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下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21-09-09 04:48赵建业杨春丽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育

赵建业 杨春丽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学校课程的主要推动者和践行者,紧随时代的步伐逐步形成了多维、动态和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念与师德;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

促进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共识,但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却常常偏于一隅,要么偏于技术旨趣的追求,将教师训练成能够高效解决教育问题的“技师”;要么偏于实践旨趣的追求,将教师规范化为能够依据外在教师职业规范展开教师实践的“道德实践家”。[1]

一、“互联网+”教育促使教师教育知识和能力的淬炼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得到强化和提升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

“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要具备整体设计通识教育課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及其之间比例关系的能力,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形成富有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使人文精神纯粹地体现在教师教育中,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师教育的各门课程教学,以及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校园风气等日常生活中,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整合教育理论课程,促进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儿童发展学等课程之间的统整;整合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促进学生教育知识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促进教师对知识的学习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不仅需具备必要的教育知识以及精深的学科知识,还必须整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促进教育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渗透,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促进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教师知识体系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科知识所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本身,关注点在于其内在的知识体系。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只有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才能进一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所涉及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合理地整合及运用,是否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选择及编写上能否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互联网+”教育的推进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效地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利用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实践与体验的提炼

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主实践,主动获取外界评价信息,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3]

(一)“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形成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作用如果真正地得到发挥,教师的主体状态是关键。[4]处于“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不断地提炼。具体的实践不但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审视自己计划的可行性,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专业规划。

(二)“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发展

“互联网+”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平台,教师在专业化得到发展的同时又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5]只有把研究看作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教师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事业。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由过去经验式的教学到今天走向对实践与体验的科学化研究,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在“互联网+”教育变革和推进中,实现教育对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道宇,李栋.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教师专业化的三维内涵[J].开放教育研究,2014(10).

[2]李铁绳,袁芳,郝文武.基于教师专业化视角的教师教育专业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

[3]宗锦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价值与前提[J].当代教育科,2013(7).

[4]李尚卫,周天梅.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标准、途径[J].教育探索,2010(1).

[5]施秋奕,张肖琴.教师的专业自我与教师专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