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视阈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革新

2021-09-10 03:59周庆云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评价

周庆云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在教学中的落实,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地理实践力概念的界定出发,分析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探索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教学革新路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73-02

引 言

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展其地理实践力的难度较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实验、社会实践情境中调动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读、验证、分析、探究相应的地理问题[1]。由此看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一、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等一系列相关主题实践探究中形成的思维素养、操作素养等[2]。地理实践力意味着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无论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因此,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难度也更大。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关注地理实践力,采取多元化策略助力学生实践力的增强。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教师把核心素养视为验证地理实践教学的准绳和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标尺,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亦是如此,地理实践力不仅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3]。重要主要体现在地理实践力能够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水平;特殊性在于这一能力往往需要在实际的社会活动情境中培养。高中生课业压力大、时间紧张,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情况为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很多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高中生从中感知和探究地理理论知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提升,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实践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未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在实践力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定位实践目标

在高中地理学科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明确教学实践目标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提高自身的实践力,这是十分必要的[4]。具体来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思维等进行引导和观察。针对这一情况,高中地理教师在设定实践力培养目标时应区别于常规的知识掌握、综合素养提升等宏观性目标,而是需要将实践力培养进一步具体化、精准化、可行化,让地理实践力可以被实施、被测评,最终促进地理实践力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设定为:第一,熟练说出水资源的概念;第二,结合世界地理模式图,完整分析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第三,水资源会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第四,结合城市用水的具体案例,从开源、节流两个层次描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法。通过明确实践目标,教师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了解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可知,学生的实践力培养和提升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科学的实践机会。

笔者認为,教师需要重点把握住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丰富的实践学习活动,二是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来看,在设计丰富的实践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章节内容需要配合不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和提升相应的实践力素养,如实验操作类型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型活动等。在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地理实践中收获更多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无定法,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2的“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时,由于高中阶段课程紧张,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京广线、湘黔线、日本筑波市的案例后,可引导学生探究本市的城市布局案例。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10年前本市的交通布局情况和当前本市的交通布局情况图,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布局与交通运输布局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相互合作,通过对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教材中的交通线与城市相关地理知识,最终得出本市主要交通线变化会影响本地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在生活实践中。

(三)创新评价体系

第一,设计科学全面的评价目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旨在发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力素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心理需求,从而优化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教学方法,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第二,建立健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合理性与科学性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及长期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长期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性、启发性、实践能力、实践行为等方面着手。第三,纳入多种评价主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而要将更多主体纳入其中,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评价目的。在高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来拓展评价体系。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3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构建如下评价体系。首先,教师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将评价目的设定为通过实践探究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观察每位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对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其次,教师应设定评价指标为学生对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获取和阅读能力;学生在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实践案例中的切入点与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参与该实践案例的积极性。最后,在确定评价主体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师生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纳入其中。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整个课堂实践教学组织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学生能力提升情况、实践力培养效果等都一目了然。

结  语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力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现实案例,在精准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定位实践目标、创设实践机会、创新评价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龚玉葵.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路径与启示[J].地理教育,2020(06):7-9.

何永.促进核心素养进阶 提升地理学习境界[J].地理教育,2020(05):4-7.

梁美.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0.

乔自成.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1(01):99-100.

作者简介:周庆云(1972.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曾获“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