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媒环境下机器人新闻写作内容生产的发展现状

2021-09-10 09:50陈淳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媒业、新闻业带来了重要的变革,主要在于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生产、新闻分发以及传播效果反馈评估等方面。机器人写作技术的使用不仅是科学发展的成果之一,也意味着我国新闻生产力得到了巨大解放,为我国新闻在国际环境中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但迄今为止,机器人写作技术依旧有不足。本文通过对智媒体环境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机器人写作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于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器人写作;机器人记者;算法推送;智媒体

机器人写作指的是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利用算法技术对于输入、收集或已有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加工处理,利用算法技术自动生成完整新闻报道的程序。对比先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与传播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机器人写作实现了新闻写作的完全自动化,除去信息的收集过程,机器人写作实现了新闻生产主体由人向机器的过渡。机器人写作技术的应用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但在此基础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1.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特点

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对比,机器人写作的生产主体由人类记者转变为了机器程序。在现今其最成熟的应用对象是金融新闻、体育新闻,基于数据与材料,通过对先前的新闻稿进行学习,从而输出内容。现今的机器人写作已经能够对资深记者的写作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文风”的个性化。

机器人写作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其基于大数据的新闻生产体系——利用算法程序进行信息抓取筛选,随后将材料利用写作程序“一键”生成新闻稿件。其突出特点在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提升了新闻的生产速度,优化了新闻生产体系。

自动化的新闻生产方式,减少了新闻生产程序;大数据思维的应用、大数据体系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2.机器人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

2.1新闻稿件主题具有局限性

机器人新闻写作,其报道事件主要集中在数据变化较为突出的新闻事件中,例如体育、财经新闻中,对于数据变化实时监测,在获取第一时间数据之后,通过模板生成稿件,对于这类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提升有很大帮助。

我国是一个高语境的国家,许多社会事件、人文类新闻事件,都需要意识形态层面的判断,在新闻编写过程中需要融入价值观,但机器人写作对于意识形态的判断,比起人类记者依旧有缺失。

2.2算法信息抓取对隐私安全的冲击

在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甚至用户个人整体信息都会被数据化,算法在将用户用数据定义之后,会将海量的用户信息通过互联网程序进行联络、发布、沟通以及交互。因此算法程序在机器人新闻写作过程中抓取数据的行为,有可能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泄露用户操作数据、将用户信息滥用的情况。

2.3先进技术使用导致国际传播中各国话语权差距加大

学界近年来研究得出,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全球范围内新闻传播话语权的“失衡螺旋”——技术发展较为滞后的国家传播新闻的机会将变得更少,世界范围内观点的表达机会将产生两极分化。

在此基礎上,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传播本身就具有困难,而机器人写作技术研发、数据传播设备都有要求,因此在国际平台上此类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传播力度会受到很大限制。发展中国家在虚拟空间的网络主权以及数据主权在互联网上传播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发达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垄断同时也会加剧其他国家的技术被动依赖,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机器人新闻写作对于新闻业产生的影响

3.1新闻文本内容发生变化

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通过算法程序将数据填充到文本模板中,因此新闻的文本内容较为单一。随着机器人新闻生产流程的不断进化,针对不同用户生成符合其兴趣的文本,这既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茧房效应,利用传播形式定制化代替新闻推送个性化,又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2新闻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算法程序的不断优化,新闻生产将会越来越智能——传统的记者写稿将会解构为机器人写稿记者指导,在稿件发布之前记者编辑再进行把关的两大简单环节。稿件内容的生成会渐渐脱离于人类记者传统的人工写作的方式,而越来越依赖于媒体的数据库以及大数据的信息抓取,新闻业内最主要的构成及记者与编辑所处的工作位置将发生转变,记者编辑的工作重心将从新闻的生产转向新闻的审核筛选——机器人新闻写作大大缩短了新闻的生产时间、简化了新闻生产流程、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随着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的应用,算法技术对于较为敏感的新闻信息的抓取也会越来越成熟,算法技术对于新闻的嗅觉将会越来越灵敏,换言之——在传播的网络中,每个人都将成为能够搜索到、能够联系到、能够发出信息的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各类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的沟通与交互将越来越便利,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因此也会向纵深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生产模式,经济形态以及政治形态都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3人类记者职业素养要求发生变化

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不断改进及不断学习优化,势必会挤压人类记者在新闻写作新闻生产流程中的生存空间。与机器人新闻写作程序相比,人类的优点在于专业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对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判断以及创造力这三方面,因此只会进行简单工作的记者或编辑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新闻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判断出参与工作的核心优势,将个人的学习与努力应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江涛.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局限与不足——基于腾讯财经写作机器人Dream writer作品的分析[J].传媒观察,2016,14-16.

[2]黄若曌.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内容生产特色及影响分析[J].中国记者,2017,No.523,56-57.

[3]申云.“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J].今传媒,2016,v.24,123-124.

[4]沙露.探析“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J].传播力研究,2018,v.2;No.048,125.

作者简介:陈淳,女,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