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理论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

2021-09-09 03:06王钰婕
公关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内涵新时代价值

王钰婕

摘要:.进入“十四五”期间,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重大民生福祉问题。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既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新的实践课题,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彰显了人民性、开放性、民族性。新时代,着力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感、保障民生,其理论对构建新时代健康工作体系和助益全球健康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民健康 内涵 价值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突出强调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为新時代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重要理论的理论渊源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诞生的相关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关于人民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理论的理论渊源。

(一) 传承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理论观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是多次发布重要文件,鼓励、支持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助力。

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勉励医者“以人为本、悬壶济世”,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的原则不谋而合。中医药讲求“动静结合、神形共养”,在治病、保健方面要重视“形”即生理、“神”即心理,双管齐下,两相结合。近年来,关注心理健康也是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热点话题。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重视人民心理健康对从源头把握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学是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与疾病相抗争中形成的理论总结与实践经验。如《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中华民族较为系统的、独特的治病保健方法,相关药方在如今防疫治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理论中,多处都体现着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深度参考、结合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得相关理论更加贴合中国人民的生活实际,更深入人心。

(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共同体的发展,都是社会的人的活动的结果,离开了人,一切就无从谈起。没有健康的人,物质生产便不能顺利地进行,“保护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人必须能健康的生活,人类社会才能发展,才能不断创造历史。健康既是人的发展目标,又是人的发展手段;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归宿。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在未来“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都将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无疑都需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对未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憧憬,为我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础。解决新矛盾仍需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方法。党中央在正确分析了我国人民健康发展事业的现实条件以及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之上,确立了健康是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核心和目标,将人民健康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研判,开拓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和看待人民健康的内容范畴。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的人民健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我党自革命建设时期起便意识到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出台,其中写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是一项极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需提高重视。建国初期的反细菌战运动,即“爱国卫生运动”如火如荼,成效显著,是我国卫生健康建设工作的起点,同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事业,强调增强国民体质,中国逐渐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崭露头角,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人民健康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内新形势,全国卫生工作大会提出了新的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在此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预期寿命直线上升,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健康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以纵观全局的视野,面对人民健康所面临的新挑战,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0年9月20日,在谋划“十四五”第七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新增“就近”二字,为今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

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论述,既吸收了我国五千年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发展精髓,兼顾中西医的不同特点;又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养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走好群众路线;同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创新发展,拓展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和看待人民健康的内容范畴。人民群众是新时代健康事业的主体,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全民健康。

二、 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重要理论的理论特点

(一) 人民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存在的意义内在包含了要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提出了这样的科学论断:“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各阶段理论成果中最闪亮的特点。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体现。习总书记更是进一步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将人民的健康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人民健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角度来把握每一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全民族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本任务,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理论突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归宿,把依靠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的人民性。

(二) 开放性

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健康事业始终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医疗资源不足、费用高昂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保持开放的全球治理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各国应当保持系统性思维,保持与外部的开放性。近年来,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迫使各国重新思考和审视国际多边合作,重塑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再一次跃入各国的视野。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以及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的讲话中均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构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当前度过难关、开创美好未来最有力的武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打破中西方意识形态壁垒,强调政治协商、求同存异,是以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健康利益为着眼点而提出的推进全球文明发展的新型治理观。该理论以前所未有的大局观以及开放性,拓展了新时代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理论宽度,展示出极强的开放性。这不仅是关心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积极构建“健康中国”之举,更是为应对全球健康治理的世界难题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展现了我国一直以来强调的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思想。

(三)民族性

每个民族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它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个体里,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近年来,党中央着眼于民族复兴伟业提出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所有实践之中。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加深,我们更应当厚植民族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发展。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历史实践证明,在预防、治疗疾病以及病后康复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如以屠呦呦为主的科研团队正是在对中华传统医药学典籍的梳理与挖掘的基础之上,发现并完成了对青蒿素的提炼。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理论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底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展示出了极强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经赞许,在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在风云涌动、百家争鸣的新时代,我们更应当挖掘民族的力量,坚定自信,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同时积极与世界接轨,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推动中医药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鼓励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使民族的瑰宝再次熠熠生辉。

三、 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重要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 实现人民健康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变体现了当前人民对幸福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经济幸福”,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上都有了更高的追求。我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仅经济要发展,健康也要上去,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提升我国当前的健康发展水平。人民的健康水平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有助于提升人民对社会发展的认同感,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从而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只有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才能和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始终维系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只有充分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凝聚起磅礴雄浑之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教育和健康两项事业从总体上被提高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向我们传达出人民健康是强国之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之意。要为人民謀幸福,首先要做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拥有更健康的人民,中国将拥有更富生机的可持续发展力。让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向人民承诺的公平与正义。人民幸福是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一直以来的实践追求,而“全民健康”正是让人民共享我国发展成果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二) 保障民生,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温饱已不再我国最大的民生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人民不断提升的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追求。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民生稳,则人心稳;人心稳,则社会稳。保障人民健康,一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民生任务。在近年扶贫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疾病也是导致部分家庭贫困的原因。进一步保障医疗,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也是切实完善脱贫攻坚事业的重要路径。

中国有制度优势,为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中国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模式。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党中央多次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着力于解决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统筹协调各相关领域,使群众真正受益,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基本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关系,努力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把握健康自身及其相关要素发展的内在规律,调动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不存在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和参与者,走好我党一贯的群众路线,实现群防群控,打开人民健康工作的新格局,走好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 道路。

(三) 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制度防线

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防线,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公众健康、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严重损害。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虽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但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建议并推动了我国有关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以及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及时对国家制度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面对我国当前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和弱项,及时总结、建章立制,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坚持从国情出发,立足当前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这是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治理制度体系的体现。

新时代关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理论,既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汲取了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了突出的人民性、开放性、民族性。在把握健康自身及其相关要素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同时,尊重人的主体性以及客观规律,强调关注民生,将增强人民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实践追求,对于今后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7.

[3]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02).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5]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李克强王沪宁出席.[J]..旗帜,2020,(06):2.

猜你喜欢
内涵新时代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