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姚睿敏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2019年11 月9 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及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将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护理专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不仅要给予老年人身体上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方面的护理,给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一定挑战。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局势,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深化“1+X”证书制度,加快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寻求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的育人道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国养老护理发展周期较短,部分高职院校对养老护理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课程观念落后,认为养老护理只是基于生活、身体方面的技术服务,忽视心理、情感、精神方面护理的重要程度,使得课程教学重点模糊,不利于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也是高职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高职院校养老护理课程教学缺乏明确目标,没有充分结合社会用人需求,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而且,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整体发展不平衡。
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化不足主要体现为:其一,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养老护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还会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养老护理的认识仍停留于老年人生活护理及身体护理等层面上,课程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对养老护理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符。其二,课程教材专业性不足。根据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尚未有配套的养老护理课程教材,高职院校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存在部分随意性,使得养老护理课程系统性、专业性缺失,影响养老护理课程教学质量。此外,高职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还存在课程结构单一这一问题。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养老护理课程,但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课程内容不够全面、丰富,不足以满足现实需要。
教学方式是养老护理课程教学体系中一部分,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有助于拓宽专业知识范围,提高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和实效性。然而,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养老护理课程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新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存在一定缺失,使得新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最终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要素,在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之前,首先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内容学习上也会存在部分差异。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以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标准,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重视护理活动的个别差异性,并设定不同服务类型,如家庭养老侧重培养健康评估能力。
随着党中央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高职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进入创新改革新阶段。新的教育环境下,为充分实施“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在创新教学方式基础上,还应当提升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一方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关系着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转变教师课程观念,强化教师职业意识,让教师明确认识到养老护理课程教学重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构建完善评估机制,制定科学评估标准,以此来衡量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再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设置培训方案,有针对性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教材开发力度。课程教材是养老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工具,加大教材开发力度,可以进一步增强养老护理课程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以及综合性,提升养老护理课程教学地位,让学生重视对养老护理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护理能力。当前,我国还尚未有配套的养老护理课程教材,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材存在部分随意性,使得该课程的系统性降低,增加养老护理课程建构难度。基于此,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养老护理课程,重视该门课程教材的开发,其次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结合学校内部教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院校的使用对此情况,确定教材开发大致方向,并做好相关规划,最后依照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选择。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而养老护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实践体验是提高养老护理员和护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加快“1+X”证书制度的落实,以职业技能等级为标准,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并着重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搭建专业理论知识架构,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以养老护理为主题的校内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逐步学生提高对养老护理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
随着老年群体对护理需求的增加,养老护理内容也随之增加,不仅包括身体、生活方面的护理,还包括心理、精神方面的护理。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结构过程中,要扩大养老护理课程内容范围,提高课程内容专业性和科学性,如细化课程模块,包括基础护理课程和养老护理课程。基础护理课程主要涉及一些基础护理知识和医学知识,养老护理课程则包含精神护理、老年康复护理、人文护理、心理护理等相关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结构时,要明确教学重点,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比重。另外,部分养老护理课程可以通过讲座形式开展,并增加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对护理专业就业形势有个基本了解,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养老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满足社会用人需要。
新的人才培养环境下,高职院校要以“1+X”证书制度为标准,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前提,明确养老护理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原则,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有效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基本保障。其一,明确课程设置原则。高职院校要以能力作为核心要素,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体细分到各个课程上,如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与管理课程等,而这种以能力引领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才观和质量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依照“课程性质+课程群+模块”这一思路,坚持素质能力培养原则,从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其二,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构建养老护理课程体系时,要以能力为核心,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引领,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前提,从“1+X”证书角度出发,全面、综合培养学生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如设置公共服务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质能力拓展等课程群。同时,课程内容要着重突出养老护理课程的应用性,即增加实践性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养老护理专业技能水平,也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加深对该岗位的认识。
伴随着党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挖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潜能,开展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已是高职院校养老护理课程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体渠道,结合线下教学优势,开展混合式教学,再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一,准备阶段。教师创建微信公众号,并将提前确定好的教学主题发布至公众号,让学生自行观看学习;针对每个教学主题中涉及的专业养老护理知识及问题,随机选取学生小组进行发言。在这之前,教师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学生通过微信号、互联网以及学校图书馆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其二,课中教学阶段。首先,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主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主题涉及的相关概念及问题有个大致了解。其次,每个学生小组分别就教学主题进行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之后由教师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讨论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问题,让学生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供基础身体护理服务基础上,还应提供心理、精神、情感方面的护理服务,这给高职院校养老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带来新挑战。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转变课程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专业化、加强实践教学”等思路,积极优化课程结构,明确课程设置原则,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信息化教学,推动道德素养与养老护理专业能力的双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