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
故事背景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九月,幼儿园里的桂花悄悄从树芽上钻了出来,风儿吹过树梢,一股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饭在操场上散步,突然有了这样一段对话:“什么味道这么香呀?”“对呀!对呀!这是什么味道?”“我知道,这是桂花香!”由此开启了我们奇妙的桂花之旅。
寻桂花香
香气扑鼻的桂花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他们顺着香味,一起去教室外寻找桂花。
瑶瑶:桂花到底在哪里呀?
丁丁:我都不知道桂花长什么样子。
教师:我们来一起找一找是哪里发出的香味。
伊伊:快看,从这棵树上!
教师:桂花长什么样?
齐齐:桂花小小的。
蚕豆:黄黄的。
林林:我家小区有这个,也是这么香。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交往互动中所激发的想法、愿望、情感、行为方式往往就是生成活动的起点。因此,教师组织好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去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关注着什么……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庭院里醉人的桂花香气,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对桂花树充满了好奇。作为教师,需要敏锐地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回应来满足、保护幼儿这份珍贵的天性。
迎“桂花雨”
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一场小小的“桂花雨”,桂花轻轻地落到孩子们的头发上、脸上、手上、衣服上……他们不由自主地欢呼雀跃起来。看见地上有零星散落、小小的桂花,孩子们纷纷俯身去捡。
朱朱:老师,石榴捡了一个桂花。
嘟嘟:我也想要。
晨晨:我也想要,拿回教室。
教师:可是地上的桂花太少了,怎么办呢?
蓉蓉:我们去摘吧。
小溪:太高了,会摔跤的。
伊伊:用石子打下来。
蕊蕊:用棍子打下来。
七七:不行,大树妈妈会疼的。
阿头:用扇子扇一扇,像刮风一样。
教师:你们同意吗?那王老师拿块KT板,扇一下试一试,你们接住哦!
KT板一扇,果然奏效了,又一场“桂花雨”降临,孩子们满心欢喜地再次去捡地上的桂花。可是捡桂花时又遇到了新问题。
问题一:掉落的桂花太小不容易捡,就算捡起来也不方便存放,容易从指缝间滑落。
桂花太小,孩子们就想到先把小小的桂花聚拢成堆后捧起来,但是桂花还是会从指缝间掉落。有幼儿想到用塑料收纳筐来存放捡到的桂花,尝试后发现桂花会从收纳筐的缝隙中漏下去。于是他们又试了试在操场画画时用的一次性桌布,将手上的桂花全部放到了桌布上。
问题二:桌布刚铺好,一阵微风吹过,一次性桌布就被吹翻了,小小的、轻轻的桂花也有部分被吹散在地。
有幼儿提出可以用脚踩住桌布四角,试了一下发现固定桌布角的人只能站在原地,不能再捡桂花了。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想一想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人压住桌布。很快,他们把目光锁定在刚刚没派上用场的塑料筐以及放在里面的花露水和纸巾盒上。就这样,一次性桌布被稳稳地压住,孩子们放心地去捡拾桂花了。
大自然有着神奇的魔力,小小的桂花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了解桂花的外形特征,让他们亲身体验捡桂花的趣味。赏桂过程中,当孩子们遇到“桂花太少了”“桂花太小不好捡”“桌布被风吹走了”等问题时,教师选择相信孩子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通过适当引导和提供必要支持,讓幼儿自己思考和讨论,尝试用现有的材料和工具尝试解决问题。事实证明2~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仅能够迁移、应用已有的相关经验,还能够有意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幼儿想法的基础上找到并帮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关键,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玩桂花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感受与欣赏美,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的作品,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表现。”在寻桂花和拾桂花之后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作活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桂花的形态之美。
1.棉签画
在第一个区域游戏中,教师提供了画好的树干,请孩子们在上面添画桂花。在如何画的问题上,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想用手指点画,有的孩子想用棉签画,坐在边上的开心小声地说:“桂花是小小的,很小很小。”孩子们听了以后,一致认为小小的棉签更适合用来画桂花。至于使用什么颜色的颜料,因为孩子们看到的都是金黄色的桂花,于是就有了一幅幅涂有黄色花瓣的棉签桂花画。
2.桂花贺卡
在第二个区域游戏中,教师准备了一张带有紫色干花的贺卡,孩子们都说贺卡上的小花很漂亮。教师顺势回应道:“是呀!老师也特别喜欢!不知道贺卡上还能不能放上其他的小花?”蓉蓉说:“我们可以自己画一朵。”开开说:“我想放桂花。”教师说:“开开,你是想做桂花贺卡吗?这个主意可太棒啦!”
听到可以做桂花贺卡,孩子们顿时激动起来,都抢着到美工区做桂花贺卡。教师在美工区中投放了若干带有爱心形状的卡片及粘好一面的双面胶,请幼儿自己撕掉另一面,并把桂花轻轻地粘上,最后用小手按一按,防止桂花掉落。
新颁布的《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中指出:“在对幼儿进行安全看护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活动,创造并提供早期学习机会,促进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区域游戏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满足孩子们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也有利于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在“棉签画”活动中,教师只是为幼儿画好了桂花树干,希望幼儿根据自身对桂花的经验和认识用艺术符号表现桂花的形态美,而幼儿经过交流过后,决定将桂花黄黄的、小小的特点用棉签蘸取黄色颜料表现出来。在“桂花卡片”中,教师通过展示带有其他花的贺卡,激发幼儿想要制作桂花贺卡的欲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享受着制作贺卡的乐趣,为幼儿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品桂花美味
美丽的桂花作品完成了,剩下的桂花还可以做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更大的兴趣。
1.品桂花茶
车车:桂花可以泡茶喝吗?我妈妈很喜欢喝菊花茶。
教师:我们可以拿晒干的桂花泡在水里试一试!
石榴:桂花晒干后颜色不一样了。
小溪:有黄色的,有橘色的。
可可:在水里的桂花好像长得不一样了。
大瑞:桂花在杯子里“游泳”。
孩子们品尝桂花茶时小心翼翼,一边喝一边咂巴嘴说:“老师,我嘴巴里有桂花!”“桂花茶有桂花的香味。”有的孩子不时伸出舌头给同伴看一看舌头上的桂花,有的孩子喝完之后高兴地把杯子给同伴看,说:“我都喝完了,真好喝!”
在之前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桂花的味道和形状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于桂花的其他特点了解得不多。通过提问“剩下晒干的桂花可以做什么”,幼儿迁移了菊花可以用來泡茶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想用桂花来泡茶的想法。教师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要,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将桂花投进水杯并仔细观察桂花刚与水面接触时、慢慢没入水中时、在水中“游泳”时的样子。当晒干后形态各异的桂花沉入水中,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晒干的桂花和在水中的桂花的形态差异,迫不及待地品尝桂花茶的味道。
2.尝桂花美食
教室里放着孩子们这些天陆陆续续捡来的桂花,整个教室都弥漫着满满的桂花香,孩子们对桂花的喜欢只增不减。教师精心准备的与桂花相关的资料,让幼儿知道桂花不仅能做桂花茶喝,还可以制作成各种桂花美食。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尚小且保育园烹饪条件有限,我们就动员家长周末带幼儿走进糕点店、小吃店,一起寻找、品尝桂花美食。
桂花之旅开始后,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扩大幼儿的经验与认知场域,号召家长带孩子到小区、公园、街道等地方找一找桂花树、捡一捡桂花,并带孩子去寻找、品尝各种各样的桂花美食,支持并推动着孩子们有关桂花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探寻桂花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自然产生了对话和沟通的契机,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也为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充分支持。
做桂花香囊
又过了几个星期,桂花渐渐凋谢,落下来的桂花被老师和孩子们收集起来,经过一个月的晾晒,总算都干透了。有小朋友表示,想随时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
伊伊:我爸爸的车上,有一个香囊,车里都是香香的。
乐乐:那我们也做一个香囊吧。
小溪:香囊是什么?
娜娜:我知道香囊,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
教师:那咱们就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找来制作简易香囊的视频,孩子们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了解到制作香囊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袋子,把桂花装到里面。于是,孩子们在教室中一起寻找适合的袋子,并参照视频中的制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将晒干的桂花放进袋子里,亲身体验制作小香囊的快乐。制作完成的桂花香囊被孩子们挂在了教室的各个角落。
作为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幼儿的需要,鼓励并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激发幼儿调动并迁移已有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工具来解决问题。当幼儿不知道怎么做香囊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找来有关制作香囊的视频,让幼儿自己发现并寻找制作香囊的关键——装桂花的袋子。2~3岁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群还不够发达,手部动作还不灵活,在找到适合装桂花的袋子之后,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用勺子装桂花、小手捡桂花,手部肌肉在游戏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时间和空间,满足和支持幼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尝试和创造。
故事尾声
陈鹤琴先生曾讲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幼儿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天然纽带。在“秋意浓·桂飘香”的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探究需要,从探寻桂花香开始,合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资源,将自然和幼儿的生活、活动巧妙结合,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帮助幼儿在有趣的实践探究中逐渐构建自己对于桂花的认知,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增添了继续探究的信心。虽然探究桂花之旅暂时告一段落,但生活中孩子们和桂花、桂花树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来年桂花再次香飘满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