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幼儿亲子陪伴现状及改进策略

2021-09-10 06:32玲,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亲子陪伴状态

金 玲,王 蕊

(亳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的亲子交流、互动和陪伴中进行的,亲子陪伴是一种父母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情感表现,是情感联结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提升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从亲子关系方面看,父母陪伴时间越多,陪伴质量越高,儿童自我价值感越高[1].关于亲子陪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但对0~6岁幼儿亲子陪伴的研究较少.因此,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亲子陪伴的现实与特点,本研究设计了《0~6岁幼儿亲子陪伴调查问卷》,了解亲子陪伴的情况及陪伴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着眼于亲子陪伴的现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安徽、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山西省等部分市县0~6岁幼儿家长为调研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发放问卷共3 500份,回收3 375份,其中无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3 296份,有效率94.2%.所选取的调研对象涵盖了不同学历、职业、年龄、家庭年收入等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N=3 296)

1.2 研究方法

在前期调研和已有研究基础上,自编《0~6岁幼儿亲子陪伴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陪伴内容(含阅读、游戏、探索、手工等)、陪伴状态(含陪伴时亲密行为、依恋状态等)、陪伴过程(含父母对幼儿在游戏、物质、语言、回应、玩耍时给予的行为和态度)3个部分.问题回答采用5级记分,按“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依次记1~5分.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录入、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亲子陪伴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法,比较父母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见表2.父亲和母亲在陪伴内容和陪伴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陪伴状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陪伴内容方面,父亲得分显著高于母亲;在陪伴过程方面,父亲得分显著高于母亲.由此可知,父亲在陪伴内容和陪伴过程中优于母亲.

表2 亲子陪伴的性别差异分析(N=3 296)

2.2 不同学历家长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法,比较不同学历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不同学历的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后发现:在陪伴内容方面,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得分均显著低于高中、大学学历的家长;在陪伴状态方面,高中以下及高中(含中专)学历的家长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含大专)、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陪伴过程方面,高中以下及高中(含中专)学历的家长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含大专)、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因此,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陪伴内容、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越有优势.

表3 不同学历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N=3 296)

2.3 不同职业家长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法,比较不同职业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上的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家长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N=3 296)

不同职业的家长在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后发现:在陪伴内容方面,无显著差异;在陪伴状态方面,职业为工人和农民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教师、公务员、医生、经商、企业职员和其他,职业为教师的家长得分显著高于企业职员、无业和其他,无业的得分显著低于公务员、医生、经商、企业职员;在陪伴过程方面,职业为工人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教师、公务员、医生,职业为农民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教师、军人、公务员、医生、经商、企业职员、其他,职业为教师、公务员的家长得分显著高于无业和其他,无业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医生和企业职员.由此可知,工作稳定性高的家长,如教师、公务员、医生等在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优于其他职业的家长.

2.4 不同年龄家长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法,比较不同年龄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上的差异,结果见表5.不同年龄的家长在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陪伴内容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陪伴状态方面,多重比较发现:26~30岁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的家长;在陪伴过程方面,20~25岁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和36~40岁的家长,26~30岁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由此可知,31~35岁的家长在亲子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表5 不同年龄家长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N=3 296)

2.5 不同家庭收入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法,比较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陪伴过程上的差异,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家庭收入的亲子陪伴差异分析(N=3 296)

不同家庭年收入在陪伴内容、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均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在陪伴内容方面,年收入3万以下的家庭得分显著低于11万以上的家庭,但和3万~6万、7万~10万家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陪伴状态方面,6万以下的家庭显著低于7万以上的家庭;在陪伴过程方面,3万以下家庭得分显著低于3万以上的其他家庭,3万~6万家庭的得分显著低于7万以上的家庭.由此可知,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家长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更有优势.

3 讨论

3.1 亲子陪伴中父母角色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在陪伴内容和陪伴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得分显著高于母亲.具体而言,父亲在亲子陪伴和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动交往机会,更好地正确理解和识别他人情绪,进而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同时在亲子游戏中,父亲更多以平等、平行的方式交往,更关注儿童的探索与成长,给予幼儿更丰富广阔的知识,与孩子共同操作并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及游戏,促进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发展.因此,可以加强对父亲的亲子教育,帮助其充分和有效利用时间与幼儿相处,回归家庭教育,提升亲子陪伴质量,减少其应酬、看电视、打游戏时间,增加他们陪伴幼儿阅读、游戏的时间,承担其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

3.2 家庭资本影响亲子陪伴的质量

家庭资本是家庭为了子女教育发展并形成人力资本而向其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的总称,具体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类别.家庭的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的水平、职业等属于家庭资本之列.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教育方式越趋于理性,对孩子的教育期待越高[2],在亲子陪伴上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重视亲子陪伴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3].家庭经济收入影响亲子陪伴的内容、状态和过程,进而影响亲子陪伴的质量,因此,提高家庭收入也是父母改善亲子陪伴时间和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相对宽裕,父母能够给幼儿提供的物质条件、陪伴时间和精神支持就越多.

3.3 家长年龄与亲子陪伴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显示,26~30岁的家长在亲子陪伴状态方面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的家长;20~25岁的家长在陪伴过程的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和36~40岁的家长,26~30岁的家长得分显著低于31~35岁家长.从以上可知,31~35岁的父母在亲子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方面处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年龄阶段.父母的亲子陪伴行为与其所处不同人生阶段的一般发展特点有关.20~30岁的父母年龄处在青年期,其自我同一性虽趋于形成,自我接纳、自我提升等得以发展,但未达到自我成熟阶段.有的父母处在事业起步阶段,很难把控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因此,在亲子陪伴内容、陪伴状态和陪伴过程上很难保障质量.31~35岁父母基本上事业稳定,心理发展处于相对成熟阶段,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照顾有时间和精力上的保障,有的父母已有陪伴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在二胎的亲子陪伴上更加游刃有余.

4 促进亲子陪伴质量提升的策略

4.1 父亲回归家庭教育,积极参与育儿过程

现实生活中父亲缺位家庭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是职业限制,有的是没有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甚至会出现有的父亲只顾自己消遣却不参与育儿活动,因此媒体上经常出现父亲缺位的家庭中妻子抑郁或是做出异常行为的报道.已有研究表明,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胆怯、害羞、缺少安全等.通过调查70后和80后父母对幼儿日常习惯教养方式的特点发现,当今父亲教养缺位现象越来越严重,幼儿容易出现“缺乏父爱综合征”[4].因此,在日常的亲子陪伴过程中,充分发挥父亲在陪伴内容丰富性和挑战性、陪伴过程专注性的优势,让母亲学会适当放手,给父子(女)一个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凸显父亲在幼儿成长中的陪伴作用.

4.2 丰富陪伴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亲子陪伴效果

父母年龄、家庭资本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具体到每个家庭中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强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但家庭教育绝非依靠父母孤立完成,而是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彼此影响和相互教育.此外家庭的家居布置、家庭成员行为规范所涉及的家庭制度、家庭成员思想价值观念所涉及的家庭精神等都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因此,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幼儿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比如,待人接物、问题解决的方式、健康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所以,亲子陪伴就存在于和孩子共同进餐、运动、家务活动、阅读、游戏、共同解决问题、讨论问题等不同的场景和形式的过程之中.对于0~6岁的幼儿而言,各种能力更多的是在过程中模仿获得,家长的语言和行为即是孩子的学习对象,因此,丰富亲子陪伴的内容和形式自然就达到提高亲子陪伴效果的目的.

4.3 促进父母学习,提高育儿的科学性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对现实生活中父母陪伴行为所期望的最理想状态,需要有时间的保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要一起做有意义的事、不能过度控制、一定重视父亲的陪伴[5].父母应做到关注孩子但不打扰、不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同时在陪伴中真诚且耐心地分享和示范[6].这要求父母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应加强“家长、幼儿园、社区”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比如,通过“家长学校”“专家咨询”“入户指导”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育儿中的问题,促进家长专业性提升.父母要积极主动学习育儿知识,根据幼儿不同月龄或年龄阶段,提前制定陪伴计划,准备陪伴材料,注重陪伴过程,在亲子陪伴中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指导,增强亲子陪伴的互动性,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亲子陪伴状态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状态联想
智珠二则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