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图书缺藏的原因分析,确定在传统的采访模式下,缺藏在所难免,论文指出借助图书评价指标来开展图书馆缺藏图书的补藏工作,并以江南大学图书馆食品工业类图书为例,给出了四种图书补藏的途径:高被引图书,兄弟院校的高借阅率图书,网络高销售量图书,以及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读者荐购的图书。
关键词 图书馆 资源建设 采访 缺藏 图书评价
Abstract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of books in library,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it was inevitable that the books would be short of collection if the traditional acquisition mode was adopted. We can use the book evaluation index to carry out the replenishment work of the librarys lack of books. Finally, taking the lack of food books in Jiangnan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four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ook replenishment:highly cited books, high borrowing rate books of other colleges, high sales of books on the Internet, document delivery, inter-library loan and readers recommendation for books.
Keywords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s. Acquisition. Collection shortage. Book evaluation.
1 图书缺藏成因分析
如何将读者更需要的、更有价值的图书挑选出来是图书采访工作永恒的主题。不论是遵从杜威的“价值论”还是普尔·克特的“需要论”,不论是采用传统的采访模式,还是读者决策采购(PDA)、需求驱动采购(DDA),无非都是想达成这一目标,但结果却发现,总有部分图书馆藏多年无借阅史,也总有部分高价值图书缺藏。
目前国内众多专家对图书缺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钟建法等人认为,出版品种分布分散、书目报道不全面、发行渠道不畅和采访模式不完善是造成缺藏的四大原因[1];师宇明则指出了扩招、新增学科或专业、典藏书库图书流失、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未得到满足、国学复兴与经典善本是导致缺藏的五个原因[2];祁瑞研究发现,采访人员与读者之间、采访人员与各部门之间、采访人员与文献信息之间,以及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馆藏文献质量[3];朱海燕则认为缺藏是因为海量出版而供货商书目信息覆盖有限、图书发行渠道多样、学科变化及采访人员更替[4]。
图书采选的过程实际上是选书人员(包括采访人员、学科馆员、专家学者、普通读者等)根据现有信息进行图书评价的过程,最终,选书人员根据自己的认知将评价较高且符合本馆读者需求的书挑选了出来。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主要是订购和现购,但根据“报道不全、覆盖有限”的书目上的寥寥数语来评价图书,即便是具备较高“慧眼识书”能力的有经验的采访人员或者有学科背景的专家,也难免有部分好书成为“遗珠之憾”,部分质量较低的图书却“鱼目混珠”;现场采购确实可以查看每一本书的内容,但采选人员真的能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做到将书海中每一种价值较高的书都选进来,价值较低的书都筛出去吗?
图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个别的图书采选人员在短时间内依据不完整的信息来完全正确地评价大量的图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才是缺藏在所难免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将补缺工作作为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留专门的经费,定期开展查漏补缺工作,将读者需要的高质量但缺藏的图书补充进来,弥补馆藏缺失,提高馆藏质量,满足甚至引导读者需求。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开展查漏工作,获知本馆缺藏呢?
2 图书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学术图书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分成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三大类。
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引用指标,如北京世纪读秀技术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发布图书被引用情况报告,苏新宁等学者以篇均被引频次和总被引频次为依据统计出在各学科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图书,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一类是传播指标,如纸质图书的销售量、借阅次数,电子图书的点击数、下载数等,常见的如图书销售网站和读书网站的销售榜、订阅榜、点击榜,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排行榜等。
定性評价主要分为同行专家评议(如获奖等)和普通读者评议。吴汉华等学者经调查发现,20所“985工程”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登榜频次大于2的22种图书大多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美国国家书卷奖等各类奖项[5]。伴随着图书电子商务和图书社区发展,全民参与的网络书评也逐渐成为图书评价的重要方法,但从国内现有的网络书评来看,以豆瓣为代表的书评网站或以亚马逊、当当网为代表的图书销售平台中,学术图书书评的数量显著少于其他类型的图书[6]。
综合评价法则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中文图书评价研究”项目,确定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被引量(0.62),借阅量(0.32),被摘量(0.02),获奖(0.02),核心作者著作(0.02)[7];孙勇中等学者为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设计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分别为:核心作者(0.35)、核心出版社(0.30)、核心机构(0.15)、版次(0.1)和书评(0.1)[8];杨洋将中文科技图书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及其权重分别设定为:总被引频次(0.35)、出版社声誉(0.25)、评价星级(0.15)、评论数(0.1)、销量排名(0.1)及版本(0.05)[9]。
图书馆缺藏图书的查漏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现成的图书评价指标。图书的被引频次、销售量、借阅次数,电子图书的点击数、下载数、同行专家评议(如获奖等)和普通读者评议,都是大量读者无意识留下的,比较客观,在这些指标上发现“好书”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这些指标是广大读者对图书的群体评价,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检索、整理等就可以获得,而且基本上也是免费的。与传统采访模式中通过个别人员的评价来选购图书相比,利用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图书评价大数据更客观也更经济。但这些指标均具有滞后性,也就是说,在这本书尚未出版,或者刚刚出版的时候,这些指标几乎都是零,利用这些指标来进行新书预定不可行,而利用这些指标来发现“遗珠”,补入馆藏,则完全可行。
3 图书补藏工作中所要采取的的图书评价途径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作为该校的图书馆,建设高质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高水平学科服务体系,是江南大学图书馆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无疑是基础,质量好、学术价值高的学术专著的缺藏,将大大影响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建设水平,不能很好的满足本校师生需求。这些图书的缺藏可能会限制读者的学术视野,其危害之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由此,针对“双一流”建设学科,开展图书的缺藏补漏工作是图书馆目前一项非常重要、有意义且紧迫的工作。笔者以江南大学图书馆“食品工业”类藏书为例,认为要从以下多个途径来获取缺藏图书信息。
3.1 注重高被引图书的信息
图书被引次数的多少,显示了该书研究内容被学界关注的程度,同时也说明该图书对本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大小。2011年,笔者就基于引文分析法构建“食品工业”类核心书目,并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得了食品工业类2011年—2016年各年度出版的高被引图书,发现在江南大学图书馆缺藏的图书达40余种[10]。
3.2 关注兄弟院校图书馆高借阅率图书
图书馆借阅数量是图书评价常用的指标,属于传播指标的一种。学术图书写作与出版的目的就是传播,借阅数量越多意味着被更多的读者读到,因而图书借阅数量是其影响力的直观反映[11]。但是统计单一图书馆某学科图书的借阅情况来评价图书具有很大局限性。说白了,即便采访人员不幸将某学科所有高质量图书都漏选了,也还是会有借阅率最高的一批图书,所以在看本馆的统计数据之余,我们更应该看看兄弟馆的统计数据,看看他们馆的高借阅率图书本馆是否有缺藏。在此,笔者仅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中国农业大学的为例,笔者获取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食品工业”类图书2017年高借阅率的统计数据,与江南大学图书馆馆藏进行比对,以此发现缺藏图书。当然,在采访人员开展补藏工作的时候,可以酌情考虑选取比对对象和数量。
3.3 重视网络高销售量图书
图书销售量与借阅量一样是图书评价常用的传播指标,销售越多也意味着传播越广。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城销售量、豆瓣等书评网站“读过”标签数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的传播情况。以当当网为例,笔者在“全部>图书>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食品工业”类目中共获得4891件商品,将其按照销量进行排序,将其中销量前200名的图书与江南大学图书馆馆藏进行比对,发现缺藏的一些图书。当然,各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考查更多的图书售卖网站开展类似工作。
3.4 做好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读者荐购图书
读者对图书提出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申请或推荐购买,隐性表达了读者对该书的购买、借阅的需求,这一需求也可以作为图书评价的一个指标。早在1990 年,巴克奈尔大学的伯特兰图书馆就发起了PDA计划,购买该校师生请求馆际互借的图书;2011年J.Duncan和J.Carroll对美国西部图书馆联盟(GWLA)和东北研究图书馆联盟(NERL)进行调查,发现60个成员馆中的18个馆把将馆际互借请求转化为纸本图书订单[12]。国内厦门大学图书馆也将馆际互借中多次借不到的图书、有多位读者申请的图书以及购买成本与借阅成本相当的图书转入采购流程[13]。目前江南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两种文献传递服务,一是通过超星一站式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部分图书章节的免费文献传递服务;二是通过E读为读者提供收费的文献传递服务。此外,江南大学圖书馆的馆藏书目查询系统为读者提供缺藏图书的荐购服务。对于这三部分读者有明确需求的图书,建议采编部门特书特办,尽快购买并进入借阅流程,及时满足读者需求。
4 结语
除了上文所述四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缺藏图书,如高口碑、获奖图书,专家推荐图书,学科必读书目等,通过与本馆馆藏的比对均可发现缺藏图书,进而通过补藏来完善馆藏结构,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提出“高质量图书的缺藏是不可避免的,图书补藏工作是采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请各图书馆能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合适的补缺方案,并提供了几个较为可行的补缺途径。
参考文献:
钟建法,苏素尽.中文图书缺藏成因和补缺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30-33.
师宇明.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的现状分析与补缺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6):33-37.
祁瑞.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J].兰台世界,2015(32):105-106.
朱海燕.高校图书馆馆藏补缺策略探析: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7):18-20.
吴汉华,姚小燕,倪弘.我国“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6):63-69,20.
李亮.网络书评对购书意向的影响[J].科技与出版,2013(8):53-55.
何峻.我国图书评价现状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106-110.
孙勇中,袁曦临,钱鹏.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7(6):134-138.
杨洋.基于文献计量的中文科技图书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
沈艳红,吴信岚.基于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核心书目测定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9):136-139.
任静.基于网络数据的学术图书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刘宛珍.馆际互借型PDA图书质量评价及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6(3):59-64.
杨薇,陈娟,向琳艳,等.购买,而不是借阅:厦门大学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6,35(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