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百敏 廖志英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堵塞以及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为患者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病迅速且毫无征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胆囊炎、败血症或者器官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者死亡率极高。胆囊炎通常可以利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在药物控制不了的情况下就必须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手术通常有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瘘术两种。造瘘术用于疾病晚期的病人,在胆囊切除不耐受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使用这一技术对患者体内的脓液进行引流,或者是将体内结石取出。造瘘术的进行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后对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若患者情况不确定或者有心肺方面的疾病,要在疾病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手术。
胆囊手术后,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合理的护理,患者的痛感会减少很多,因此胆囊炎的术后护理对于患者身体有着直接的影响。
患者焦虑情绪的消除 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造成患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通过对患者解释发病原因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等方式,让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鼓励患者说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且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或解释。
减轻患者疼痛 对患者的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估,对患者的腹部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严格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疼痛和腹部情况的变化。若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过长并且伴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的情况,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出现了胆囊穿孔的情况,并且做好应急的手术准备。通过对患者禁食、按压肠胃以及注射适量止痛剂的方式使情况得到缓解。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患者在术后的呕吐频率、呕吐物的量以及腹腔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以及状态进行评估记录,严格观察其生命特征的变化。对患者在一天内的饮水量以及排尿量进行记录,通过对患者输液的方式进行电解质补充。
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后要严密观察手术伤口上的敷料是否出现渗液,对于污染后的敷料要及时更换。患者的伤口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确保更换敷料的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患者的腹腔引流管要时刻保持通畅,对引流物、分泌物的量、颜色以及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抗生素。
康复指导 家属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术后的第二天监督患者离床,避免患者出现术后肠粘连的情况。为患者示范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增强患者有意识的排痰,以免出现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术后饮食要做到合理规划,少食多餐,达到低脂肪、高碳水、高蛋白质的饮食标准。
此外,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但是在之后的数月内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或消失。如果患者持续存在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以及手术伤口出现发红、肿、热、痛的现象,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