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办好“企业之家”,常态开展“部门摆摊、企业赶场”活动,推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提高涉企服務质量和效率。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大企业帮扶“资金池”规模,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大数据增信机制。

(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加快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推进城市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就业服务共享协作机制,强化人才流动、吸引和创业等政策协同,互认成渝地区人力资源许可备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事项。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和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等事项。深化住房保障合作,按规定落实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推动公租房保障范围城镇人口全覆盖。支持跨地区医师多机构执业、医疗服务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积极落实医保跨省结算,争取将更多医疗机构及时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体育服务共建共享。

(四)策划实施川渝合作共建项目

巩固拓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促进更多科创成果孵化转化。统合发挥全国、川渝两地机构平台资源,共同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合作项目,共建地标(品牌)产品运营高地。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军地科技任务对接、联合攻关,着力建设成为成渝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深度参与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与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休闲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探索成渝中医药大学持续合作机制,建设西部(重庆)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集生产、研发、治疗、养生、康复的完整中医药产业链,打造竞争力强的中医服务品牌。

作  者:重庆市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璧山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在这里遇见主城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