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禹
摘要:随着各种课程改革的不断推陈出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既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也提供了新机遇、新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流程,最终探索出了高效的、趣味性新鲜感强烈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若想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融入到自身课堂教学中,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将以初中数学为主要学科,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主要方法,以课堂应用为探究目的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前言:
所谓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即是不同于常见的个人单独学习模式,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究、共同交流、共同总结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学习看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学生认识发展实际状况,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在现阶段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因而家长往往也会更加宠爱,甚至溺爱。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更具“个性”,出现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想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则必须要先改变学生的“个性”理念,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从而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
例如,在学习《从立体图形到视图》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充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使得这节课的学习更具操作性,更具形象性呀?”,学生答:“想!”。教师继续引导:“若想使得这节课的学习更具操作性、形象性,光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两个人,怎么办呢?”,学生答:“和同桌一起完成!”,而后教师即可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合作对象进行合作学习。
二、开展合作竞争
在初中阶段,无论是日常游戏还是学习成绩,学生都会产生比较、竞争的意识。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的竞争意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开展合作竞争。即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讨论主题的高速度、高质量完成,从而达到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展合作竞争,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小组布置相同的混合运算题目。而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比赛,完成时间最短,答对题目最多的小组即可获得“最佳小组”的称号,并获得教师制作的奖状一张,以示鼓励。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每一位学生妒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还可以使得合作学习达到“集众人之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学习效果。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后,采取怎样的评价机制才能为学生日后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呢?
笔者认为,在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第一,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需要肯定、需要表扬的阶段。因此,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现每一小组、每位学生的长处,而后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得学生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第二,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常常认为教师掌有评价学习活动的决定权,其实不然。实际上,小组同学、学生自己也是评价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只有通过教师的宏观评价、小组成员的激励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评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及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独立性、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加以培养、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为全面、更为综合的发展。相信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下,学生的数学成绩定能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常翠.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神州,2021(7):179-180.
[2]蒋莉蓉.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國,2021(5):297-298.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