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2021-09-10 22:37李璟睿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新常态

李璟睿

摘 要:从目前来看,国内经济正朝着新常态方向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发展变为了中高速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产业转型和升级成为了各大传统行业的必然要求。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升级和转型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完善经济结构,维持社会稳定,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要深入研究社会治理方案,探索适合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有效措施。本文将深入研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影响下,资源型城市社会治理的相关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资源型城市;社会问题;治理方案;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2.34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关乎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我国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特别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且经济较为落后,当地人民的生活较为贫苦。因此要通过市政府的牵头,寻找发展方向,思考致富路径,通过转型创新等方式寻找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 经济新常态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国内经济转变为中高速发展趋势之后,资源能源产业能过剩现象越发明显,很多资源型产品的市场价值越来越低,导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升级面临着巨大困难,依赖资源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的GDP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导致该城市内的居民产生背离感,进而引发很多社会危机。由此可见,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资源型城市社会治理问题,积极探索和应用升级转型城市的方案,将社会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2 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

实际上,依赖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城市属于比较特殊的城市,既会遭遇普通城市面临的发展难题,又会遇到特殊的发展问题。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影响下,资源型城市面临多个社会治理问题。比如,城市发展动力非常不稳定,社会发展包含诸多潜在风险,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很多人才被吸引到其他城市。总而言之,资源型城市和普通城市相比,出现了更多非常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 发展动力有所不足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讲,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开采。而在经济新常态影响下,诸多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发展势头非常猛的第一产业渐渐被摒弃。资源型城市仅仅依靠城市内部的不可再生能源推进发展,无法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要求,导致城市内部以工业发展为主,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比例完全失衡。如果从事资源采集和相关产业的公司破产或者迁出资源型城市,那么对资源型城市来说就是致命性的打击,直接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产业发展陷入死寂状态,相关公司的收益逐年降低,公司内部的福利越来越少,职员工资逐渐减少,城市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收入低导致消费减少,消费问题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城市缺乏发展动力,发展状态非常不稳定,城市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就目前来看,资源型城市中有些公司被迫转型,有些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所以有很多员工被迫离开岗位,缺少经济来源,无法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而有些公司为牟取更多的利益,过分苛责员工,减少员工的工资,导致很多员工出现消极情绪。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导致集体事件爆发,就会产生诸多社会危机。随着资源型城市居民的失业比例逐漸增加,贫困家庭越来越多,贫富差距逐渐显著,社会保险金缴纳出现中断现象,很多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总而言之,上述问题会引发很多社会危机,导致社会动荡,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 生存环境问题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建设的初期阶段,很多企业进行资源开采,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无论是工厂建设还是生产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垃圾,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型城市始终处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当中,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以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资源型公司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少,严重忽视环境保护问题,政府部门缺乏保护环境的资金支持,所以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在恶劣的环境影响下,环境治理资金将会不断增加,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城市居民也会选择移出城市,城市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危机。

2.3 人才短缺

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发展缓慢,很多资源型城市内部人才也会被其他地区吸引,资源型城市的人才越来越少,资源型公司转型更加困难。正因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很多居民选择搬到其他地方。资源型城市内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儿童和老年人滞留在城市内,无法推动城市内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而资源型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不得不将很多资金用于养老和医疗服务方面,导致社会投资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减少,城市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3 完成资源型城市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果

3.1 推动资源型公司的升级和转型

实际上,资源型城市的绝大多数资源型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这些公司也已经转变了公司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可是这些公司缺少危机防范意识,所以无法在企业转型和升级期间提升发展能力,导致转型速度和成效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想要完成资源型公司的转型和升级,就需要政府和公司共同努力,提高发展速度。政府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发展方案,为资源型公司产业转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公司要想提升产业转型的速度和成效,就必须重视技术问题,大力引进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制定持续发展目标。具体来讲,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大力支持资源型企业转型工作,为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积极聘用专业学者设计城市发展方案,为企业转型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资源型公司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积极聘用高端技术人才,应用高端技术和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技术发展能力,推动公司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3.2 重视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依靠资源采集和能源利用发展起来的城市存在时间非常长,但是整个社区的建设规划非常不完整,城市基本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服务和生活条件较差。具体来讲,在资源型城市中包含很多非常老旧的危楼,不但排水条件非常差,而且小区的安保设施较少,整体生活环境较差。想要提升社区的基础服务效果,建设配套的基础设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拨款。由此可见,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相关问题,加大对老旧建筑物的修缮力度,打造综合全面的社区服务中心,尽可能满足当地住户的所有生活需求。一般来讲,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收入较少,自然环境比较差,交通不便利,想要吸引外来人才,留住当地人才,就必须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当地的吸引力。同时,还要改造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早期资源型城市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经常进行过度的开采工作,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很多工业生产区随意排放污水和废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品质。绝大多数资源城市都面临上述问题,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声誉和发展速度。正因如此,政府部门必须大力支持资源型公司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工作,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制定严格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应用高端技术减少污染排放量,保护城市环境。此外,正因为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存在时间非常久远,而很多公司都是依赖资源而存活的,所以整个城市的分化比较混乱,绿化面积非常少。政府应该重视环境问题,增加绿化面积,修缮老旧房屋的排水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3.3 打造合适的特色经济模式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资源型城市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影响下,资源型城市的地位越来越低,发展情况越来越差。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差,导致社会危机愈演愈烈。资源型城市的政府应该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提前制定预警方案,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前制定防范社会危机的计划,减少社会风险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

资源型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深入研究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挖掘城市发展的潜力,打造合适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讲,资源型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交通特点和自然特点,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经济,建设资源型城市的独有品牌,推动资源型城市的經济发展和进步。另外,政府部门一定要突破原有建设思路的限制,除了利用当地的资源能源之外,可以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打造平衡的经济结构。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信息资源,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和独特优势,完成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政府部门可以和各大高校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发展特色产业。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升级和转型使得很多工人失业,所以政府必须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鼓励失业人员和青少年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补贴,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资源型城市成立各种各样的小型企业,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城市发展的活力,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问题。一旦就业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很多家庭就会增加实际收入,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资源型城市开展工作,从而打造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另外,微小型的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税收数额,政府部门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完成城市建设工作。

3.4 推进班子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要发展资源型城市,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好班子是前提。要配好配强城市领导班子,重点是选好市党组织这个“领头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对城市经济发展落后、班子战斗不强的城市,可从机关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市局任职,帮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依托党校和各类培训基地,强化政策法规、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

3.5 积极创新,拓宽发展途径

突破现有经济发展思路,创新探索新模式。一是发展合作经济。积极鼓励原有的资源型生产企业进行转型创新,采取“支部+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优化城市的服务产业,从各方面做好对企业的服务,提高企业营业额收入,留住人才,增加企业、居民的收入。二是推动农田改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田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发展异地置业。鼓励通过上级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广泛筹集资金,在区位较好的区域或中心镇规划区,建设环保达标的小企业。

在市财产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开支监督,对于各项开支,尤其是对非生产性刚性开支,要严格执行预算及开支标准;对特殊情况超出预算或标准的,必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此外,要树立节俭意识,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尽量缩减办公、招待等方面的开支,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4 结语

总而言之,因为资源减少,能源枯竭和发展理念落后等问题,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改变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推动资源型城市建设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荀明俐,韩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09):72-74.

王晓.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郭明威.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

杨智龙,凌淼,董韬,等.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研究[J].河北企业,2016(09):45-4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economy is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 new normal, from the original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o a medium-high-speed tren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my country's social econom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maj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are very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study social governance plans and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pe to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help to relevant workers.

Keywords: new normal of economic; resource-based cities; social issues; governance plans; effective measures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新常态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