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能解”的白居易诗

2021-09-10 07:22秦沽月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5期
关键词:忆江南白居易首诗

秦沽月

白居易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 殊人物, 他的诗平易流畅、 通俗易 懂, 不以绚烂的技巧和激昂的情感 取胜。相传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 读给身边的老婆婆听, 直到她们能 听懂才停止修改, 所以他的诗被誉 为“老妪能解”。 那么他的诗是有多 “平实如话”呢? 一、诗如口语容易读 与其他类型的诗相比较, 咏物 诗常常注重语言的华美, 比如李白 写松树“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杜甫写竹子“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 香”,都是讲究对偶的句子,我们来看看白居易是如何写咏物诗的。 在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白居 易是这样形容那连绵不绝的草场 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在课本 里学过这首诗,尤其是那句“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其中蕴含的打 不倒、重头再来的精神,鼓舞了从古 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种精 神之所以能够照耀每一个人, 就在 于这首诗既铿锵有力又通俗易懂, 凡是识字的人都能领会它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白居易在诗 里没有抓住一株草的情态来写,而 是放眼整个草原, 纵观了草原的四 季枯荣, 把年年岁岁冬死春生的野 草的宿命写了出来。 这么深刻的内 涵,却好像是在和我们说话一样。 不光是咏物, 即使是与朋友相 约, 白居易也不对自己的情感加以 修饰。在《问刘十九》这首诗中,他这 样问他的朋友:“晚来天欲雪, 能饮 一杯无? ” 诗人直接和朋友聊起了 天,只是非常亲切地问了一句“天黑啦,要下雪了,要来我家喝酒吗?”看 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无穷的韵味。 还有一些诗句也能显示白居易 诗“平易近人”的这个特点。在《大林 寺桃花》这首诗中,有名句“人间四 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 诗描写了山下的花都谢了, 而山上 的花才刚刚盛开的景色。 山上的花 开得晚, 很多人不觉得这有什么特 别的, 而白居易这样一说就变得诗 意起来。他没有用新奇的修辞,没有 用生僻的词汇, 就单单把眼前看到 的景物写出来,便足以流传千古。还 有《琵琶行》中的那句“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也被后世 的文人频繁使用。 二、词旨亲切动人心 白居易不仅诗写得平易, 词也 是这样。 因为他笔下的诗词语意平 常,所歌咏的内容也贴近生活,所以 特别能被大众接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 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忆江南》这首词里,他把江 南最美、 最值得在回忆里珍藏的风 景归于江南的春水。 这是每一个到 过江南的人都熟悉的景物, 也是每 一个想要去江南的人梦中追寻的象 征,所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 的江南春水就流进了我 们心中。“红胜火”“绿如蓝”这两个 比喻,不新颖,但很浅近,随手写来, 浓重的色彩便扑出了纸面。 最后他 问“能不忆江南? ”仿佛是家里的长 辈在向小辈讲述 年 轻 时 候 的 故 事, 带着回忆的 沉醉和温和的语 气,夸耀着江南的美好。“哎!江南那 么好! 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一下子 就把作者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白居易还写了民歌风味非常浓 厚的《杨柳枝词》,比如这句“一树春 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用词 简单,比喻亲切,的确是老婆婆和小 朋友也能读懂的! 唐代诗人顾况曾调侃白居易的 名字,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长 安对于你白居易一个毛头小子来说 可不“易居”呢。 但在顾况读了白居 易的那句“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 生”之后,顿时改口说:“有才如此, 居亦容易!”對白居易的诗才表达了 充分的认可。确实,如同顾况预测的 那样,没过几年,白居易的诗名就传 遍了长安,还受到了皇帝的重用。白 居易的好友元稹曾这样形容白居易 的诗:“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 不道。 ” 不仅上层贵族喜欢读他的 诗,就连老百姓也非常喜欢,毫不夸 张地说,白居易可算是“国民偶像” 一样的诗人了。 更值得白居易骄傲 的是, 生活在距他一千多年之后的 我们, 也可以毫无隔阂地读懂他的 诗、爱上他的诗。

编辑 / 薛江波

猜你喜欢
忆江南白居易首诗
母亲河、忆江南
《上课没人抢》
忆江南·客居怀思
忆江南·晨游
夜雪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