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课”的“信息处理技术”课程优化研究与实践

2021-09-10 23:19吴媛梁娟刘丹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金课

吴媛 梁娟 刘丹

摘 要:基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本科教育的“意见”一文中“四个回归”及“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等的要求,针对“信息处理技术”在过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改革方法—“三式一化”: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游戏化。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计算机前沿技术融入其中。把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游戏化,让学生在玩的感觉中学到和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满足新工科建设对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金课;信息处理技术;三式一化

0 引言

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对全面振兴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挑战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3]。落实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处理技术”是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总结归纳及自学创新能力,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计算机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创新[4]。

本科生的“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是面向整个学校的大一新生,一直都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传统的整堂课灌输性教学,学生很容易接收疲惫,知识点、操作方法等遗忘;而理实一体化教室数量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这门课程若还采取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就会出现教师费力,学生费劲,但是效果还很不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最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求。

1 “三式一化”

基于以上現状和要求,针对“信息处理技术”这门课程,本人提出一种基于“金课”理念的新的教学和考核改革方法—“三式一化”: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游戏化。

核心思想:(1)利用智慧课堂工具,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将课堂知识点和操作做成小视频转化为“游戏装备”,将考核内容转化为项目作为游戏中的Boss,组织学生“课堂打怪”“打Boss”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3)将传统的一张卷子定天下的考核方式转化为:期末上机考试+作业与测试+学习资料浏览+实验+课堂“打怪”积分(课堂表现)的五重考核相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这样把教学和考核过程游戏化,让学生在玩的感觉中学到和掌握知识和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该模式的实施中,模拟了玩游戏的方式,具体的过程如图1所示。

1.1 教学模式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泛雅平台—学习通、雨课堂和QQ群等智慧课堂工具[4]和网络实现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2 教学方式

将课堂知识点和操作做成小视频转化为“游戏装备”,将考核内容转化为项目作为游戏中的Boss,组织学生课堂打怪、打Boss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

将课程的教学课件PPT按章节提前以资料的形式发布到泛雅平台—学习通上;课程中操作性的知识点提前做规划,分门别类,做成简单易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小视频, 按章节提前发布到学习通;理论性的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主要包括选择、填空、判断或简答的作业形式按章节提前发布到学习通;将课程的题库按章节分成一个个的小项目提前发布到学习通。“游戏装备”已发布,提醒他们提前预习,观看并练习,力求掌握,从而获得这些“游戏装备”。

课堂上操作性的内容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针对这种方式制定一套合理的课堂“打怪”的规则和评分规则,如图2所示。

1.3 考核方式

将传统的一张卷子定天下的考核方式转化为:期末上机考试+作业与测试+学习资料浏览+实验+课堂“打怪”积分(课堂表现)的五重考核相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五重考核方式:(1)泛雅平台—学习通上上传的资料:PPT和小视频要求提前观看学习,这项会在学习通上体现,占10%。(2)作业与测试,占10%。(3)实验报告和实验上机操作情况,占10%。(4)课堂表现,课堂“打怪”积分,占30%。(5)期末机试,占40%。

其中作业与测试以PPT为例,给学生布置一个制作“电子新年贺卡”的任务。规则为“美观大方,和谐健康”,要求制作中使用动画和插入音视频,为期2周,制作出后放在网上投票评出“A,B,C,D”4档,A档:前十名,每人十分,B档:前二十名,每人8分,C档:前三十名,每人7分,D档:剩余每人6分。

1.4 游戏化

学生整个学习和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在玩游戏,将学习和考核过程游戏化。

这些 “打怪”规则和积分规则以及过程化考核规则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提前预习,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在紧张而又轻松,激动而又兴奋的氛围中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并能够让学生在预习、做作业、测试、“打怪”等活动中,锻炼出自学、自控、创新的能力。

2 改革实施效果及取得的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金课改革实践,“信息处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2.1 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游戏理念的引入,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质的飞跃,成绩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2.1.1 学生课上,课下表现

在课下,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预习,练习,从而获得“装备”;在课堂上,互动氛围也变得更为浓厚。 学生从原来的“低头族”,或是“缺课族”等变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争相做主攻手—“打怪”,或是“打援”,获得积分。手机也由原来的干扰课堂教学的障碍物变为协助学习的互动利器—抢上台的“打怪权”。

2.1.2 学生期末成绩

期末,学生的“信息处理技术”总评成绩有显著提高,对于相同专业不同时期的本科班级学生,以未进行课程创新改革的机械电子17级,最初实行课程创新改革的18级和实施逐步完善后的课程创新改革的19级为例进行对比,发现基于“金课”改革后的班级,学生的优秀率和平均总评成绩明显高于未改革和先改革的班级,如图3所示。

2.2 教学资源

(1)基于“金课”对于“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三式一化”的教学方式、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游戏化的一种教学改革方法。

(2)泛雅平台—学习通上有一套完整的学习视频、知识点,具有特色的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测试题库,如图4所示。

(3)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可用的“打怪”游戏规则和评分规则。

(4)一套包含期末上机考试(40%)+作业与测试(10%)+学习资料浏览(10%)+实验(10%)+课堂“打怪”积分(课堂表现)(30%)的五重考核相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

2.3 教改成果

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施期间,

(1)申请了校级教学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项。

(2)参与的“信息处理技术”课程被评选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3 结语

通过对“信息处理技术”课程,开展的基于“金课”建设而进行的“三式一化”教学方式、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将游戏的概念和模式引入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这三式的改革中,从而实现“三式一化”的全方位的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策略,使得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无趣,有效地激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创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李向明,张成萍,袁博.雨课堂应用的实验性研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精彩诠释[J].现代教育技术,2017(5):40-44.

(编辑 姚 鑫)

猜你喜欢
信息处理技术金课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办公自动化中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浅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运用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财会中的运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