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秀枝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组成的中坚力量,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理论认知。这种理性认知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认知外在的职业环境。即是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规避“扎堆”“跟风”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和追求目标。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转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是,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圈仍旧局限于校内,和外界社会环境接触的相对较少,对于职业环境的认知不够清楚,甚至存在着认知偏差。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环境的认知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会给大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用人的标准等,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认识。[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这种认知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外界,认清未来就业形势,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社会。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上升,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874 万人。而这必然会带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两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大学生充分认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拓展社会认知,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到学习生活。同时,这种课程有利于促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使得学生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追求目标实现较好地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较晚,课程建设、课程设置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管理。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各个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有些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由于认知理念的偏差,对其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知不准确,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和经费等方面没有跟上学科发展需求。有些高校尚未认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得有些就业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将其作为唯一的量化指标,往往忽略了对于大学生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忽略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判断和职业道德的综合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包含了“生涯与职业意识强化”“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提升”这四个方面。从课程内容的组成而言,这种系统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大学生立足于现实实现长期发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仅仅凭借课程教学内容是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而现阶段,有些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教学实践;侧重于课堂教学,忽略了“第二课堂”,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显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三观”的形成与影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应进行丰富创新,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教学形式要创新互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课堂授课侧重于理论知识或者案例学习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虽然,有些高校在教学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创新,教学方法并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体验性教学相对较少,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课程的有效性不仅在学校,同时也需要社会因素的共同参与。这种课程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另一方面,缺少信息技术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无法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冲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打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比较薄弱,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比较低。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为考察课或公共课,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辅导员、就业指导员或者思政教师兼职,其专业理论素养不够。同时,这些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也意味教师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同时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有着认知。可以说,现阶段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效开展,教师已然成为了制约该课程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在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发展,充分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认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多措并举的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对于高校而言,应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紧密集合时代发展背景,充分认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积极意义。该门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职业选择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其主要作用应是科学合理的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课程教育方面,明确课程目标,要依托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延伸,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导向,贯穿于大学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形成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体系,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性和整体性。[2]在教学动态管理上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把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相匹配,注重做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及时的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发展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转变,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借助媒体资源,打造“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例如,在“微课”导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的重点进行微课教学,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例如,在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可以巧妙的导入情境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知职业和环境的匹配,即是不同工作环境需要不同的职业技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不同职业的认知。当然,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也采用案例导入和问题导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实践,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单位或者企业进行学习或实习,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职业的意义和工作的职责。教师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从而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必须依托于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的的考核评价制度,才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而课程评价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教师在对课程评价分析的过程,可以让教师及时的做出教学进程的调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此,学校要构建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和教师以及用人单位都可以参与到课程教学评价中,不断优化评价体系,保障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而在评价方法上,要根据评价的性质和目标进行划分,比如总结性评价、目标本位评价等。[3]同时,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注重量化方法和质性方法的双向结合,量化的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体现出质性方法,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可以优势互补,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进而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对于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打造“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理论基础相对过硬的教师进入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深入到企业生产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认知能力。一方面,学校是可以聘请一些精通业务、理论扎实的优秀员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相关的职业规划知识。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的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等形式可以有效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同时,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教师和学生综合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在教师队伍组成方面,学校可以建设一支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指导人员组成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理论和实践培养,注重对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强化教师之间要进行合理分工,如专业课教师负责就业方向指导;辅导员做好课程辅助,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校外专家则通过讲座集中给学生进行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就业指导。[4]总而言之,学校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