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如 李喜梅 贺军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建筑智能化的不足,基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标注关键技术研究及建筑领域应用”项目,探讨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并在剖析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建筑的应用策略,为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以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智能化;标注技术;建筑领域;应用研究
0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可以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4个基本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加以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舒适和温馨便利的环境,使建筑物业主或者物业管理人员能够实现节约费用、舒适、便利和安全等目标[1]。技术的革新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使企业的收益能够得到合理的提高,且连带着房屋功能性和实用性都能够得到提升,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逐渐实现了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工程建筑的建设速度,实现了科学规划建设,全方位的多元化动态监督管理,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愈发重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1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概念
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安防、防火墙等控制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筑物管理信息的信息化和高效能化[2],安全、舒适、运营高效等是智能型建筑的最终目标。以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等加以有机结合,对设备进行自动监控,管理信息资源,优化组合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使信息技术更加安全合理等。
(1)传感技术。智能化的装备和传感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智能化的装备需要具备准确的感知功能,传感技术能够让智能化的装备获得更多感知能力。
(2)通信技术。智能化的实现离不开实际的通信技术,良好的通信技术作为智能化设备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建立智能家居建设之间的相互联系。
(3)自我诊断技术。一个功能完备的智能化设备需要具备良好准确的感知功能和正确的判断功能。感知功能是当前传感器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控制器自身的判断功能则是通过自我诊断技术来完善。
(4)电磁兼容技术。智能化的设备是通过传统的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等结合的产物,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设备,需要电磁兼容技术与支撑。
2 智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分析
在建筑构架中,依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加以良好结合,创建一个舒适环保、节能高效且安全的可持续的人工环境,是智能建筑的实际内涵。光纤技术在建筑中的使用,能够给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网络化的智能技术也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形成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庭的新网络时代。智能技术与建筑各界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降低了建筑业的建筑、维修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性能。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和访问综合信息数据,增加通信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系统之间与数据的交换能力,使网络互连和拓展之间的关系能够变得更加紧密。
3 智能建筑的应用策略
3.1 做好事前控制管理
就智能建筑实施具体施工作业而言,相关的建筑管理者应该形成科学正确的控制理念,并且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在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实际施工作业能够获得良好的施工条件。对此,需要做好全面的技术交底,就是指以图纸为中心,根据施工作业中的具体施工程序和作业中所提出的注意事项,加强施、管、设3个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审核设计图纸,各方在对接过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图纸,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信息加以明确和调整,减少或者避免变更风险的发生。还需要落实责任体制,根据智能建筑所需要的施工标准落实管理职责,并且将其向不同的施工人员分配,使在发生风险时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追责主体。结合以往的作业经验,全面分析智能化施工期间可能会导致的风险隐患,做好相关的防风险预案,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缩小和控制。
3.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当前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之下,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储备,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人才,保证智能技术能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得到更加规范的发展。建筑企业要做好岗前和在职期间的素质培训,按照智能建筑的具体实施要求,从施工思想和先进技术等多个层次进行人员的优化。管理部门可聘请一些专业的讲师,对相关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智能化知识和技术,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3.3 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对监督管理方式的优化来制定科学的建筑管理标准,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力度,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智能化的建筑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给科技设备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容易因为个人原因而造成设备的损坏,所以应通过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管理体系,奖励和表扬维护设备工作较好的员工,有效降低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成本,建立一个较为融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积极地开展日常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为我国智能化建筑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良好的帮助。
3.4 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在进行智能工程展开设计作业的时候,建筑企业应该重视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应用,并且通过各个层面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是部门调度的合理性。针对各个部门之间在工程领域中所需要承担的具体职能,进行合理的职能安排,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智能建筑的实用性,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次,需要通过先进的测量仪器来对工程现场环境中的气候和土壤等各项参数进行智能检测和分析,选择适合有效的方式来促进设计的合理性和全面性。最后,通过使用BIM技术进行参数的动态调整,立体呈现施工图纸,从而使图纸信息更加准确,对图纸的合理性加以良好的规范,降低和减少后续的施工风险,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安全稳定性[3]。
3.5 强化规划理念
相较于普通的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所构建的作业环境更加复杂,涉及更多的技术类型,所以,做好工程建筑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工作十分的重要。应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从施工的理念和布局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优化,在实际的施工中,还应做好现场环境的全面监管,以判定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规范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院以“智能化标注关键技术研究及建筑领域应用”项目为例进行教学,在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概念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智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及不足,并从管理机制、人员素质、管理体系、设计合理性等方面提出智能建筑的应用策略,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國荣,刘玉芝.基于视觉检测系统的建筑尺寸偏差标注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0(9):182-185.
[2]王雪巍,盛步云,张云,等.建筑铝模板安装施工图自动标注方法研究[J].图学学报,2019(6):1130-1136.
[3]郭强,邹广天,连菲,等.应用Web标注技术的建筑图像语义采集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10):158-163.
(编辑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